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有运动的习惯,无论是足球,蓝球,乒乓球,羽毛球都能打两下子。巅峰时期是高中的学校铅球冠军,标枪亚军,大学时期系入选系篮球队。工作以后也一直有每周锻炼的习惯通常是篮球或是羽毛球。因为有竞技和趣味性容易坚持下来。卧推几年前能到100公斤,现在差不多80公斤,在同龄人里算是不错了。我太太也喜欢锻炼不过她不喜欢竞技性比较强的运动,她的格言是打赢又没奖金那么拼干嘛。我总是嗤之以鼻,现在的生活中已经很难找到类似运动场那样可以酣畅淋漓撒欢的地方了。打球不就是要争取赢球吗。 第一次严重受伤是在十二年前。我那时刚三十,周末到hursville和一帮二十出头的留学生打半场。一般赢得多输的少。夏天打得一身臭汗然后坐火车回家的感觉非常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一次碰到几个黑人也在那里打球。说实话他们确实是有种族天赋的加持,明明和我一样高,举起手就是比我高半个手掌。三对三,打着打着大家就都上了头。动作都不小。终于在拼抢篮板的时候我和一个小黑重重的撞在一起,感觉手撇了一下。当时由于还没打完,我觉得就是轻微扭伤,问题不大。坚持打完了比赛(还赢了)。在回家的火车上疼痛变得越来越明显,但是还是可以忍受的。回家就用冰块敷上,里三层外三层的包。熬到第二天,虽然还有些肿,但是手已经冻麻了,我就屁颠屁颠的去上班了。在敲键盘的时候问题来了。S和W键敲不下去了。明明往下摁,但就是敲不下去。一个同事说,兄弟你的手都肿成气球了你确定不要去拍个片子看看吗?于是去检查X光,结果没啥悬念,左手无名指掌骨骨折。啥石膏,手术都安排上。还顺便练就了单手敲键盘的能力,虽然麻烦,工作到也没耽误。至此一役,在老婆的坚持下,我也不再和年轻人打那种竞争性很强的篮球比赛了。那是我第一次认识到严重受伤很麻烦。这种直面肉搏的项目很难控制动作,容易受伤。 对于羽毛球,我是几乎每周都打,直到三年前。在一次左脚蹬地向前大跨步的时候,感受被人用木棍砸了一下左脚后跟,回头一看,队友离我几米开外,一脸懵逼的看着我。我当时就知道坏了,不会是和科比一样断跟腱了吧。坚持走了下来,冰敷二十分钟,还是相当的疼。让后看急诊固定了位置,拍了ultrasound,左侧跟腱完全断开18厘米。本来以为一定要手术了,结果specialist强烈推荐保守治疗,就是头两周先拄拐,脚不粘地,两三周以后specialist测试了一下,基本确定跟腱已经重新连上了,这是个一个重要的节点,但是刚连上的跟腱很脆弱不能承力。还是要拄拐,就是在moon boot里面垫上一个斜面,然后开始非常漫长的脚着地练习。因该是两三个月以后摆脱了拐棍,能坡着慢慢走路了,这是节点二。能够脱离拐棍意味着自由行走,是个巨大的进步。与其说是走不如说是拖着更准确,因应为小腿的肌肉萎缩明显无法发力,也不能完成踮脚的动作。受伤以后一年差不多恢复到80%的程度,这时已经恢复了大部分的力量,但是脚的灵活度还是不如以前,能恢复到这个程度已经很理想了。一年以后的恢复进度就很缓慢了,到目前为止已经差不多三年了。差不多恢复到原来90%的水平。在此期间的锻炼基本都集中在上肢,以哑铃和俯卧撑为主,给左腿足够的恢复时间。 两天前,加入了一场同事间的非常casual的羽毛球活动,走之前我拍着胸脯和家人保证是casual的play,绝对不会受伤。打了差不多40分钟,自己感觉也没有真正的发力。因为保护左腿,上步都是用右腿。这个动作我从十几岁开始打球就用,简直是驾轻就熟,在一次上步的时候右腿脚腕一抖,又是一记重击,熟悉的配方,熟悉的感觉。这次是用左腿蹦到球场边上,开始自测右脚跟腱连接。右脚像是睡着了一样,对跟腱收缩没有了反应。当时与其说是受伤的疼不如说是一种绝望。我父亲羽毛球打到六十都没受过伤,我TM这种级别的重伤来两次。脑海里开始快速思考如何向家人解释,如何安排工作等等事情。这两天躺在床上,仔细想想过去医生和specialist说的话渐渐能够总结出一些原因。最主要原因就是年龄。我在四十岁做二十几岁的常用动作,虽然自己感觉肌肉发力不明显但是韧带已经再次提醒我,不能再做这个动作了,即使感觉不发力也不行。 羽毛球是彻底不要想了,从家里的壮劳力一跃变成了残疾人,还要连累家人再和我一起走一遍漫长的复健的过程。感觉很对不起媳妇。想着想着也有了一些悲凉的感觉,那个上步应该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上步救球了。我的后场杀球一直不错,看来也没有机会用了。继篮球之后,羽毛球也说拜拜了。那个夏日少年,夹着篮球,单手拖把,吹着晚风,歪斜的骑车回家场景在我的记忆里也渐行渐远,变得越来越模糊。 补充内容 (2023-6-10 17:48): 多谢各位关心和建议,经过半年多非手术恢复,跟腱和小腿肌肉力量应该恢复了70%,可以长距离跑动,四分半一公里配速可以跑2-3公里。很开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