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迷上了一本书,叫做《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 竟然一口气读完了。 是的,中亚是一个几乎被我们遗忘的地方,相信不会有几个人计划去中亚旅游,至少不会把这里排在其他地方的前面,那我们还需要了解这个地方吗?其实,真的不需要,和我们的生活一点关系都没有,可是,读书就是这样,它能把我们带进一片未知的世界,让我们跟随者作者的足迹去见识不一样的地方、观察不一样的生活、景致和人生。 作者叫刘子超,在九年的时间里,数次深入中亚腹地,游览了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这些名字大概我们都听说过,也知道他们在地图的大概位置,可是谁也说不清楚他们真正的位置关系,无法记住这几个国家的首都名字,更不了解他们的历史和文化。 首先,这几个国家都是从前苏联分裂出来的,所以作者在这里看到最多的是前苏联风格的楼房和广场, 有好几个国家,苏联解体后经济几乎停摆,街头的景象仍然定格在前苏联时代的样子。作者还看到了前苏联时代的度假村、核试验基地和小型博物馆, 作者最常坐的车就是特别破的拉达。 中亚的很多人除了讲当地语言外,还会说俄语, 稍微年长的人认莫斯科为首都,很多人去莫斯科打工去了,一去就不回来了。 其次,这几个国家都信奉伊斯兰教,因为七世纪的时候,伊斯兰教传遍了中亚, 所以,这里保留了很多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老百姓多信奉伊斯兰教。 苏联解体后,宗教问题、民族问题都凸显出来,随后,还爆发了几场矛盾和冲突。 跟随者作者的脚步,我们见识了城市、草原、高原还有那日渐消失的咸海,当然,景物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生活在那里的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幸运’的二十一岁男孩儿,他在塔吉克斯坦的首都杜尚别(这个名字听起来怪怪的), 幸运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做过一段时间的巡警,后来身体变差,退休在家,一家人靠外出打工的哥哥寄回来的钱生活。 幸运住在姐姐家,姐姐比他大十岁,姐夫去俄罗斯打工了,出去后就杳无音信。 幸运现在的最大希望是学好汉语,参加汉语能力考试,一旦考试通过,就可以申请中国大学的奖学金,每月有两百美元的补助。 幸运的口头禅是,“我被困在这里了,哥!“。 幸运说自己喜欢读书,可是杜尚别连个像样的书店都没有。 按照作者的讲述,杜尚别应该是中亚还算不错的城市,经常会有一些中国游客,甚至能找到一些很“全球化”的人,在互联网上给自己的旅馆打广告。 在哈萨克斯坦,作者参观了苏联时代留下来的核试验基地---库尔恰托夫, 作者花高价租了车、请了讲解员,还有专门的军人带路,参观了空旷而浩大的核试验场,前苏联在那里进行了了四百五十六场核试验,在带领他们参观的时候,军人手里有个仪器一直在检测核辐射,他们参观完防空洞出来以后,军人无意中发现地上有个焦化的泥粒,仪器靠近后,数字陡然飙升,显然,这个小小的泥粒就是具有极强辐射性的核废料,非常危险,军人用鞋尖将这颗泥粒掩埋起来(这样就够了吗?) 作者一直想去一趟土库曼斯坦,签证递上去,两次都被拒了,愣是没去成。 总之,对于我们这辈子没有可能去中亚的人来说,读一读这本书会让我们增长不少见识,别忘了,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人,过着这样一种生活。“苏联解体后,中亚像一颗失落的卫星,迷失了方向。它在全球化的边缘与大国的夹缝中校正着自己的轨道。” 现在,中国的崛起正在为中亚带来新的生机,在不远的未来,古老的中亚又将会获得巨大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