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林40年来一直从事火箭“心脏”——发动机焊接工作,他攻克了火箭发动机喷管焊接世界性难关。 高凤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火箭总装厂)特种熔融焊接工,国家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2016年中国质量奖唯一个人奖获得者,荣获全国十大能工巧匠、中华技能大奖、中央国家机关十杰青年等荣誉称号。2014年荣获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三项金奖。1980年至今一直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攻克了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为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国家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3年 担任211厂(火箭总装厂)十四车间氩弧焊组组长。 2005年 氩弧焊组被全国邮电工会和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命名为高凤林班组。 2014年 荣获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三项金奖 2015年 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职工职业道德标兵、全国十大最美职工,成为登上央视《大国工匠》节目第一人。 2016年 荣获中国质量奖最高奖唯一个人奖、全国十大最美职工称号。 ━━━━━ 匠心阐释 航天事业应该是已知产业体系里要求最高、条件最复杂,边界条件最窄、风险最大的行业,焊接技术在航天领域得到了最充分的应用。每一次应用都要在全国人民面前亮相的产品,也唯有火箭,所以航天质量理念承载着国家民族的责任和荣誉感。 具有现实意义的工匠精神,是在单位时间内追求极致和完美,而不是一味地慢工出细活。工匠精神要以产品为牵引,转化为产品。 高凤林第一次“走红”是1999年,他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那年“五一”,他受邀登上了崔永元主持的央视《实话实说》栏目。 5月3日,他带着女儿去劳动人民文化宫逛书市,卖书的看到他指着喊:“你不就是前两天那个电视嘉宾吗?”人群立马“嗡”的一声响向他涌来,他带着女儿“落荒而逃”。 这样的状态让他并不舒服。他最舒适的地方是东高地大树参天的大院,待了近40年的熟悉的车间,他用一把焊枪,对抗这个星球上最复杂的工况,将一枚枚火箭安全地送上太空对抗地球上最复杂的工况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一座深宅大院,地处北京南苑东高地,高高的院墙贴着马路边,将院里院外分隔成两个世界。高凤林从1980年起就在这院里正式工作了。他面目清瘦,举止斯文,像一个文化人,而不是技能工人。这可能与他爱读书有关,徒弟们谈起师傅,也总会提到这个习惯。虽然已经登上行业的金字塔顶,他仍然是整个班组最有学习热情的那一个。 8月16日下午,高凤林在车间走了两圈,大多数的操作都已经可以交给年轻人。他只是时不时停下来交代几句。车间里,几台高达一人半的火箭发动机喷管正处在焊接生产阶段。 火箭高达20层楼、体重数百吨,但仅仅一个密封圈、螺丝甚至几克的杂物就能让它在飞行中轰然解体。焊枪的每一次点焊,力道、时间把握不对,就是巨大隐患。 “坐飞机遇到气流,都会产生很大的颠簸。而火箭是以超高速度冲破整个大气层中,可想而知环境有多复杂。”高凤林说,氢氧火箭发动机里的液氢燃料温度为-253℃,燃料燃烧时最高温度超过3300℃,如此巨大的温差在瞬间切换,这种工况也是地球上绝无仅有的奇观。 高凤林说,焊接技术在航天得到了最充分的应用,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仅0.16毫米,焊接时间误差仅限0.1秒。火箭上每种材料的焊接方式均不同,高凤林经手的材料已经上百种。 高凤林站到了焊接领域金字塔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源地,大多数长征火箭都是从这里研制生产。高凤林发明的多项焊接技术,已经成为火箭焊接领域的通用工艺。 车间工作室有一面橱窗,摆放着几面国家级、集团级的班组荣誉的奖牌,更多的奖牌摆不下,挤满了窗台前的一张大桌子,阳光下金光闪闪。展板贴满了四壁,上面的照片记录了这个班组20多年的荣耀时刻和得意之作。采访中,高凤林经常讲着讲着,手一指,就是某张照片里的故事。 工作室是班组学习与交流的场合,也装满了这个班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回忆。高凤林班组前身是运载火箭研究院211厂14车间氩弧焊组,成立于1957年。1993年,高凤林接任组长;2005年,正式命名为高凤林班组。2011年,高凤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这是人社部在全国首批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 ━━━━━ 培养一名氩弧焊工相当于培养一名飞行员 1978年,高凤林以第二高分的成绩考上七机部一院211厂技校,这个技校毕业的优秀人才都将与火箭等航天产品为伴。他第一志愿报的是机加专业,想着在大厂房操作大设备,何等威风。所以当被分配到焊接专业时,他心情跌入谷底。 高凤林当时对焊接并不理解,脑海中浮现的是大马路上修下水道和建筑工地上焊钢筋棍的,与理想相差甚远,随之成绩直线下滑。老师问起原因,他直言:焊接没劲。 于是2个月后,老师安排了一次下厂参观。同学们来到第一代氩弧焊工陈继凤的车间,陈继凤从火箭部件的操作台上走下来,对这群孩子说,氩弧焊的焊接人员被称为金手银手,当时我国还生产不出氩气,从东德进口,普通氩气3万元一瓶,高纯氩气6万元一瓶。培养一个氩弧焊工,相当于培养一个飞行员的代价,飞行员用的是燃油,氩弧焊工烧的是氩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