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闲来无事给北京的亲友打了一圈电话,不分老少基本全员感染且症状普遍严重,多数人有惊无险,唯有小李的父亲,走了。听闻噩耗,难过了一盏茶的功夫,随即释然。小李的父亲老年痴呆已有数年,其间还走失过两次,此番从染疫到离世不到两天且没受太多罪,应该算是幸运。 小李是我大学四年同窗,也是我最好的朋友。其实他比我还大几个月,但自当年便小李长小李短这样叫下来,直到现在。 放下电话,很多当年的点滴便跃上心头。书架上长年放着一张96年暑假我们一帮同学游黄山时的合影,看着照片上消瘦但精神的自己,想想彼时就着微风细雨健步如飞的样子,黄山雨季潮湿的气息仿佛扑面而来,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才发现是悉尼连续多日滴雨未下后的干燥⋯⋯去年还曾跟小李提议能不能把当年那拨旧友聚起来等疫情结束再登一次黄山,看看会否找到二十多年前的欢声笑语?彼时暗恋的女生是否女神依旧(这个显然属于一厢情愿了)?可想想还是算了,不见------日后每每想起仍是那些少男少女青春的模样。见了------一个个肠肥脑满老态龙钟,珍藏于心多年的美好必将毁于一旦。结论是------等我回去,还是咱老哥儿俩聚聚得了⋯⋯ 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考试之于大学生相信是亘古不变的永恒难题和头等大事,笔者在校那四年亦然,各种奇葩人奇葩事不胜枚举,想起来极为好笑,今天就从这些压箱底的旧事中精选几件跟各位分享,不为别的只求一乐,而故事的主角,便是小李。 同样的考试之于不同的人,其精彩之处可能大相径庭。小李这四年的考试路可谓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头两年挂科补考是家常便饭,起初觉得此人斯斯文文谦和有礼不像是那些稀里糊涂醉生梦死的主儿,怎么会总在英语数学甚至历史这样的基础课上折戟沉沙呢? 后来逐渐熟络才知那两年小李的父母正在紧锣密鼓地移民大米国,要知道在九十年代移民美国可远非后来那般干脆直白有钱就行,所以小李隔三差五就得骑着一整天掉链子的破自行车(我也曾骑过一次,在长安街上不幸抛锚,只得推行长达数公里之遥)往父母单位丶大使馆丶银行以及黑中介之类距离学校无比遥远的地方跑,且风雨无阻颇有几分当年红军长征的勇气与决心,以至于缺课连连被已然忍无可忍的各路老师铭记在心最终导致挂科连连。 大学成绩好坏以及能否过关不仅仅由最后的期末考试决定,平时成绩和出勤率也占相当比重。另外,小李本性善良正派对偷鸡摸狗浑水摸鱼的非常规途径一向不屑,更不会同流合污。多数学生面对前景悲观的科目一般早早就会想方设法跟老师套近乎拉关系以求网开一面。当然在那个年代的校园里,至少在我看来还没有明目张胆直接用金钱甚至色相换取利益,至多也就是跟老师装个孙子服个软,最后差不多也就过了。 但小李偏偏不谙此道以至于到大二结束其挂科次数已然超过毕业时拿学士学位的上限,这就意味着四年下来最多拿毕业证而无学位。不过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无数次往返于学校和美国大使馆而直接导致掉链子破车最终彻底报废以及包括英语数学历史微观经济学等等总之不计其数之挂科以后,凝结着小李无数次补考以及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经济学学士学位巨大代价的父母的大米国绿卡终于下来啦。 此等大事尘埃落定貌似理应重回正轨开始安心读书,谁曾料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三开始小李又陷入了一波情感漩涡且不能自拔,so,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考试? 接下来的这个画面现在想想应该是非常朴素干净且纯情的------在偏安一隅的一个小教室里,一门名为“红楼梦”的选修课正在忽悠扯淡唏嘘中进行着,那节课的主题至今记得是黛玉葬花(从彼时选修的课程内容便可对笔者如今之文艺情怀及煽情文笔可见一斑,只可惜老师水平太低,当时我真有走上讲台取而代之的冲动)。 我和小李坐同桌,突然间他悄悄指了指前排一女生没头没脑但无比郑重地问我,“觉得她怎么样?” “不会吧,那是93的(我们是94),莫非你丫想玩姐弟恋?” 在那个年代,女大男小的组合并不多见。 “......”,小李是一个感情丰富但绝对内敛的人,且为人谦逊随和不善表达。 自此小李就开始长达一年对该93同系纯情女生如地下工作者般神秘低调但无比热切的追求,不幸的是刚好赶上了该女生自改戴隐形眼镜导致靓丽真容彻底见光之后追求者络绎不绝前仆后继的当口,以至于选择过多看花了眼又或者是小李太过含蓄也未可知,总之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最终无疾而终。说了半天结果就是上了大三,小李挂科的局面并非得到实质性的改观,相对此前唯一的变化是科目从前两年的基础课转变为后期的专业课------情节更为严重简直不可救药! 好在该师姐一年之后毕业走人,所以即将升入大四的小李也就死了心------荒废了三年,毕业之前好歹努一下吧!谁知再度节外生枝,此时早已人在洛城的双亲开始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忽悠鼓动小李飞蛾扑火去美国省亲并想办法留下之后一家便可在异国的彼岸上演大团圆。面对年迈双亲远方爱的呼唤以及那个花花世界灯红酒绿的巨大诱惑,原本无意出国的小李终于也有了几分心猿意马,在义无反顾奔赴大米国和毕业留京故土难离的徘徊权衡与抉择中,小李挂科的步伐终于无可阻挡地延续到了大学最后一年(丫可真行!)...... 