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社么喜欢这部电影,很简单,她彻底契合了我的精神幻想,满足了我对外在世界的精神延申,于是产生了巨大的共鸣和共振。怎能不爱呢? 为什么包括热辣滚烫在内的许多电影都会选择要主角在外形上产生巨大的变化呢,比如摔跤吧爸爸,比如女魔头,比如瘦身男女……这个名单还可以无限延长,因为电影是视觉的艺术,电影一定要在视觉上于人以震撼共鸣才吸引人的目光,才能进一步的打动人——如果电影的内核坚定实在逻辑畅顺的话。 有些电影是通过宏大玄幻的场面,比如各类好莱坞的大片,数不胜数。有些是通过演员的精湛演技来具现,比如各类评分排行榜的前列。 但最好的电影始终是以情动人的电影,这一点也包括各种文艺作品。 热辣滚烫就是非常典型的以情动人的作品。她固然在技巧上还有许多小瑕疵,可她真诚,实在,脚踏实地。以情动人不是滥情,不是刻奇,不是自我感动。相反,以情动人需要做到克制,含蓄,收敛,余韵绵长,因为在现实里,很多时候无论善恶都非常琐碎微小的,普通人的生活里没那么多杀人放火极端情绪。 这一点上热辣滚烫做得极好。乐盈被一步步逼到极端都是由无数的小事累计起来,男友闺蜜的背叛不狗血,妹妹打着孩子就学的理由——这个理由在万般皆贫下唯有读书高的中国真是好贴切现实——谋算房子也很平常,表妹为了工作出卖善良但看似无用的表姐就多了去了。这些故事在生活里发生过无数次,在荧幕上也一样。但这一次有一点不同,这一次的主角是女性,视角也是女性,所以就有了完全不同的结局和逻辑。 在男性向的作品里,有一幕是特别烂俗又特别广受欢迎的,那就是打脸。小人物被欺凌之后,收到指点,遇到奇缘,奋起反抗,名成利就,然后,再跑到敌人/朋友/亲人/前女友前妻面前展现男人胜利的风采的场面,各位想必没看过一万也看过八千了。包括跟热辣滚烫同期上映的飞驰人生,也是一个套路,那就是无论如何,男人得赢,赢过男人,更要赢过女人。如果输了,呵呵…… 热辣滚烫的结局是我最最喜欢的部分,在寂静无人的小巷子里,没有观众,没有喝彩,只有一句平淡而雍容的,看心情吧,然后轻快的跑向独自美丽的世界。 说热辣滚烫是抄袭百元之恋的观点,最为低级。因为他们既没有看过任何一部作品,甚至连网上评价都没有仔细看,就很无知的下结论了。 热辣滚烫是翻拍了百元之恋,也的确借鉴了很多情节甚至部分拍摄手法。但是,这里的关键是但是,这两部影评的内核完全不一样。中国人看百元之恋只会觉得一路憋屈到底,到最后也是对现实和社会的妥协。因为这种一路丧到底的精神内核是日本普通人近三十年来现实反应,是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翻版。 但中国人的文化底蕴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人始终信仰着莫欺少年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只不过过去这一直属于男人的角色,如今被一个女人演绎了,所以很多男人看不习惯了。 热辣滚烫的背后逻辑和核心,始终是中国式的,永不放弃。只不过乐盈拼死反抗的对象并不是某一个敌人仇人,而是现实平庸操蛋的生活,是曾经懦弱善良的自己。所以在拳击台上,她始终说的一句话是,我不认输,我要打下去,哪怕拳拳到肉,哪怕遍体鳞伤,哪怕注定没有胜利,我做了一件我想做的事情,我拼劲权力完成了这个游戏,这已然是胜利。这是一个女人的胜利,她与男性的胜利如此不同,她们不需要把对手按在地上摩擦,她们只想独自美丽。 贾玲在采访中说,我准备这部电影,也许是一年,也许是42年。所以,她将来还能不能演综艺,重要吗?她能不能演小品,重要吗?她能不能演喜剧,重要吗?她做了一件渴求半生的事,并且足够幸运的打赢了一把,足够了。 至于说翻拍不算水平的,呵呵,最新一届奥斯卡,老马完成第三次10提0中的成就:《纽约黑帮》《爱尔兰人》《花月杀手》。老马唯一一次获得最佳导演是翻拍了香港电影《无间道》的《无间道风云》,情节类似到男主的死亡都是一模一样,倒在电梯口,被电梯门夹着一开一关。 就算纯粹从电影技术角度而言,也是很成熟的,比你好李焕英大有进步。 电影结构是经典的三段式,这个是基本所有成熟的商业电影的模式,包括奥本海默。 而结尾拳赛第二回合,长达两分钟的绕场一镜到底更是出彩到了极点,这是整部影片的真实感巅峰,就是用毫无修饰的办法让观众去看乐莹挨打。这种真打的长镜头当然难拍,特别是考验演员,但这种镜头传递给观众的痛感,以及对对乐莹坚韧的直观共情,都是别的拍摄手法难以做到的。这也是我为社么说贾玲在燃烧灵魂拍这部戏。 当然,能做到这一点的演员也不少,比如成龙,阿汤哥,都以真人上阵著称。唯一的不同是,在男人身上,那是可大赞宣扬的优点,在女人身上,就算过度营销了,呵呵。 生活本来就是如此不公,挥她一拳,打到了,就算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