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的我,最怕的一门功课就是语文。除了会认好些个字,能背几首诗,关于语文的其它功底单薄得可怜,对各式文章的理解更是只能浮于表面。这其中,鲁迅先生的文章更是令我叫苦不迭,那天书一样的文字,让人摸不着头脑。只好硬生生把老师的笔记背下来,然后祈求上苍考试不要太难了。后来,经过若干生活磨砺的我逐渐能够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也懂得了好文章是要言之有物,或能针砭时弊,或如春风化雨,或激人奋进,或启迪人生。这时再回想起鲁迅先生的文章,才知道后人对他如何推崇都不为过。 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正逢中国内忧外患不断的时代,民族存亡的危机不时悬在中国人民的头上。虎视眈眈的西方列强,腐朽无能的政府,大量无知愚昧的民众,使得整个国家就看上去就像一个重症患者。鲁迅先生本来留学东瀛,想学习西医来健康国人的体魄。在求学的过程中,被日本同学播放的日俄战争幻灯片所刺激。幻灯片中替俄军做奸细而被日军判死的,替日军行刑的刽子手,以及围观的看客都是体魄健康的国人。他们不为国土被列强践踏而感到悲愤,反而甘心为外来强盗驱使。这使鲁迅先生意识到没有健全的灵魂,身体再健全的国人不过是行尸走肉。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用他犀利的笔锋,对民众的觉醒所起的推动作用值得后人尊重。 他的作品《药》,描写了无畏的革命者夏瑜不惜性命来救国,却因为没有得到广泛的群众支持而失败。勤劳善良又愚昧麻木的华老栓,以为蘸了革命者鲜血的人血馒头是救治他病儿的良药,结果是竹篮打水。周围的看客麻木不仁, “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还有像康大叔那样统治阶级的爪牙,凶残野蛮。鲁迅先生借着这些人物把当时病入膏肓的社会揭露的淋漓尽致。这也是鲁迅先生为人民开出的一剂药方,革命的成功,要依靠觉醒的人民,不能只依靠革命先驱的自我牺牲。这个思想也暗藏在《阿Q正传》里。鲁迅笔下的阿Q,属于社会底层,他对什么是革命,革什么样的命都是含混不清的。他梦里的造反者是穿着白盔白甲的反清复明义士,他本人革命成功的果实是可以调戏吴妈。这所谓的革命不过是封建统治者的改朝换代,绝不是可以给国家人民带来福祉的民主革命。若要挽救中国,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路还很长。 鲁迅先生不但作品深刻,其文人的风骨也是令人敬佩。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最好的写照。我以我血荐轩辕,更是以诗明志,为救国家奋不顾身,死而后已。中国历经几千年的沧桑,不管如何的艰难困苦,不管面临什么样的绝境,总有人挺身而出,做民族的脊梁,让后人不断效仿传承,使得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发扬光大。鲁迅先生正是这样,传承和诠释了爱国精神,使其区别于一般的文人,成为当之无愧的思想家,文学家。当今天的中国人在安逸的生活中读其文字,不再有穿透胸膛的悲愤,鲁迅先生可以安息于九泉之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