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心情感悟 查看内容

常常对着死神笑一笑...

2020-12-1 12:01| 发布者: 士多可 | 查看: 3082| 原文链接

                                                             常常对着死神笑一笑,你就知道如何去活

        你知道为什么我们会嫉妒恐惧,贪得无厌?为什么会虚荣自卑,优柔寡断?为什么我们会认为一件名牌是多么重要,他人的看法不可违背?

        因为我们忘了我们将要死去!

       很少有人会去思考死亡这件事,对中国人来说,这更是一个天大的禁忌,不要说去思考,对死亡的恐惧,让我们甚至不敢提起这个字;可是有没有想过,我们每个人在出生那天就被判了死刑,我们只是假装不知道而已。

       我们拒绝思考死亡,直到被告知得了绝症,只有三个月可活的时候,或者是在经历了一场灾难,从死亡的边缘中给救回来以后,这时,才好像恍然大悟,我们会死的,并因此告诫自己,要换个活法。

        经济学家发现,在使用信用卡的时候,因为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钱 (信用卡里的钱不是你的),人们花钱更容易超支。但是如果使用现金,他们会经常检查钱包里还剩多少钱,以此计划,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很少有人会因为钱包里的钱不够而去借钱买东西。

       人生亦是如此:不知道生命的有限(好比信用卡里任你花的钱),任意挥霍生命,常常把不重要的事当成很重要的事,把很重要的事当成很不重要的事(好比乱刷卡)。你不能意识到自己有限的生命,除非你能经常提醒自己 “你将死去” (好比检查你钱包里还剩多少钱)。

        生活中面临无数的选择:什么值得花时间(=花生命)去做,去拥有,去思考,什么不值得去做,去拥有,去思考,你对这个“值得”的判定,就是你对事物赋予价值,最终的取舍其实就是取决于你的价值观。

        那么,我们是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价值?

        一般来说,对价值判断的标准来自于两个方面:大众的见解对自己的影响和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但这两个来源都有很大的问题:不一致。

        什么是大众?大众就是你的父母孩子,亲戚朋友,同事领导,专家广告,政府媒体,他们传授给你的价值观貌似都很有道理,然而却又有天壤之别,因为这些大众都具有他们自己的风俗习惯,宗教文化,信仰理念,你将遵循谁的标准来定夺你的价值观?

        自己生活的经验也不靠谱:随着年龄的增长,受不同经历的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在变化,这使得我们对过去的观念产生了怀疑,却又舍不得或者没有勇气抛弃长期形成的价值观。

        我们不断地用不同刻度的尺去丈量同一件物品,结果就是永远不对,人生一直在贪婪和后悔,鲁莽和恐惧,狂喜和愤怒中不断上下左右摇摆,无法确定。

       我们需要一个确定的,永恒不变的标准来衡量制定自己的价值观。那么,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是确定的,绝没有例外的?
只有一件事:你终将死去。

        一旦你用“我将死去”来衡量事物的价值,你会突然发现,本来那些能让你怨愤咆哮,彻夜难眠的“大事”突然会变得微不足道,而那些无足轻重的“小事”却变得很重要了。当你能无情地拒绝那些小事--无意义的社交,应酬,娱乐和拥有,以及无济于事的烦恼,悲哀和怨恨,你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而且,由于这个衡量标准是永恒不变的,不管你处在生命中哪个阶段,不管你经历了什么,以这个衡量标准选出的价值观也将是永恒不变的。

        如果能用“不久的将来,我将马上死去”作为衡量标准来决定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取舍,人们 就不会浪费生命于无意义的事,也不会漏掉生命中值得去做的事。

       结果?就是无悔!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