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心情感悟 查看内容

2023年5月国内见闻

2023-6-15 09:17| 发布者: thh100 | 查看: 16396| 原文链接

时间: 2023年5月
地点: 某三线城市

关于疫情

除了回国入境要象征性地填一个健康表, 以及在海关前有小概率抽查核酸(我走过去没有被抽到, 但是我旁边的一个人被叫过去查了).

在国内其他已经看不到任何疫情的措施和人员, 全都消失了, 没有任何痕迹. 媒体的基调是淡化抗疫的历史, 群众也不怎么提起了, 毕竟是一段比较难受的时期, 谁也不想去反复回忆它.

比较神奇的是, 社会面貌并没有因为三年疫情而显出颓势, 依然是蓬勃的, 热闹的, 向上的, 老百姓对金钱对事业对生活对未来的热情是充沛的. (我的大体观察)

支付

很多人都会提国内的移动支付扫码什么的, 我觉得这个话题已经没什么新鲜了,因为至少六七年前已经是这样了. 这次回去依然没有带一分钱现金, 就在微信和支付宝里放了点钱,一个手机就能走遍天下了, 已经没有地方是不可以用手机付钱的了, 哪怕是楼下一个挑着担子卖菜的大妈.

当然我比较疑惑的是,国内的税务机构是否能通过微信支付查算税收, 因为现在社会的中小额钱款的流动已经99%是通过移动支付流动了.

物价, 衣食住行

在备受澳洲涨价折磨的我, 回到国内后发现, 物价和4, 5年前相比, 没有太大改变, 下限依然很低.

这让我备受刺激, 以前只是觉得国内便宜, 现在澳洲一涨价, 国内一对比显得更加便宜.

在一家普通餐馆里吃一顿普通的早餐和中餐, 价格也就十几块人民币, 我早上去楼下买一家三口人的早餐, 包子花卷粥, 一共才十几块钱, 便宜到我不习惯.

出行交通的花费, 依然便宜, 公共交通就不说了, 公车地铁的花费都很低, 我的父母有老人卡也都是免费的. 即使是出租车,网约车, 也不贵, 近程十几块, 远程二十几块, 还不如悉尼的火车公交贵, 真是泪.

关于住房
可以看看隔壁发的贴  https://www.oursteps.com.au/bbs/ ... ead&tid=1790328
我去了亲戚家新搬的小区, 基本就和这个贴类似, 小区环境相当好, 房价大概一万三一平米, 一套四房的拿下来大概180万左右.
国内现在大多数城市的房价都在降, 听说利率也在降.

但是, 是这些高楼, 新建出来都很漂亮, 但能不能保持住维护好是一个问题, 我看了很多十几二十年前的楼, 现在都破旧得不成样子, 对比一下的话还是澳洲的公寓维护得更长久一些. 国内的人其实不太考虑这些, 因为一切都在新建和发展, 他们喜欢换新的东西, 社会还没有进入需要考虑维护和持久的阶段.


关于行车

车是我这次回国感受最深的, 首先 国内的车整体升级, 最直观的一点: 好车变多了, 我家一个普通小区, 现在到处停的是好车, 除了BBA, 还能看到保时捷, 最大的原因应该是车的价格下降和人收入的提升.

还有一个最大变化, 国产车和电动车的崛起, 以前比亚迪长城奇瑞是很low的车, 现在已经不一样了, 比亚迪风生水起, 这几年出的车型有档次又有性价比, 开出来一点不丢人还很帅气. 电动车发展得也非常好, 除了特斯拉, 电动车领域中国已经全面领先世界了, 我也坐了几次网约电动车, 感觉很好, 比油车舒服一点不抖动, 还省钱. 体会到了为什么电动车确实是未来.

网购, 拼多多

这个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 现在国内网购选择更多, 除了淘宝, 还有上行的京东, 和下行的拼多多, 这次我网购了很多东西, 淘宝用得居然是最少的, 因为如果我想买质量好可靠的好货, 我就上京东. 如果我想买便宜的低价货, 我就上拼多多, 拼多多我是第一次用, 以前一直以为是一个假货平台, 后来发现并不是,它上面买的东西大体是OK的, 尤其是这件东西并不特别需要品牌和质量, 比如日用品之类的. 很多价格真的是低到离谱, 这就是我说的为什么国内的物价下限仍然很低


环境

环境在变好, 城市绿化很好, 城市道路绿化, 不输澳洲.

