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名子,说的就是五代后晋的窦禹钧。 窦禹钧家的家教狠严,号称建书房四十间,买书数千卷,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教出的五个儿子,个个都当了大官,官声也狠好。成为后代教子成材的典范。 这里就不较真几个儿子当了这个朝的官又当那个朝的官的事,想当初冯道老头因为几朝为官,被骂得那个惨痛。考虑到当时王朝更迭过于迅速,也是无可奈何。各朝都请他们为官,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体现了他们本身的优良素质以及名声。 《三字经》引用窦家的故事,讲的是读书有用论,但在狠久以前,有一个不读书的人,名声也不输给窦家,这人就是汉朝的石奋。 石奋十五岁在刘邦手下当差,没啥知识,就是特本份,特老实,特恭敬的那种,有个姐姐当了美人,也不出名,估计也是特本份,特老实,特恭敬的那种。反正吕后当权的时候,好象也没找过姓石的嫔妃的麻烦。 刘邦的儿子文帝当政,还是挺喜欢石奋,让他当了太子太傅,官至二千石。 文帝死了,儿子景帝当政,对石奋感觉一般,只是石奋这人好象也没啥把柄让人抓,石奋虽然没才学,“谨”字学得好。 石奋在朝,不管周围有人没人,过皇家大门,一定迈小碎步,远远看见皇帝的车,一定按栏俯身。 在家里,如果不是休息日,当官的孩子来见他,他一定会换上朝服相见,此时也不称呼孩子的名字,而是用官号来称呼。理由是:今天不是休息日,虽然是自己的孩子,但也是给皇帝办事的人,这是对皇帝的尊重。 石奋这么做,绝对不是装样子,他的个性向来中正平和,对家里的仆人狠宽容。孩子犯了错,石奋最多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不吃饭,从来不打不骂孩子。 看上去石奋是不善于管孩子,偏偏孩子都狠好,四个儿子,即孝顺又成材,全当了二千石的官。 对石奋感觉一般的景帝有天也狠羡慕地说:“你们家你是二千石,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合起来可以叫万石了。”所以石奋有个外号叫万石君。 如果说窦家的教育是言传:四处延请名师,教孩子多读书,多见识,石家的教育则是身教:以身作则,谨言慎行。 哪种教育方法更好呢?在俺个人看来,不分上下,合适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