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大学教育 查看内容

“择校"对中产真的没用吗???

2024-5-5 17:12| 发布者: 天马行空321 | 查看: 7588| 原文链接

前几天看到某文章,张贴如下:

我高考的时候,差2分没有上第一志愿S大学,去了一所差很多的学校。

后来我就时常会想:如果平行世界里的我,在高考时多蒙对了一道选择题,被S大录取了,人生会不会跟现在很不一样?

同事小A妈,今年“小升初”摇中了热门初中X校,小A妈看到结果的时候当场激动得哭了。

可是,如果平行世界里的小A没有摇中X校,而是去了一所稍微差一点的学校,命运真的就会改变吗?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戴维·卡德(David Card)、约书亚·安格里斯特(Joshua D. Angrist)和奎多·因本斯(Guido W. Imbens),还真就研究了这种“平行世界”的问题。

在“断点”时刻,比如小升初、初升高、申请大学……全世界的中产家长恐怕都一样焦虑,送孩子上辅导班、参加考试……唯恐孩子一步走错,进了那个失败的“平行世界”。

然而安格里斯特和同事们的研究却表明:这样的焦虑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中产家庭的“择校”其实不会对孩子的未来有任何重大影响。

01.

父母最担心的那些人生“断点”

安格里斯特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人。他出生于美国的一个犹太学者家庭,爸妈都是大学教授,自己高中时却一度不想上大学,跑去附近一所精神病院工作了一年,大学毕业后更是跑回以色列当了3年伞兵。

他喜欢科幻和中国功夫,最有名的两本经济学著作,一本叫《基本无害的经济学》,来自经典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另一本叫《功夫计量经济学》,以他超爱的《功夫熊猫》为线索来讲高冷的计量经济学,因为通俗易懂,据说是学生们最爱的教材(所以粉丝也特别多)。

他从一开始就对教育特别感兴趣,在希伯莱大学时,他开始研究以色列的教育,这其实就是他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的起点。(顺便一提,他当时的研究成果是证明了“小班教学比大班教学效果好得多”)

而他和今年的另外两位经济学奖得主做的事情,其实都是研究“因果关系”的。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领域,因果关系都是大问题。很多生活中我们以为有“因果关系”的事,其实只是“相关关系”。

放到教育领域,就是:你怎么知道小班教学比大班教学要好?也许是小班里的孩子本身就比较聪明呢?你怎么知道上名牌中学能提高孩子的成绩?万一孩子上个菜场中学也能进清华北大呢?

在自然科学领域,研究因果关系可以靠“做实验”,可是社会科学领域怎么做实验呢?总不能人为地去改变孩子们的人生吧?

安格里斯特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寻找会改变人生的那些事——“断点”,然后研究断点两边的人,未来的发展有什么不同。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方法时,简直脑洞大开:这不就是相当于研究“平行世界的你”吗?

拿我自己来说,如果想要知道平行世界被X大录取的我,人生会不会改变,安格里斯特的研究方法,就是找一个和我各方面都差不多、但是高考恰好比我多了2分进了X大的人,然后对比我们两个人的未来发展。(当然这只是个比方,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哈)

再拿孩子成功摇进X校的小A妈来说,如果找一个和小A各方面都差不多、但是恰好没摇进热门初中的孩子,对比两个孩子的未来发展。

安格里斯特的研究结果是:不管是我还是小A,将来的人生都不会有任何重大改变。

02.

择校为什么“没用”?

现实中,安格里斯特和同事们研究的其实是一所超级精英学校——波士顿拉丁高中。

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所高中,现在也在全美高中排名里占第20位,毕业生整体的SAT分数在整个麻省排第4位,上了这所学校,无疑等于一只脚踏进了常春藤大学!

这所高中虽然是公立的,但学生必须参加考试才能进,而且“一分定终身”,如果你达不到分数线,哪怕只有一分或者几分之差,就只能去上另一所高中——名字差不多的波士顿拉丁学院,它的SAT分数排名就没那么好了:在全州排在前20%。

研究者选择了两批学生:一批是分数刚刚达到波士顿拉丁高中的,另一批是刚好差了几分落榜的,也就是说,这两批学生最初的学术成绩和智力潜能差不多,他们唯一的差别可能就是“运气”。

而等这两批学生上完高中,开始为大学做准备时,研究者考察了他们的PSAT、SAT、AP考试成绩……然后发现,学生们的成绩没有任何显著的差别。

无论父母怎么想,一流学校里名师的教诲、身边优秀同学的激励,其实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没什么显著提升作用。

波士顿拉丁高中的毕业生SAT分数之所以那么高,其实只是因为学校在入学考试中筛选出了最优秀的学生,而他们将自己的优秀延续到了毕业。

换句话说,名校并不会把你的孩子变得更优秀,而是你的孩子足够优秀,才把他的学校变成了名校。

高中是如此,常青藤等精英大学会不会不一样呢?

和安格里斯特合作过的艾伦·克鲁格(Alan Krueger,许多人认为他的成就也足以获得诺奖,遗憾的是他于2019年自杀了)早就研究过这个问题了,答案也是:没用。

克鲁格和同事们研究的学生很有意思,是那些被常春藤大学录取、但因为各种原因放弃而选择了低一个档次的大学的学生。

常春藤大学的学生毕业10年后的年薪出了名地高——7万美金,是非常春藤大学毕业生的2倍。

而研究发现:那些拒绝了常春藤大学的学生,年薪一点都不比这个数字低!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学生被美国排名#1的普林斯顿录取了,但放弃而选择去上了排名#49的东北大学,那么他将来的挣钱能力,仍然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生一样。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