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如花般纯洁。 最近大热的电影《少年的你》里,魏莱殴打和凌辱胡小蝶,导致她抑郁自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 2019年10月20日,13岁少年蔡某某杀害11岁女孩,其后还装作路人,跟女孩的父亲愉快地聊天。 他们也都是孩子。 一场未来的核战争爆发,一群英国孩子从本土疏散到南太平洋,途中所乘飞机被击落,部分孩子侥幸生还,留落到大海中的一座孤岛上。起初孩子们齐心协力,试图重建秩序,他们燃起篝火,搭建草棚。后来由于害怕岛上奇怪的“野兽”,一个孩子出来带领他们狩猎、狂欢来抵御心中恐惧,人群中的恶被释放而出。在杀死一名发现“野兽”真相的孩子后,人群分裂成两派相互纷争,最终,以崇尚本能的野蛮派压倒了讲究理智的文明派而告终。 这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长篇小说《蝇王》中写到的孩子,小说在1954年发表后,在英国文坛引起巨大轰动,随后他陆续出版了《继承者》、《品彻·马丁》、《自由落体》和《蝎神》等作品。1955年戈尔丁成为了英国皇家文学会的成员。1983年他因“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普遍性,阐述了今日世界人类的状况。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让他一举成名的文学作品《蝇王》曾被改编成多部电影,英国导演皮特·布鲁克执导的1963年黑白版更符合原著寓意,孩子们的荒岛余生记,映像了人性的真实。 “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圣徒保罗低喃。 小说《蝇王》中,孩子们在一个雀斑男孩杰克的鼓动下去行猎,人类不是素食天性,杀戮和肉食的本能一触即发,孩子们猎杀野猪之后,砍下猪头插在削尖的树枝上,腥臭的猪头上落满苍蝇,变成黑漆漆的“蝇王”,孩子们狂欢崇拜,借以消除心中的恐惧。孩子们特别惧怕山林中的“野兽”,其实那只是一位飞行员的遗体,尸体腐烂恶臭,上面同样叮满黑漆漆的苍蝇,亦如孩子们崇拜的“蝇王”。苍蝇聚集在污秽之处,出于本能,它们以啃食腐朽为乐,遍布整个岛屿。 文中另一个孩子西蒙,在山上发现让他们恐惧的“野兽”不过就是一个人的尸体,他急冲冲地跑下山,准备告之这个真相,想让同伴们不再害怕,刚跑到海滩,遇上正在崇拜猪头“蝇王”而狂欢的同伴们,发狂的孩子们将西蒙当成“野兽”活活打死,“西蒙的尸体轻轻地飘向辽阔的大海”。两千年前,神子耶稣被犹太同胞推出来处决,戴着荆棘做成的头冠,以“亵渎神明”的罪名钉死在十字架上。人类作恶,如海边暴风雨,总是那么雷厉风行,真是痛快啊。 “恶之出于人,犹如蜜之出于蜂!”戈尔丁一语道破人性真相,人性的黑暗就如遍布全岛的苍蝇,处处散布着污垢,人们惧怕“蝇王”,人们也崇拜“蝇王”,苍蝇无处不再,它在人心的外在,同样也存在人心内里,或者说就是人性本身,只要环境适合,人心深处的邪恶会源源不断地渗透出来,就像蜜蜂不断地制造蜂蜜。 “蝇王”存在于每个人心中,人性中自以为是的骄傲仍是“魔王”,小说中那个猪头幻化成的“蝇王”嘲笑西蒙:“别梦想野兽会是你们可以捕捉和杀死的东西!”,“你心中有数,是不是?我就是你的一部分。过来,过来,过来点”。还认为人性本善么?若胆敢窥视自己内心,那人性深处的幽暗,原本我们惧怕的,我们逃避的,最终是我们成为的。 “蝇王”即“苍蝇之神”,名称源自希伯来文Baal Zebub,为“疫病之神”,据圣经旧约《列王纪》里记载,是非利士人以革伦城所拜之神,新约中称为“魔王”,可以统领魔鬼,也可以驱使恶灵。天主教传说他原本是炽天使,扇动六只翅膀,不停地吟唱着圣歌。 在皮特电影的开头,弯月般金色沙滩上,温暖海风徐徐吹来,一群穿着圣咏长袍的孩子们列队而行,“我们赞美主、我们赞美主”,喜乐的歌声欢快萦绕,少年们纯洁如花…… 电影海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