硬件

这个不用说了吧, 高铁, 机场, 高楼大厦, 道路交通,完爆任何国家. 有些人可能酸这些, 但是当你亲自坐在时速300公里平稳顺滑的高铁上, 走在漂亮高端的的机场里, 行驶在崭新宽阔的大道上, 人的心情会变好, 精气神也会更好.


人工, 服务, 效率, 办事

人工费, 也许有涨, 但是和澳洲比, 依然便宜, 不论是出去按摩美发, 还是家里请装修工, 清洁工, 做饭阿姨, 都不算贵且服务专业. 全天候护工和月嫂这种, 价格会贵一些, 但对中收入家庭依然可以负担.

人工的效率很高, 服务都是以"现在", "今天"为时限的, 比如我打电话给宽带公司修故障, 他说派人过来修, 我的概念是预约几天后来, 实际是一小时后师傅就到我家.

有一个app叫美团, 上面不仅可以外卖, 还可以帮你跑腿买药, 买菜, 上门修手机修网修电器, 善用这些功能, 可以提升生活便利度.

在国内, 需要会和人打交道, 很多东西都不是死的, 规则都是不明确的, 你要多问, 多说, 多商量, 敢要,  敢吵, 敢争取, 比如商家跟你说他们的规定是怎么怎么样, 我的话就会说好的, 我家人就会说跟你们经理说一下能不能改一下什么什么, 最后就办成了. 还有跟一些机构的人打交道, 比如医院, 电信公司, 派出所, 都非常需要技巧, 因为他们每天要面对海量的人, 所以他们只会被动提供最基本简单的服务, 很多东西你要灵活去争取, 去问, 说好话, 吵架才行.

但是, 国内整体的服务态度和水平是在提高的, 商家的服务就不用说了, 公共机构的服务也很好, 比如高铁站, 工作人员的态度不错, 我回国需要补续国内驾照, 本以为会非常麻烦和受冷脸什么的, 结果交管所的服务很好, 用电话和微信小程序就解决了我的驾照问题. 除了医院, 没有在任何地方遭人冷脸.

微信小程序

说到微信小程序, 这也是和扫码支付一样, 成为在国内能活得方便的一个重要工具了, 不论是过海关, 买高铁票, 医院看病挂号, 手机业务, 政府机构业务, 现在全都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上进行, 如果你想回国办事顺利, 一定要会用这个.


人文素质

看到隔壁贴抱怨人文素质 https://www.oursteps.com.au/bbs/ ... &extra=page%3D1
他说的这些确实是存在的, 包括我自己的家人,走在路上都会随地吐痰. 插队现象, 乱过马路也确实有
这个和澳洲确实没法比. 但是和以前的中国比, 已经有进步, 尤其是年轻人, 据我观察素质都很好.

还有一点, 现在国内治安非常非常好, 想想我们小时候听说的各种抢劫偷窃违法的事, 现在已经很少了, 像小偷这样的职业已经快要绝种了, 晚上走在任何地方都很有安全感.

医疗

医疗这个话题, 比较复杂, 而且每个人的经验都不一样, 争议也比较多.

我只说一下我的视角, 我这次跑了多次医院, 我们这里的各大医院都进行了升级, 搬进了更高更大的楼, 可以说在硬件设施上有了进步. 并且国内的好处是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到任何地方大医院的任何科室问诊就医.还有一点就是国内的医生更加高效和富有经验.

不过, 我个人来说, 还是觉得澳洲的医疗体验要好得多, 国内的医院里是杂乱紧张匆忙的, 澳洲的医院, 让我觉得我安心可靠, 澳洲的医学理念, 我也觉得比国内要严谨和科学, 民众的健康意识和理念也很好. 国内的医疗理念就是乱, 急, 怕死, 无知, 愚昧,  糊弄, 利润, 钱.

人口

上面我说到的国内的优点, 其实很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人口红利, 因为有大量的人口和低端人口在, 才能制造出优质低价的商品, 才有便宜的餐食, 物美价廉的人工服务, 才能造出高楼大厦, 高铁, 完备的基建. 这几亿的低端人口, 他们究竟活得怎么样, 我作为一个城市居民无从得知, 也不在此贴去探讨了. 但是从我的个人视角来看, 他们对未来至少是带着希望的, 因为目前经济毕竟还在向上发展的(减缓了, 但还是在增长)

另一方面的事实是, 中国的生育率下降创新低, 也就是说人口红利, 也许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就业, 教育, 内卷

除了生育率低. 现在社会很大的问题就是就业难, 海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除了经济放缓,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高校扩招造成大学生泛滥, 因为家人有在教育系统工作所以了解一些情况, 现在不仅本科学位不值钱, 硕士和博士都已经泛滥, 学校随便一个职位都是博士起步. 很多高校更是滥发博士学位, 很多在职博士, 什么课题都不用做, 最后给导师送个礼就能拿到厦大博士学位.

