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音乐影视 查看内容

今夜不设防1989 VS 到底发生过什么事2023

2024-1-6 13:42| 发布者: 单向度 | 查看: 1456| 原文链接

Dear Jane - 到底發生過什麼事(feat. 八三夭)
What Happened (feat. 831)

这是一首歌,有独唱和对唱两个版本,讲的是感情这个永远的主题。。。我喜欢这版白话和官话的对唱,同语境不同语言,就是来自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对话的感觉。
有一点像隔着时间,现在对过去说“先有氣力 再度脫胎來開始,來年無人能拖垮你 因你根本不在意”
也有一点像隔着地域喊话“我有我專屬的亂世 誰也過得不容易。”

又或者只是单纯的,在伦敦的黄伟文用昔时母语,对台北讲普通话的林夕一次隔空的拥抱和语带心酸的宽慰“不必多說 我知你經過什麼事”(此处为脑补他们两个关系如何现在不得而知。。。

林夕今年62岁了,他是80年代中期开始写词,二十几岁。收获期要到1995年以后。黄伟文今年54岁,成名也比他稍晚六七年。
两人的早期,也就是成长期—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还是大才子黄霑霑叔的活跃期,两人都曾坦言,颇受这位前辈影响。
年纪大的人都知道,二十几岁喜欢的东西,固定下来的认知,会变成性格的一部分。

黄沾,倪匡,蔡澜三人89年开始在亚视主持今夜不设防。
林夕,黄伟文的成长时期是怎样的时代?到如今经历了什么变化?就跟小编一起从这个深夜成人节目来稍微领略吧!


截了两期采访,一期是罗大佑。一期是曾志伟。
罗大佑这一段好笑的是,渣男黄霑现身说法,劝罗大佑多谈恋爱,激发创作灵感。。还有罗大佑和倪匡两个官话母语的人一生要强,鸡同鸭讲。当然最后三位主持还是纷纷急出了国语。。。
罗大佑说,喜欢香港,因为感觉香港像是水浒传里面的梁山泊。黄霑马上点头,对呀对呀,我和倪匡是内地出来的,蔡澜是从南洋过来的。
几个人聊起崔健,倪匡的个人喜好上脸马上开始拉踩哈哈哈,罗大佑比较中肯,说什么环境决定做出什么样的音乐。我觉得他的意思可能是个人才华,决定音乐的下限,但是环境决定了这个作品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几人聊了几句高情境和低情境的音乐,蔡澜提起自己去参加亚洲影展香港影片得奖。乐队懵了,不知该奏什么国歌?于是乐队奏了love is many splendored thing,电影生死恋的主题曲。我觉得好浪漫啊!什么歌代表某一群人,如果可以不是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自我定义,而是不知不觉中,别人把印象中的你是谁弹奏了出来。
这一期最后的结尾也很有意思,黄霑和和罗大佑四手联弹,开始是long long ago紧接着小二郎然后东方红。这是什么奇思妙想。。。最后四个人一起合唱蔡琴情人的眼泪。
这串medley与本期四人提到自己认知中的香港互文:包容,自由,雅俗共赏


曾志伟这期是个熟人局,前半段咸湿预警!过敏慎入,举例I make you very happy with one hand哈哈哈。
曾志伟初入行是做武师的。武师原来是打戏的群演,就是打戏中被打的那个(好古老啊!这个职业现在不存在了吧?)。。。但他那个时期还是在卷王成龙搏命真打之前(好险活下来了)。
到展望香港电影未来part,重点来了。香港太小,电影行业从来不是自给自足而是依赖全世界票房的(原来80年代华侨吃这么好啊)
曾志伟说香港人习惯了接受新生事物,吸收进来,加一些自己的东西,转眼又输出给全世界(真就好像一个PORT啊)
他的武师生涯终结于台湾。所以,对台湾和香港的电影市场有一些很毒辣的看法。举的例子是接受度。
79年香港电影新浪潮徐克许鞍华这些一代新人换旧人。这个[换]是旧人接受,新人听旧人说。结果是香港电影当时再攀高峰。而当时的台湾新电影人并不被旧人接受,两派分庭抗礼。所以听他的口气,台湾电影在八九十年代,好像不是很好的样子?

今夜不设防最好看的三期是成龙,张国荣和周润发啦。不过我选罗大佑和曾志伟这两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台湾。
这两人一个是台湾人,一个在台湾呆了很久。所以用他们两个并不完全身处其中的视角看香港,加上三个不同背景的主持,我觉得可以看到一些当时香港的风貌。台湾近年的文艺作品印象里还是苦大仇深的拷问和反思,虽说历史原因不得不如此。对比半个世纪前,由一群爱自由的移民汇聚成的轻盈和浪漫的香港,的确没什么可替代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