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读万卷书 查看内容

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高效地学习

2021-3-16 13:03| 发布者: dorisru | 查看: 2199| 原文链接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 周岭著.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9
学习是终身的事业。每一天,我们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新知识,马不停蹄地标记和收藏各种文章,但是我们真的都学到了吗?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该如何有效地学习?读完这本书后,我最深的感悟就是:教是最好的学。本书的作者先从人脑的特点开始,阐述造成学习效率低的根本原因,并归纳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下总结对我个人很有触动的几个点。
一、人类大脑有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这两个特点。这是由人脑的生物特性所造成的。在恶劣的原始环境中,人类不得不节省体力,及时补充能量,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灾难。所以,原始人乐于避开耗费大量精力的难事,而喜欢快速获得成果。而在物资富足的现代社会,显而易见,这两种习性都不利于生存。
了解大脑的特点后,我们就可以解释许多看似不合常理的情形。比如,为什么对很多人来说,“及时止损”那么困难,就是因为“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来得简单”。人类不愿动脑的天性导致许多人宁愿受苦抱怨,却不愿改变现状。
大脑的特性之二,急于求成,这是许多人产生焦虑的根本原因:“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这是导致焦虑的根源。

二、有效学习的过程:阅读——复述——反馈——实践
首先,摄取知识的起点是阅读。如何选择合适的读物?这就要用到作者的“潜意识触动”与“舒适区边缘”理论了。当人处于自己的舒适区边缘时,进步最快。若是在舒适区内部待得太久,便会感到无聊;而长期处于困难区,又会失去动力。所以,让自己保持在舒适区的边缘,不断拓展自我的边界,才是最有效的选择。
不过,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处于舒适区边缘呢?这就要用上潜意识。让潜意识指导自己,这就好像选择伴侣一样,第一眼感觉很重要。当读到对自己有触动的内容,就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就说明潜意识被触动了,这里就是你的舒适区边缘。
阅读只是学习的第一步。很多人往往到这一步就停步不前了,以为读过就够。其实阅读只是最轻松的一步,想要真正把知识学到手,接下来的几步才更关键。掌握知识的第二步,就是复述。这便是大名鼎鼎的“费曼学习法”,即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你刚学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解释出来,而不是照背原文。这里你可以选择复述给自己听,也可以找一个听众,因为往往在对别人进行解释时,我们才会发现自己对原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而且,在对别人解释时,你还会获得反馈,这就是第三步,获得反馈。反馈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不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习的最后一步,或者说真正掌握知识的检验标准,就是你能够灵活地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即实践出真知。比如前一段时间我在BBC看到介绍减肥的节目,里面提到吃蛋白质更耐饿,于是生活中我就开始注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减少碳水化合物,果然看到了很好的效果。知道和做到是有区别的。只有灵活地将新知识融入自己的生活,才是真正学会了。
老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为什么难,因为我们不愿意开始。我们乐于沉浸在自己的舒适圈里,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不愿意踏出去看看圈外的生活。其实,每个认知层次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下一个认知层次的人往往无法理解上一个层次的世界观。而只有当你走出去了,你才会发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里引用原书的两句话:
“那些对自己的观点、见解异常坚持,对别人的观点又油盐不进的人,基本上可以被视为学识浅薄或修养一般的人,因为学识浅薄的人除了自己的原始视角,通常很难感知到其他外部视角,所以就会抓着第一判断死死不放,因此,其修养表现也不高。”
“一个人的性格和脾气好不好,也取决于他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视角单一的人容易固执、急躁和钻牛角尖,而视角多元的人则表现得更为智慧、平和与包容。”
以上就是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希望也能对你有所帮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