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幼儿养育 查看内容

想问下澳洲有没有德国这种模式的幼儿园

2020-10-30 09:09| 发布者: f221644 | 查看: 2118| 原文链接

现在娃18个月哭的太厉害了,大人心里也很心疼,尤其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小时哭一次害怕妈妈不在身边。

转-1入园的最初3至7天 - 熟悉阶段

第一阶段,即熟悉阶段,妈妈每天陪着孩子一起去幼儿园,在教室待最多不超过一个小时就带孩子回家,无论孩子玩得有多开心。

这个阶段主要是为了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与老师建立信任。

妈妈的角色
妈妈在一旁做个静静的陪玩者,可以和老师及其他小朋友放松地聊天和游戏,让孩子看到幼儿园是个安全有趣的地方,但无需强迫孩子去参与活动或者与老师亲近,给孩子时间自己决定适应的节奏。如果孩子走出几步又想回到妈妈身边,妈妈一定要随时张开双臂,欢迎孩子回到妈妈身边,让孩子感到安全。千万别做出一副“你胆子怎么这么小,快去和小朋友玩呀”的焦急表情,一旦孩子感受到妈妈想快点摆脱TA的情绪,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老师的角色
老师要做的是:
主动亲近孩子,邀请孩子一起加入游戏和活动;
观察孩子的行为,以及TA与妈妈之间的互动模式。前面提到孩子与妈妈的联结强弱直接影响入园适应所需的时间长短及顺利与否。老师对孩子与妈妈之间互动的观察可大致了解亲子关系情况,并针对孩子的需求对第一阶段的适应时间进行适当调整。
过了几天后,在妈妈的陪伴下,给孩子换尿布和准备食物,像妈妈一样承担一些照料工作。

2尝试分离阶段

适应得好的孩子可以从入园第4天开始尝试分离,适应得慢的可能需要一周时间或更久,这个要看个体情况而定。

但需注意的是,第一次尝试分离一定不能在星期一!刚刚在家度过周末的孩子回到幼儿园需要时间重新适应,所以,无论第一阶段适应得多好,都最好挑星期二之后开始尝试分离。

第一次分离
妈妈陪同孩子一起来幼儿园,陪孩子玩20分钟左右后,尝试第一次分离,时间要短,10分钟即可。妈妈告诉孩子,自己要离开教室一会儿,10分钟就回来,鼓励孩子自己在幼儿园玩一玩。

如果分离期间孩子表现平静,继续饶有兴致的玩着游戏,只是偶尔朝着门的方向看一看,又或者妈妈刚走时哭了,但很快能被老师安抚住,说明孩子已经对幼儿园和老师产生了一定信任,可将明天的分离时间延长至30分钟。

注意:
妈妈重返教室后,最好立刻将孩子接回家,不要在教室继续逗留玩耍,给孩子明确的信号 - 妈妈回来的时间就是接你回家的时间。

如果分离期间孩子大哭,无法由老师安抚住,无心玩耍,频繁地朝着门方向看,那么说明孩子还没有准备好分离,妈妈需要立即返回。继续重复第一阶段的陪伴适应,过两天再尝试分离。


3巩固阶段

当孩子适应了与妈妈的分离,能够独自在幼儿园玩耍一定时间后,可以逐渐增加分离的时长,将分离时间逐步延长至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午饭前、午饭后、午睡前、午睡后... 在此期间,妈妈要保持随叫随到的状态,一旦老师认为孩子的状态不好需要妈妈时,妈妈要能尽快回到幼儿园。

与此同时,老师与孩子进行更多的互动,孩子参与更多的幼儿园活动。

4结束阶段

孩子不再需要妈妈在幼儿园长时间陪同,早上送孩子时可以在短时间内(10分钟左右)告别,孩子很可能会在告别时哭泣,但在妈妈离开后能很快被老师安抚住。在幼儿园里孩子把老师视为“安全的港湾”,妈妈不在的时候,有心理需要会向老师寻求安慰和帮助。与老师建立了信任,孩子在幼儿园有安全感,能自在的玩耍活动,适应期完成。

事实上,即使适应期结束后,本来适应得很好的孩子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变得不想去幼儿园,比如生病半个月,比如远方的奶奶和外婆来同住一段时间,这种反反复复的状态是很正常的,一般不会持续太久。

在德国,如果孩子在幼儿园状态不好,哭泣不止,老师尝试各种办法后无法让孩子平静下来,老师会联系家长让提前接回家,不希望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硬撑到放学时间。

两种模式差别
德国入园适应的两种模式 - 柏林模式与慕尼黑模式都遵循以上四个阶段。主要的区别是柏林模式倡导通过孩子与一名固定老师建立联结来实现从妈妈到老师的过渡,因此从入园第一天起,每个孩子会有一名指定老师负责与TA互动。

而慕尼黑模式则倡导孩子对幼儿园整个环境的适应,没有指定老师与TA互动,每个老师都会接触孩子,最后由孩子自由选择TA与哪位老师最亲密。

具体采用哪种模式,由各个幼儿园自行决定。悠悠的幼儿园采用的是慕尼黑模式,她班上的三名老师风格迥异,正好适合不同性格的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整个过程顺其自然,就像交朋友一样。

入园适应注意事项

1耐心!耐心!耐心!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入园适应需要时间,要尊重孩子的情绪和发展规律,决不可赶进度,更不能一步登天。

事实上,如果在入园初期多花点时间陪孩子循序渐进地适应,之后每天送孩子去幼儿园会变得很简单;如果一开始就赶进度,甚至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索性一下子就让孩子待全天,完全不给孩子适应的时间,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导致之后的几个月甚至大半年时间都无法好好适应,每天送去幼儿园都得上演一场分离大战就得不偿失了。


