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中国消费者价格创下三年来最快降幅,同时工厂大门通货紧缩加深,这表明通货紧缩压力在上升,国内需求疲软使人们对经济复苏产生怀疑。 周六,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0.5%。 这比路透社调查的预测中值(同比和环比均下降0.1%)要高。CPI同比降幅为2020年11月以来最大。 近期的贸易数据和制造业调查喜忧参半,要求进一步提供政策支持以支撑经济增长的呼吁不断。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经济学家Xu Tianchen表示,这些数据将给政策制定者敲响警钟,并列举了其背后的三大因素:全球能源价格下跌、冬季旅游热潮消退以及长期供应过剩。 他说:随着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继续去杠杆化,以及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放缓,2024 年经济下行压力将继续增大。 扣除食品和燃料价格的同比核心通胀率为 0.6%,与 10 月份持平。 仲量联行首席经济学家Bruce Pang表示,疲软的CPI是对需求持续低迷的警示。如果中国要实现更可持续和更平衡的增长,这应该是政策优先考虑的问题。 尽管中国消费者价格最近几个月一直在通货紧缩的边缘徘徊,但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上周表示,预计通胀将上行。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0%,而10月份为下降2.6%,这是连续第14个月下降,也是自8月份以来下降最快的一个月。经济学家此前预计11 月份的降幅 2.8%。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多重不利因素,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增加、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以及国内外需求不振。尤其是中国消费者一直在勒紧钱包,对经济复苏中的不确定性保持警惕。 穆迪周二发布了下调中国信用评级,称救助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以及控制房地产危机的成本将拖累中国经济。 中国财政部称这一决定令人失望,称经济将反弹,风险可控。 https://www.reuters.com/world/ch ... deepens-2023-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