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读万卷书 查看内容

简谈苏珊.桑塔格的人生,兼介绍李银河的自传

2019-8-10 14:45| 发布者: LadyKaka | 查看: 12712| 原文链接

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将这俩人放在一起?
刹那间觉得她们有共同点:标新立异,能写作,特立独行。
在对性伴侣或者伴侣的选择上,能冲破世俗的眼光。

1
生于1933,卒于2004.
苏珊曾患有乳腺癌,患了癌症后,让她对疾病有了进一步的思考。《疾病的隐喻》就其在患病期间所写的一本。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天马行空式的方式,从结核病到艾滋病到癌症,作者详细述说了除了生理上的疾病外,这些疾病在社会中也扮有角色。就拿结合来说,很多作家都患过。据说结核病患者体型消瘦,苍白,有一种病态美。被人竞相仿效。还有艾滋病,则是相反的,除了生理上带来的损害,艾滋病患者则常有挥之不去的耻感。说到癌症,我们常常说XXXX是社会的毒瘤,或者癌症。就说明无可救药,病入膏肓,其实很多癌症目前是可以治疗,甚至是治愈的。而对癌症的这种比喻却一直存在。

她的另一本书《反对诠释》,也很不错。比如对一幅画的解读,不一定就反应了画家当时的状态比如心理或者身体上的。不如不去诠释,无声胜有声。与诠释对应的是经验。经验,即通过个体的五官(看听闻尝触)去体验,而阐释则是对理性的应用,从描述中榨取结论。Non judgemental,就是对感性的一种尊重。比如在未完全了解一个人,不要轻易下结论。除非有巨量的文本支持(比如法官断案),或者有无数的时间或者精力去投入进去,或许能榨取出来一些解释。但又何其难?即使是最简单的,比如花为什么那么红,也需要很多物理、光学、植物学等方面的知识。反倒不如去用眼睛看花色,用鼻子去闻花香,用手去触摸,甚至做成花茶去品尝。或种成一片,风吹后,听花语。
我相信你读完这本书,肯定有启发。

父母是来自立陶宛的犹太人。父亲做运往中国的皮毛生意,在苏珊5岁时候去世。后母亲改嫁,但总是不在家,也不关心她。15岁开始上大学。17岁,与相识10天的Philip Rieff结婚,婚姻持续了8年。离婚时,带着5岁的儿子净身出户表现了一个女人的毅然决然。
后来和一个女画家同居多年。
[yt]i5H7GJymQns[/yt]

2 李银河的《人间采蜜记》,其实是一本她的自传。
写的很有意思。
她是那么单纯,可爱,坦率。有些地方让人不禁想笑。
‘人间如花从,我只是从中采撷一点点精华,对其他的一切不去理睬。一生只有短暂的几十年,要好好享用自己的生命。自由奔放,随心所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