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灾难正在缓慢逼近中国孩子!(转载) 前一段时间,库叔刊发了一篇文章《为什么很多中国孩子体质弱的触目惊心?》,引发了读者极大的共鸣。文章指出:骨生长质量差、力量耐力不足、肥胖近视高发……中国青少年目前的体质状况令人担忧。 今天,库叔再分享一篇关于青少年肥胖的文章,文章提到: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2017年6月发表的一份报告表明,情况在变得更糟:尽管青少年肥胖率最高的是美国,接近13%,然而中国和印度的肥胖儿童数量最多,分别达到1530万人和1440万人。 目前,肥胖成年人数量最多的依然为美国和中国,分别达到7940万人和5730万人。但未来,现在的肥胖儿童长大成人,中国的肥胖成年人数量很可能跃居首位。 肥胖全面侵袭虽还需时日,但总是躲不过去的,它将最终演化为一波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疾病。 少年强则中国强,没有强健体魄何谈少年强?多管齐下增强孩子体质、“野蛮其体魄”已经刻不容缓! 2018年10月9日傍晚,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黄庄路口的一家快餐店里,挤满了中小学生。有些孩子是成群结伴而来,有些则是家长陪同。附近有数所中小学校,以及众多针对中小学的教育培训机构,带火了周边的快餐店生意。 10岁的元宝,身高146厘米,体重却将近60公斤。他是这里的常客。每逢周二和周日,家长要带他在附近上英语班,上课时间恰好临近饭点,他会游说父母吃快餐,汉堡、薯条、炸鸡、可乐是他的最爱。 在快餐店进食,很难逃脱不健康的食物,而不健康饮食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中国,像元宝这样的小胖墩儿越来越多,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份报告估计,中国已成为肥胖儿童数量最多的国度。 政府层面对儿童的肥胖问题已有警惕。9月25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肥胖问题被重点提及。中国肥胖人口数量已紧紧追赶美国,未来可能拥有最大数量的超重国民。这方面的领先,没有任何好处,只会带来巨大的麻烦——最直接的就是对国民健康的“侵蚀”,以及由此带来的慢性病和巨额医疗花费。 (研究表明,中国已成为肥胖儿童数量最多的国度。图/视觉中国) 1 小胖墩儿越来越多 元宝小时候由爷爷奶奶带,隔辈人比较宠溺孩子,在吃上尤其如此,生怕孩子亏营养,且在中国传统观念里,认为胖孩子壮实健康。 这一观念在生活中多有“植入”,年画里怀抱大鲤鱼的胖宝宝;曾经的流行歌曲中也唱,“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因此,在中国,孩子们的肥胖问题远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丁钢强在上述卫健委新闻会上表示,目前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健康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孩子们的平均身高增长了,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下降了。但是,由于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发生了一些变化,超重肥胖的发生率也在明显增加。 多源头的数据都展示了不乐观的趋势。 2010年-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检测显示,中国6岁-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是9.6%,肥胖率是6.4%,两项加起来有16%。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而且跟几十年前比,明显上升。 国内多个单位专家联合编写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下称《报告》)指出,1985年-2014年,中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则由0.5%增至7.3%;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到2030年,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8.0%。 “如果任其发展的话,确实要达到这个水平。”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是上述《报告》的主编,他告诉《财经》记者,这还是根据2014年以前近30年的数据进行预测的结果,最新的发展趋势可能更加严峻。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2017年6月发表的一份报告表明,情况在变得更糟:尽管青少年肥胖率最高的是美国,接近13%,然而中国和印度的肥胖儿童数量最多,分别达到1530万人和1440万人。 目前,肥胖成年人数量最多的依然为美国和中国,分别达到7940万人和5730万人。但未来,现在的肥胖儿童长大成人,中国的肥胖成年人数量很可能跃居首位。 引起肥胖因素相当复杂。根本上,肥胖是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的消耗,导致体内脂肪集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人类在儿童时期,脂肪细胞的数目就基本不变了,肥胖主要是由脂肪细胞变大引起的——因摄取的食物过多,转化成脂肪储存在脂肪细胞中,将其撑大,人就变胖了。 有人天生新陈代谢效率低,摄入的能量消耗速率慢,不容易挨饿。要知道,在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吃不饱饭的,这样的人就具有生存优势,特别是碰到饥荒时,也更容易活下来。如此一来,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就容易遗传下来。但在富足社会,这类人的优势变成了累赘,他们更容易长胖。 中国正在上演着这一剧变。多年来食品的短缺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饮食的丰足。而且,中国的营养消费在向高脂肪、高糖、高盐和低膳食纤维饮食转变。 世界卫生组织(WHO)驻华代表处疾病控制组协调员施楠博士告诉《财经》记者,不健康的饮食和缺乏运动是导致肥胖和超重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廉价、容易获得和高脂肪食物的消费,推动了肥胖和超重的增加。 在中国,有46%的儿童经常食用含糖饮料,超过八成的11岁-17岁的青少年没有足够的运动。 除了上述原因,澳大利亚悉尼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温利明认为,中国婴幼儿母乳喂养方式被配方奶粉所取代,会导致婴幼儿肥胖流行率的抬升。 施楠博士认为,超重和肥胖的惊人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可能笼罩着孩子们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