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瞬息全宇宙了吗?杨紫琼那个片?” 陈莘的朋友在微信上问他。 “还没。怎么样?”陈莘摊在沙发上,靠着自己的橘猫问。 他们聊了一会电影,在朋友强烈推荐下陈莘说他会去看,然后话题又转到了过节回家的问题上。 陈莘是个gay。虽然他已经含蓄地、直白地,对他父母各种花式出柜过很多次,他父母还是不能接受。他爸坚持认为他只是“还没定下来”“在大城市野了,什么都想试试看”。他跟他的男友已经同居三年了,也见过父母,他妈还有他男友微信,平时“小王小王”地叫他男友。可是不管私底下还是公开场合,他们都只把他男友当成他室友、朋友。家里亲戚见多几次他们一起回家,他父母还会说他们是算过命的结拜干兄弟。他男友开玩笑说,“契兄弟”在古代也算是过了明面的了。 陈莘今年假期不想回去,因为相安无事的时间长了,他妈又开始折腾着要他去相亲了。说自己现在连跳舞队都不敢去了,因为大家都在说自己孙子孙女,她怕被问起来。又说自己就是晚婚晚育,现在不知道多后悔。他爸甚至还私下暗搓搓地给他暗示,说可以给他药,让他能跟女性做那个事。陈莘中学的时候觉得难以接受自己的性取向,高中还在尝试喜欢女性,到了大学终于正视自己后,又觉得很难面对父母。等到工作了,独立了,终于鼓足勇气出柜了,在庆幸自己父母没有激烈地反对之后,又因为父母并不能真正地接受自己的性向而沮丧。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幸运了,没有被送去什么治疗中心,也没有被断绝关系。有时候他又觉得他父母之所以没有断绝跟他的关系,是因为他们就他这一个儿子,还要靠他养老。虽然他男友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他也能感觉到,因为他父母的态度,他在他男友眼里,特别在是吵架有矛盾的时候,是背上了“随时可能去结婚生子“这个原罪的。 他也尝试去了解他父母,各种沟通、发文章、发视频,介绍他妈加入其他同性恋父母的微信群。他妈表面上没有反对,但安排相亲催婚催生一点都没拉下。陈莘现在觉得小说电影里那种父母坚决反对,双方要么激烈对抗要么断开联系,然后要么遇到生死攸关的意外要么多年后父母终于认命,等等这类的描写确实还是很理想化了。要么怎么说是小说电影呢?他在身边看到的听到的,更多的是根本不敢出柜。年轻一代的跟他这样工作了独立了,坚持自己性向不婚的更多了。再大点的,进入婚姻的也不少。那些父母真正能接受的孩子性取向的少之又少。他的情况已经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周末他终于找了个时间去看了电影。看完后他想起前几天豆瓣上看到的一个评论:正因为是美国拍的电影,所以结尾happy ending和解了。事实是在传统华人家庭里,并不会有这种卸下重担式的和解。有的是各种弯弯绕绕的心思,压抑而沉默的传统和不管怎么样,父父子子的观念。陈莘在不开心时想过很多次如果自己不是同性恋,如果自己父母能接受真实的自己,如果他生在国外,如果他生在20年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少去想这个“如果“。他现在常常拿《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开头来安慰自己,“要记住,世上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么好的条件。” 跟他男友拥抱的时候他也常常想,自己想要被父母真正地接受这个想法是没有错的。只是这里没有平行宇宙,这里就是他的当时当下,就是他的现实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