学历的贬值, 也许使得高考这个曾经最重要的跃迁途径, 变得没那么重要, 想要改变命运, 仅靠读书还有用吗?

网上的国内和现实的国内

四年没回国, 对中国的了解都来自于网络, 微博足迹小红书知乎YouTube, 到了现实, 才发现和网络上还是不一样, 一切都安安稳稳的, 我们整天看各种新闻各种事件, 对于偌大的中国社会和人口来说, 太微小了, 社交媒体上活跃的, 往往只是一部分年轻闲人,他们的言论往往偏于负面和抱怨, 现实中的国人, 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忙, 没人有闲心去发那些东西.

反过来也一样, 我在国内看新闻, 几乎所有的对国外报道都是负面的, 你看久了甚至会觉得美国是世界上最差最乱的地方.

这也提醒了我, 以后尽量少去看社交媒体的热点和新闻.

国内会更好吗

从我的角度来看是一定的. 这个不是我用理性分析出的, 而是感受到的. 我前面说了, 国人整体气象是在向上的, 他们是在努力在追求, 每个人都想要更好的生活, 都想变有钱, 这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 也许前进中会出现各种问题, 留下很多悲剧, 但是这股整体的势能依然是无法阻挡的, 没有人会停下来伤悲, 就像最近的热剧<漫长的季节>结局里喊的那句 "往前看, 别回头"...


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尽量去多回国看看, 了解一下国内的方方面面, 哪怕你以后不回国内生活, 国内的发展也可能成为你在澳洲的优势和帮助, 让你的孩子多了解一下中国, 把视野放宽放长一点.


最后, 回国怎么样可以过得顺利和舒服, 总结几点建议:

1. 微信支付

这个一定要有, 没有寸步难行, 有了一路畅通.

这个任何人都可以开通, 不论你有没有身份证和国内银行卡. 没有银行卡可以连国内家人的银行卡(我就是这样), 或者让家人直接转点钱到你的微信钱包里.

学会两种微信支付方式, 1)扫码 和 2)提供收付款码给对方扫, 都在微信界面功能里, 即使不会也没关系, 你让商家帮你操作就行.

2. 善用国内手机app和微信小程序

网购: 淘宝, 京东, 拼多多
外卖: 美团, 饿了么
大众点评: 极力推荐, 相当于我们的TripAdvisor, 因为我们对当地已经不了解了, 用这个可以找到当地最好的吃的, 玩的, 服务, 打车等等, 像我这次回去虽然什么信息都不知道, 却把当地的top美食馆子吃了个遍.
信息查找: 百度, 百度地图
掌握微信小程序的搜索和安装方法, 很多东西都可以用微信小程序解决

3. 转变思维和做事方法

国内和澳洲的做事方法不同, 我们不要陷在澳洲的思维和规则里, 要知道我们也在中国生活过, 其实基因里是懂的.

在国内, 你不能完全遵守规则, 不要傻傻的被动等待和接受, 要主动灵活, 敢于争取, 敢于交涉, 需要一点情商和说话技巧.

国人其实很好说话, 也很容易改变原则. 国内的劳动人民很朴实, 那些服务员外卖小哥门卫大爷, 你和他们多聊几句说点好话, 他们会帮你.

4 转变心态

不把自己和国内对立, 不自己制造心结和心理障碍, 你就想着你是回老家来探亲,来旅游, 来玩, 来享受的. 你应该去想办法把国内的优点都享受到, 比如便宜的物价, 丰富的美食和娱乐, 高效的服务等等.

不去点评, 不装清醒, 不用去把那些只有境外才知道的大新闻到处说, 除非别人真的想听, 别去谈论你的政见, 没人在乎. 多聊一些你自己的生活, 家庭, 经历和趣闻, 会开心很多.

不要去比较, 也不要和那些会和你比较的人聚会, 只和最亲密的家人亲友见面, 如果旧友和老同学已经活在各自世界没有话题聊, 那不如不见, 各自安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