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心情感悟 查看内容

继子的一件事

2020-12-3 10:55| 发布者: 士多可 | 查看: 5675| 原文链接

                                                                                继子的一件事

        星期一回家,太太告诉我,她要去她儿子的学校(我的继子,在小学读六年级)讨个公道,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儿子学校为了鼓励学生阅读,有个奖励制度,每个星期,学生告诉老师读了几本书,然后就能得到奖励。奖励是“钱”,只是数字,每过一段时间,学生可以用这个“数字钱”买一些铅笔头,破橡皮之类的东西。来了一个代课老师,常忘了给奖励,所以,儿子就去提醒了这个老师,要她不要忘了给奖励。可不知为什么,那个老师去跟校长说了,校长来找儿子,要他去跟那老师道歉。当然,儿子去了,但心里很不爽,回来告诉了妈妈。

       太太转述这件事的时候,夹杂了很多抱怨和想象:这根本不是一个民主社会,是一个不讲理的国家,不讲理的学校,不讲理的老师……,乱七八糟讲了一大通,差一点把种族歧视也搬了出来。

       我说,不急,让我先问问你儿子。把继子叫过来,他说的大概八九不离十,然后我让他先去玩。

       转身问太太:“你真的要去?”

       她说她一定要去。我问为什么,她说要讲讲清楚。我问她要讲清楚什么,她回答说:“儿子只是提醒了老师不要忘了给奖励,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事。”

       我问:“然后呢?”

      太太说:“照你的意思,该怎么办?”

      “去找校长聊聊,”我说。

       “?” 我太太。

      “对,但不是我们去,”我说。

     接下来我说了下面这段话,大意是:就这件事,作为父母,其实我们根本不必大惊小怪的,因为这本身就不是一件事,不信?等一个星期,再去问问儿子这件事,他早就忘了。但如果一定要把它当成一件事,你去找校长“讲清楚”,不是一个最佳处理方法。

        我又把继子叫了过了,跟他说:“对今天发生的事,我首先要表扬你,你有勇气去提醒老师发奖的事,你做得很好。但我想问你,你和老师说话的时候,是否带有嘲笑的口吻?”

       “没有,“他说。

       “说话的时候有没有举手?

       “举了,”他回答。

       我说:“好,但我们决定明天不去你的学校了,可是,我们希望你去找校长问问,你可以这样说:昨天你只是提醒了老师不要忘了发奖,自己并不觉得做错了什么,所以,你想和校长她聊聊,让她告诉你,你哪里做错了,这样你下次就能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你能去吗?”

     他面露难色。

    我继续说道:“不必勉强,但你要知道,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忘了这件事,因为它毕竟不是一件天大的事,但如你真的感到很不公,很难过,你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去找校长聊聊,我们支持你。不管你明天选择去还是不去,我们相信,你一定有你的道理,也一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还有,我想告诉你,除了年纪比你大,并负有一定的责任以外,校长和你一样,真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她和你是平等的。尊敬她,但不要怕她。好,继续去玩。”

        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任何“讲讲清楚”或者“出口气”之类的反应都是无用功 ;相反,逆境,只要没造成巨大伤害,举起双手拥抱它,因为这是好事,是改进自己的机会。

        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实我真的无所谓,因为孩子一生中将会遇到很多很多比这大得多的挫折,这件事算不了什么;但孩子从每一次挫折中是否能学到点什么,他今后是否有能力和信心去对付这类挫折,这才是我关心的。

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继子第二天没去找校长,他不敢,这能理解,毕竟只有13岁,但希望他经历此事后,又懂了一些东西。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