这里需要跟各位说明一下,大四时我们只有一个学期的在校课程,第二学期是实习丶毕业论文以及最后的毕业离校手续等等诸如此类。有句老话叫行百里路半九十,真正考验这班学生的时候到了------大四最后的五门专业课无独有偶恰恰都是这四年难度最高丶老师最较劲丶复习时间最紧,且所有学生最心不在焉的。在连我这样颇有两分资质的优质学生都觉得如履薄冰的时候,挂科如拾草芥的小李就更不用问了------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不知怎地阴差阳错哪根筋搭错总之最终就折了一科,也算是不大不小一个冷门(要照我的阴暗小心理,以那五科的难度,丫得全军覆没,lol)。 98年寒假之后同学们便四散东西各干各的,虽说不用再回校上课,但大家貌似都还挺忙------后来臭名昭着贻害无穷的大学扩招尚未开始,所以本科生尚属有几分价值的抢手货,特别是我们这样的经济类院校毕业生根本不用为就业发愁,所以春节之后班里多数人都已落实了工作单位,接下来半年就尽情地丶肆无忌惮地丶无忧无虑地------同志们,大学岁月的最后半年,尽情折腾吧! 那段时间小生我除了纠缠于与L(详见“将进酒2022”)的分分合合中,就是频繁出没混迹在京郊某由无数农民车手组成的驾校(至今记得彼时的解放大货拐一个弯貌似要转无数圈方向盘......然后还是没拐过来......),同时还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整日出没于中粮和赛特等早期知名写字楼煞有介事但其实不明就里地给人做审计(还是美元业务),简而言之那是一段无忧无虑惬意无比的好日子,在我尽情享受那半年诗酒人生的同时,直到多年后,才知道小李正经历一番有关毕业的匪夷所思的奇遇。 某日返校辅导员将其叫到系办一常年反锁的神秘小黑屋,照例嘘寒问暖工作找得怎样父母在美国习惯否云云之废话。小李一向不是一个话多的人,特别是跟此等他压根儿看不上的庸人对话,几乎无语。见状辅导员便直入主题,大意是你一直表现不错(除了考试),绝非那些调皮捣蛋鱼肉江湖的刺儿头,但碍于挂科过多(具体数目已多至不可考),尽管每每补考都能涉险过关,按校规给你个毕业证已经是天大的照顾,至于学士学位那是很难很难很难了...... 现在看,话到此节辅导员其实已经释放出非常明确的暗示信息,那就是此事并非毫无余地铁板一块。怎奈当年那个耿直且清高的李姓小伙儿不知是真未领会还是不愿与之为伍,总之呆若木鸡毫无反应,不难想象彼时出现了长达数秒的冷场。 显然是蓄谋已久,辅导员便不再隐讳索性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对于你这样人品不错且长期热心为同学们无偿服务(小李曾默默为全系同学从传达室收发信件长达三年之久,起初无人知晓,后传为佳话)的好学生,系领导和老师一直非常认可且希望你能顺利毕业开始人生新篇章。但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你这四年的考试成绩的确不甚理想,按规定无法获得学士学位。但是我们实在不希望看到你这样的学生仅仅拿着一张毕业证以瘸腿姿态不完美地结束大学生活走上社会,所以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系里也制定了一个相应的变通办法------你也知道,咱们系有一个贫困大学生基金,你呢,以个人名义或多或少存一笔钱,一方面也算是帮助了日后有需要的师弟师妹,同时也是为咱们系贡献了一份力量。这样呢,系里也好跟学位评审委员会说得上话,你看怎么样? 还没等小李回应,辅导员又补充了一句------不过呢,这笔钱是没有收据的(看来华人凡事热衷现金交易的传统由来已久且不分时空地域)。 以笔者对之了解,相信听闻此话后小李彼时心中定当纷乱如麻瞬时闪过美金数张人民币一沓以及烫着金字沉甸甸的经济学学士证书大红本一个,总之憋了半晌终于冒出一句“我得交多少钱啊?”如此不食人间烟火对方纵是久经沙场的老江湖也已经忍无可忍...... 两千吧......,答曰(如今年轻的朋友们可能不知,90年代两千块人民币还是有一定含金量的)。 多年后当小李跟我说起这件事,我们的共同感受是沧海桑田恍如隔世,此事若放在今天,为了一本国家教委明媒正娶童叟无欺的学士学位证书,别说两千,十万外加以身相许(当然不是他这样的大小伙子)也不算多。 待得拿到双证顺利毕业,小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踏上了一条金光万丈的康庄大道,几度沉浮间如今已是某知名企业的CFO,偶有焦头烂额偶有心猿意马总还算一帆风顺。可是福无双至,别看事业上风生水起,但大学时苦恋同系师姐失败的阴影貌似被命运无情地延续至今始终未有改观,屡战屡败颇为不顺。谈到此节我总是鼓励小李屡败屡战越挫越勇跌宕起伏的人生才够精彩云云,结论就是耐心等待下一个红颜的不期而至吧,而小李总以你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这世道旱的旱死涝旳涝死作为回应然后彼此相视大笑......这笑声,历久弥新,总是那样的开怀,那样的爽朗...... 行文至此突然发现本是一个哀伤的开头,不经意间被我写成了滑稽戏。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在如今这样一个纷乱无序的年代中,让我们带着笑容去面对不可预知的将来吧! 最后补充一句,本文标题源自俄罗斯芭蕾舞剧“春之祭”,对于这出经典作品想要传递的思想多年来有诸多不同解读,我想表达的很简单------缅怀过往,期许未来。仅此而已。 本文献给小李,我一生的挚友。也给我自己------用以祭奠那些一去不返永无褪色的青春。 关于90年代之金光灿烂大学生活,可参看如下链接。 青春年少时 二锅头的往事 毛片儿的往事 将进酒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