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心情感悟 查看内容

枇杷返乡记 - 大疫后的广州 (五集全部更完)

2024-1-14 01:10| 发布者: Pippa | 查看: 33745| 原文链接

2023年末踏上归途。广州两周行,所见所闻,思绪良多。倒时差,容我慢慢写来……

一)大疫后的停滞

上一次回广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之前。以前回乡,每一次都有耳目一新的感受。但这次,广州好像停顿了,她还是2020年的那个她。新基建不多,新地标没有,就连滨江边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好像也暗淡了很多。曾经被年轻人占领的餐饮和零售业又回到了中老年群体手中。我连连发问:年轻人都去哪里了呢?广州的亲友耸耸肩:年轻人都躺平了。这可能是句玩笑,也可以是个误解。

广州街头的外地人比以前少了很多,外国人更是稀客。大疫三年,呆不下去的外地人应该都回家了吧。于是,现在广州城里讲粤语的人比以前多了。乡音亲切,可是大街小巷空置的铺位让人唏嘘。实体店真的搞不过网店了,就连我爸妈这个高领群体都习惯了网购。街区什么最多?包裹收发处最多呀!大大小小的收发处随处可见,生意红火。晚上十一点多还看到拉包裹的大叔小哥骑着三轮车在路上奔波。中国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无论什么产业,都能给你搞出个体户来。这种个体户模式效率未必最高,但至少大家都能吃口饭,也挺好。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手作小店四处开花。我觉得这代年轻人比我们想得明白:读书内卷、行业内卷,卷来卷去还不如跳出固定模式自己开个小店。卖奶茶、卖蛋糕、卖自己的手工艺,虽说赚不了大钱,对土著年轻人来说够吃就行,住爸妈家不花钱嘛。

大疫之后百业待兴,只有一个生意是经久不衰的:餐饮。就说我爸妈住的那条路吧,单说潮汕粉面店就七八个,其他的酒楼饭馆少说也有十来个。除此之外,蛋糕店四五个,甜品店两三个。说到吃,广州人最不含糊。15块一斤(500克)的猫耳朵酥脆香甜,手包云吞十几个口味的,均价二三十块一斤。菜心最嫩的尖尖,六块多一斤,随便挑老板不骂。一碗经典云吞银丝面十几块钱。这就是广州人的物价水平,想再便宜点的可以啊,去沙园市场还能给你降个30%。你说贵的也有。去外地精英聚居的天河区逛购物中心。一件儿童连衣裙折后七百多人民币,闪瞎了我的眼睛。点杯奶茶,少说也要二十几块钱。带爸妈去白天鹅宾馆的玉堂春暖吃顿饭,三千多块埋单,大家交口称赞:这顿不贵哈……

说起付钱,现金是收的,但商家不喜欢你给现金。有一说一,网付确实提高了商家的效率,减低了他们的风险,所以我也理解吧。微信和支付宝现在都能关联外国信用卡,高铁也能网上买票。但现在基本没有外国人,所以兼容外国显得越来越不重要了。

电动车应该是国内的新概念行业吧。到处都是电车广告,很多出租车也是电车。但最蓬勃发展的还是电动摩托。广州前不久实施了禁摩措施。传统的汽油摩托车已经不能上路了。这个政策的初衷是减少马路杀手,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家一股脑改开电摩,一两千块就可以买到全新的。路上到处都乱跑的电摩,连以前不开摩托车的中老年人现在也开电摩。马路杀手比禁摩令之前还多!

物质上的广州人是幸福的,精神文明方面比较单一。先说电视频道吧,以前频道挺多的,孩子们还能看英文版的动画片(佩奇小猪之类)。现在可选项少了很多,也可能因为影视作品都搬到平台了吧。另外可以看到正统媒体已经被人们抛弃,大家越来越多地通过自媒体做选择。在国内的这些日子,我不能上谷歌,唯一的信息来源就是百度。但百度的信息很单一化。朋友笑哈哈介绍:现在没人百度啦。找攻略去小红书,吃饭优惠看大众点评。这些个自媒体集散地竟然是国内人的信息来源,这点让我挺震撼的。

还有一个震撼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核心价值观的12个关键字随处可见,墙面还给你写上定义的,就连我家中文不行的孩子也把12个关键词给背熟了(没开玩笑)。但大家好像也不太介意,都说只要不打仗生活好就行,政治的东西不重要。这可能就是广州人的务实思维吧。

回乡两周,她还是我心里的广州。乡音、美食、旧地重游,改变不多。可是,三年疫情带给广州人的冲击和伤痕是看不见的,你得走进他们的内心去了解。这些,留待下一集分享。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