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维州公立医院急诊干了一年多,偶尔也去别的医院急诊做locum。职位:resident。 浅谈关于急诊的几个误区。 1 急诊运转规则并不是先来后到:该女是餐馆主,餐馆讲究先来后到,但医学并不是,特别是急诊,危重病人有永远的优先权。啥叫危重病人?昏迷不醒的(包括那些嗑药吸毒的)比如中风,code stroke,超快通道,马上ct,远程会诊。还有ambulance。那个帖子有人回帖说打电话给急救,说疼得在地上起不来。这是语言。如果是病人说疼得在地上起不来,但语气语速与平时无恙,就可疑。女人生孩子那是世界上最痛的,直接就呻吟了或尖叫了。我妈几个月前突然发生心梗,吃完午饭还在看电视,就在我去超市的十分钟不到,我儿子打电话说我妈很难受,让我速回,我马上回家,人已经昏倒在沙发,呻吟,巨汗,手脚冰凉,测血压80/50。马上打000,不到十分钟就来了,马上心电图,下壁心肌梗塞,陆续来了第二辆,第三辆。马上送到能做支架的医院,途中急救人员给我打电话,说溶栓成功,人清醒了。第二天就做了支架。ambulance 每天都会留一辆车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希望滥用Ambulance 的人越少越好。这样真正需要的,才能派上。还有人因为牙痛大半夜call ambulance 。这些人通常是concessions card 持有者,因为她们不用付钱。 2 不需要家属陪护。很少成人有人陪护的。需要陪护的,很多是有智力上的缺陷,比如21三体就需要case worker。该女口口声声自己怀孕,然后自己丈夫就有优先权。这是不对的。未成年儿童确实需要家属陪护。如果你老公脑子正常,你在场或者你嗓门大你就有优先权?非也。你完全可以回家。急诊triage 制度已经在澳洲运行多年,行之有效。何为有效?就是以最低成本达到最佳利用率。看病不是卖快餐,病人不是流水线产品,说几分钟一个就几分钟一个,每个病人并不同。轻重缓急先分级,当然百密必有一漏,悲剧会偶尔发生,这时媒体就会大作文章,来吸引眼球。回到家属陪护问题,这位家属特别霸道,aggressive ,说不定会启动code grey,保安会马上赶到。如果还不听,警察就到了。不管是他老公做检查还是太重要住院,一切都会安排好。比如脚踝扭伤了,你不能走路,自有护士或者技师来推你去做检查。疼痛本身并不会死人。首先是血压,呼吸,心率是否正常?建议大家如果重视自己健康,买个血压计,真担心就测一下。 即便住院,也不需要家属陪护,最多探视一下。不需要24小时陪护。可以提问题,提看法但不要太干涉诊疗活动。如果真有疙瘩解不开,一般会和家属开个会议(针对住院病人)。临床上的问题,很多不是很明确或者太过复杂(那种有二十几个诊断的老年人或者光药物就一顿就快十粒),如果那么简单,就不需要学医多年又住院医几年又专科医几年。 3 understaffed:现在比较常态了。今天本院劳力部就有两个人给我打电话,一个让我去medical ward 顶班,一个让我去急诊。还有做locum 的那个医院,让我明天去surgical ward。都拒绝了,近两天搬家,太累了。已经加了很多班了,从五月初开始,周末还没双休过,其中一半周末都是双工作。昨天找人搬家,两个小时,竟然700。上次请人洗窗子冲gutter,一个小时45分钟,收650。想想自己,正常时一个小时45还是税前,加班最多double 。 上上周五上了个急诊夜班,差点把我给累趴或累晕了。到凌晨四点多钟才上了次厕所顺便喝水。床位一空,马上就有病人进来,一个人负责七张床(正常时六个医生,那晚只有4个,有时甚至只有三个-sick leave,understaffed已经常态化了),干不动了,也没有意义,请人干活也请不起,不如自己动手。上个夜班扒层皮,几天都缓不过劲。夜班一个小时付200-300或许还值得,虽然不能和擦窗子搬家的匹配,而且人家还不会被人道德绑架。而目前离这个数很远。 碎碎念至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