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上是这么定义富兰克林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博学家,开国元勋之一。政治家、外交家、科学家、发明家,同时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共济会的成员。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的话就是他身上有着许许多多的“标签”。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美国开国元勋之一’。 除了历史课本里的寥寥介绍,我对富兰克林本人的经历是一无所知。 粗略的浏览了全书之后,我更加想要仔细阅读想要了解这样一位伟人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伟人也是普通人,也有人性的弱点,他是如何克服自己的弱点使自己一点一点的进步的呢? 他出生于一个清教徒家庭,兄弟姐妹17个,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他是如何成长并构建起自己的价值观和认知的呢?和对既定的认知体系进行怀疑,重新构建的呢? 富兰克林是一个终生学习者,真正的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这才有了除了政治领袖之外的其他标签 - 作家,科学家、发明家。 这本著作的目的本是想给他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些他认为可以被效仿和借鉴的人生经验。但是却为更多的人受用。 这本书读起来给我的感觉是富兰克林很谦逊,他没有用居高临下的语气来教育子孙后代该怎么做(虽然他一生的成就使得他就算这么做也无可厚非),而是从自己的身体力行里以身作则的执行中告诉后代们自己是怎么做的,在做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受。 我想,这是一本很好的,可以用来审视自己和引导自己在自我精进的道路上如何前进的书。 书中有两封信是富兰克林的好朋友写给他劝说他一定要写作和出版自己的自传,因为这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别人在推荐富兰克林传记的时候说这本书越早看越好,因为这是一本非常适合给那些人生价值观和习惯还没有定型的青年人看的书。信中的友人说到: 我们的主要习惯和成见都是在青年时代培养而成的,我们关于职业、追求和婚姻的决定是在青年时代做出的,因而青年时代是人生的转折点…人生应当从青年时代就有个良好的开端;在我们对自己的 主要目标做出决定之前,这尤为重要….我们最缺乏的就是日常事务中谨言慎行的准则;人们会非常好奇想看看你是怎么在这些方面身体力行的,就此而言,这将是开启人生大门的一把钥匙。 读到这里我有一种和这本书相逢恨晚的感觉,但是更多是庆幸自己现在正在读它。 富兰克林的很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实践: 1. 勤奋 – 他从小就认为勤奋是一个人致富的必经之路。所以他勤奋的工作,赢得老板和同事的尊敬;他自己创业阶段也勤奋的工作,在别人都不看好的印刷业建立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2. 善于思考 – 他喜欢读书,嗜书如命,并且勤于思考,审视自己,不断精进。他想学习别人文章的优美句式,就不断的模仿, 对比,改进, 直到满意甚至比原文还要好。 3. 谦虚 – 他深知在交谈中如果因为自己不够谦虚而咄咄逼人的话对交谈的效果不会有任何的帮助,于是不断地提醒并克制自己做到谦虚慎言,才能使自己的正确的言论被他人心服口服。 4. 养成习惯 – 他也知道养成好的习惯不是一日之功,须循序渐进,逐个攻破。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了他是如何做到养成他认为一个人需要养成的13个好习惯的。 这本书读到一半就觉得自己受益匪浅,我感到富兰克林的形象更加鲜活,更加立体。更重要的是这本书里能从富兰克林身上学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大多都浅显易懂容易实践。挑出一条来加以实践和精进,我们都会变成更好的自己。 特此分享给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