以我自己为例
悠悠妈刚开始陪一岁半的悠悠入园时,第一阶段就用了十天,因为之前尝试分离了几次都以悠悠大哭不止而告终。我在她生命的前18个月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她,每天都是我亲自照顾她陪她玩,所以突然要和妈妈分离很难接受,我也理解。

那时候我看到比悠悠早入园两个月的同班小朋友已经适应得非常好,在幼儿园玩得开心得不得了,不由得对他们的妈妈说:真是太羡慕你们了,你们的孩子适应得好快啊!我家悠悠,看这情形估计得半年才能适应好吧...没想到这些妈妈都对我说:我当初和你一样的想法,刚开始也特别艰难特别粘人,感觉孩子永远也适应不了啊!没想到,按照老师的方法一步一步来,慢慢地孩子真的就适应得非常好了!

于是,我也听了老师的话,不着急慢慢来。第一阶段,其实我在教室陪着悠悠的时候,悠悠是玩得很开心的,可是每次一到一个小时,老师就让我们回家。我看悠悠玩得那么开心,想让悠悠多玩下,老师劝我不要急,第一星期每天按时离开,下个星期再说。

后来进入第二阶段,终于悠悠可以接受一小时的分离了,老师又连着一周都没有延长分离时间,我急了,心想怎么还不增加到两小时三小时啊?不过这次我忍住没说,听从了老师的安排。

一星期后,老师说悠悠可以直接尝试三小时分离了,要我午饭前来接她。果然很顺利,但老师仍然又坚持了一个半星期,才终于允许悠悠在幼儿园吃午饭,再后面过渡到午睡完全一点障碍没有,越到后来越容易。

所以,万事开头难,入园适应也一样!第一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等孩子对幼儿园和老师充分熟悉和信任后再尝试分离。分离时间从零到一小时是最难的,这期间给足时间让孩子去适应,之后的两小时三小时,甚至六七个小时的分离反而会越来越容易!


2带上安抚物

德国幼儿园一般都允许孩子从家里带上自己最爱的安抚物,可以是安抚巾、玩偶、奶嘴甚至是妈妈的一件衣服等等。每当孩子哭泣或者需要安慰时,老师给孩子递上安抚物,效果立竿见影,安抚物顿时让孩子有了家的感觉!有了安抚物的陪伴,孩子在幼儿园也会更容易入睡。

3多和老师沟通,建立信任

入园适应期,不仅仅是孩子的适应期,同时也是家长的适应期,在此期间多与老师交流,了解老师和幼儿园的育儿理念,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给孩子一个正面示范,有助于提升孩子对老师的信任。孩子即家长的一面镜子,他们能敏锐地感知家长的情绪。如果家长自己都对老师不信任,那么孩子自然也与老师亲密不起来,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而这种不信任又会不知不觉地传染给老师,影响老师与孩子的互动。做家长的总不能在自己都不信任老师的情况下,要求老师无条件的包容自己的孩子吧。所以,为了孩子,在慎重选定幼儿园后,请尽量信任老师,配合老师的工作,遇到问题或意见不统一时尽量多沟通,避免误解的发生。

4送孩子时留有一定时间余地

这点非常重要!即使是孩子已经过了适应期,送孩子去幼儿园时也不要一送到教室转身就走。花十分钟陪孩子热身一下,和老师及其他家长聊聊天,等孩子和小朋友玩起来了再走。

如果家长不留有时间余地,一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迫不及待地离开,不仅把焦虑情绪传染给了孩子,还会留给孩子一种“等不及摆脱他们”的印象,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是因为妈妈不想陪他们,把幼儿园摆在了家的对立面,上幼儿园成了被迫行为;而如果早上送孩子时不急不忙,耐心等到孩子玩起来了再走,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是自愿的,会更容易让孩子爱上幼儿园生活。


5告别简短而愉快,别太情绪化

告别的时候别搞得太隆重太煽情,避免对孩子说“分离期间我也会想你的!”,这样的话语无助于孩子在幼儿园的独立生活!相反地,家长应该以简短的、轻松愉快的方式与孩子道别,说一句“祝你在幼儿园玩得开心!” - 这种放松的态度已然向孩子暗示了你很快就会回来接TA。如果你反复强调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反而无意间给孩子造成了不信任。孩子会开始怀疑,你说得这么沉重,是不是不会回来接我啦?!

千万别溜走
另外,国内某些家长喜欢趁孩子玩得尽兴、没注意时悄悄溜走,这种做法在德国非常不提倡!前面已经反复阐述过,安全感是孩子大胆探索世界的前提,孩子只有在明确知道父母去向和确定父母会回来接他们时才有足够的安全感,充满勇气地去独自面对幼儿园生活。悄悄溜走,不和孩子告别,既不尊重孩子,又是一种欺骗行为,严重破坏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安全感。无论孩子看起来玩得多投入,走之前一定要和孩子告别。

结语
虽然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德国入园适应的方法,但悠悠妈认为这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地方。即便受限于国情,目前要想在国内幼儿园实现同样的做法,操作上有一定难度,但基本理念还是可以学习的,这需要家长与幼儿园老师共同努力沟通协商。无论如何,尊重和接纳孩子的分离焦虑情绪,采取循序渐进式的适应方法总比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规律好。

另外想说,家长们在挑选幼儿园时,也可以把入园适应方法作为判断幼儿园质量的标准之一,在选择幼儿园时就与老师和园长在这方面进行沟通。相信拥有开放态度,愿意为孩子提供更科学适应方法的幼儿园在其他教育方面上也会更先进一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