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参加一个Conference,正好本书的作者Dr Ben Bravery来做keynote speaker,讲述他自己经历的医患关系,极其有意思。他出了本自传,书名就是病人医生。其实很多医生本身也得过癌症,有各种各样的经验,但是Ben有些不一样,基于好奇心和自己的工作关系,在亚马逊上买了一本。 自传写的相当不错,看的出作者很轻松幽默一个人,但偏偏让人笑着笑着就流泪。 他的出生很有意思,妈妈属于少女妈妈,跟闺蜜的男朋友睡了一晚,就有了他。本来妈妈已经打算把他寄养,可是在生产以后,妈妈连续三个晚上去新生儿房间去抱抱他,然后母爱泛起,还是决定亲自养。他后来还有个同母异父的妹妹,母亲后来又离婚了,又结婚。母子关系以及兄妹关系都很亲密,令我羡慕。 他们家的教育程度都很低,他是他们这个家族第一个大学生。他喜欢动物,着迷于生物学,大学时候读了动物学,毕业以后还进了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幻想着自己为保护地球和动物尽一份力,结果发现自己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在帮助政府签署各种征地申请,毁灭森林,破坏动物栖息地。后来辞了职,去中国做动物学家,在北京呆了四年,给各种教育机构搭线,提供动物保护相关的商务活动。当自己的事业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肠胃时常不适,最后发现便便里有血。在这个时候也认识了自己的女友。他觉得自己大概是痔疮,总之也不敢想自己得了什么病,处于自我否定状态,直到体虚,流汗,乃至疼到晕倒。终于回到澳洲做了检查,确诊为肠癌三期。这个时候他28岁。 在北京的事业和跟动物相关的梦想此时都成了泡影。他给认识了半年还在北京的女友打电话,说了自己的情况。女孩买了当晚的机票就从北京飞到了墨尔本。作者对他和女孩的爱情没有什么煽情的描述,可是女孩对他的坚持以及坚守令人读来特别震撼。两人没有积蓄,他从生病开始就没有工作,从治疗癌症,到后来学医,大概10年之间,自己基本上是零收入,女孩一个人在异乡找工作,所有的生活费用都是女孩支出。他是极其幸运的,肠癌在年轻人中间的发病率很低,治愈率很高。两年治疗以后,他的肿瘤基本上都被清除了。 他在书中详细描述了自己经历 放疗,化疗,小肠切除手术各种经历。由于是肠癌,他描写的方式极其幽默,各种屎尿相关的尴尬在他笔下让人捧腹又感慨。由于肠癌后来有蔓延的危险,他的输精管也被切除。还好手术前他冷冻了精子。 在治疗过程中,他体会到了自己作为病人的无力感。所以萌生了想做医生的想法。肠癌治疗过后,他跟女友商量自己的想法。果然,最好的爱情是彼此扶持,带出那个最优秀的自己。女友无条件支持,继续用自己的工资支付所有租金和生活费。他经历了严酷的学习和入学测试,进入了悉尼的一家医学院,5年之后,在40岁的时候,做了实习医生。在学医第二年,他带着女友回了北京,想找个熟悉的地方向对方求婚。搞笑的是,北京发展搬迁迅速,所有熟悉的建筑,饭馆都不见了。求婚的那个时候,读的我老泪纵横。 他做医生的初衷是想走到医生这边,提高医患之间的关系,让所有的治疗和互动更加以人为本。他描述的医生的晋升过程,大医院的医生相处方式,以及医生对病人的方式都切入了新州医疗模式的痛处。 他描述自己在做实习医生期间,帮助一个手术医生照顾病人,整整一天之后,手术医生居然把他当作病人家属,握着他的手安慰他,周围的年轻医生都不敢纠正他的错误,都将错就错,以后拿这个来开玩笑,高级医生对初级医生的轻视可见一斑。 现在他又开始了精神病学的学习。虽然做了医生,他发现自己最喜欢研究的还是人的心理活动,希望可以接着心理治疗能提供给病人更多医患之间的互动。 读完以后,我感谢神,第一是强悍的人生不需解释,生命气息是神所赐,人生的各种意外太多,很多事情想做就去做。第二是唏嘘,作者经历了这么多以后,学医初期,想攻读肿瘤,但是心心念的是希望让医生们把病人当人看,而不是一个病床号,最后他选择了精神病学,很多事情还是要回归到人本身。神把人造的这样高级灵秀,我们彼此之间的互动完全可以更加灵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