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心情感悟 查看内容

父母该不该帮子女买第一套房?

2019-6-8 23:11| 发布者: 墨苏苏 | 查看: 7756| 原文链接

最近,同事米妮一反常态,有点过分消沉。问了以后才知道,这姑娘正攒着劲儿买房。

可眼看着联盟党上了台,眼看着贷款政策放松,眼看着政府鼓励首次置业,眼看着清盘率上涨,眼看着周围人买房的热情又高涨起来,姑娘有点沉不住气了。
可是,当下最牙疼的就是,没钱!

作为一个刚入职场两年的人,她尚处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她攒的钱和房价这块大肉相比,顶多算个苍蝇腿儿。

“那你父母那边,不能给你点支持吗?”我问。
米妮沉默了好一会儿,说:“我心里有愧,觉得那些钱都是父母的养老钱,不敢和父母开口。”

后来了解到,米妮也和父母提过这事儿,家里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能力,支援个首付也还勉强可以。只是后面,父母还是决定等两年,让米妮自己也攒一部分钱,两方一起凑个首付。

本以为澳洲房价还能持续低迷个两三年,也能给一家人喘口气。可谁知道计划不如变化快呢?谁知道大家说行动就行动起来了呢?谁知道两三年后这房价又涨成什么样呢?!

姑娘在一边抓狂,我们同事却聊了起来。同事们基本上都是在父母支持的情况下,买了第一套房,所以,有点不太理解米妮内心的愧疚和挣扎。

于是纷纷现身说法——

观点一小西:用投资者的眼光看买房

许多留在澳洲的朋友,大部分都是先拿绿卡再买房。但小西是个特立独行的,大学临近毕业的第一件事不是考试,不是找工作,而是买房。小西决心要留在澳洲,眼见那时候房价开始扬帆起航,于是毅然决然要买。在父母帮助下,小西买了第一个房。事实证明,小西很有前瞻性。她的房子买在了房价起飞的低点。夫妻二人不仅以小换大,还给父母还了一套回去。

小西认为,人的眼光一定要放长远。不要看你现在有什么,而是要考虑,你将来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当前你所拥有的,不一定能为将来的你带来正比例收入。如果这时候,能从别处借点过来,比如说用来买房,你将来还的时候,可能还的不只是一笔首付,而是一套房子。

观点二夏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夏夏和他老公从父母那里借钱先开了自己的生意,赚钱以后,没有立刻把钱还给父母,而是先付了首付。夏夏觉得,就算他二人没有做生意,父母也一定会在买房的时候给予支持。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生意开起来了,有了赚钱的渠道,对小两口乃至全家来说,都是影响深远的。受恩于父母,让夏夏觉得,住在自己的房子里,自己比较有话语权,而且自己的老公也非常努力工作。赚了钱以后,还可以名正言顺把这套房子还给父母,以感谢他们当时的帮助。
夏夏说:“房价这个东西实在不好说,有这个机会,我们就先买了,毕竟房子是刚需。你总想着先工作,过几年攒够了首付再买房,那到时候,房价可就不是现在这个价了。房价增长的速度,可比你攒钱的速度快多了。反过来,如果你先买了房子,无论是自住还是出租,都是稳赚不赔的。”

观点三小米:没有父母支持

小米是个土生土长的澳洲姑娘,有个稳定的男友。有个自己的小公寓。她说,澳洲的父母也并不是等孩子18岁就完全不管孩子了,大部分还是要管的。父母们会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就以孩子的名义开一个账户,定期往里存款,每一次也不会太多,但经年累月下来,买套小公寓的首付还是够了的。小米的父母就是用这种方式,为她存够了小公寓的首付,之后一直由她自己还贷。当然,小米的父母也明确告诉她,这笔钱是借给她的。虽然并没有利息,也没有还款日期,不过,小米并没有认为这笔钱她就拿的理所当然。
小米说:“现在房价的走势,让越来越多的澳洲年轻人买不起房,也让许多澳洲父母不得不拿出自己的钱为孩子补贴。但我认为,早买房的好处还是很多的。现在的年轻人也看清了一点:租房子住是活在当下,不稳定且不说,实际上是在拿自己的房租为别人还贷。既然我的父母有能力,也愿意支持我,我为什么不把房租省下来,为自己还贷呢?”

综上所述,在父母有能力的情况下,即使是一套小公寓,那也该先行收入囊中。

天朝的亲子关系与外国的还不相同,天朝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一些,比如说父母对子女甚至是婚后的支持,以及父母年老后子女的反哺。在子女刚开始赚钱,而父母已经完成财富积累的情况下,帮儿女置办第一套房产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投资。

各位亲爱的读者,对于“父母要不要帮儿女买第一套房”这个观点,你是怎么看呢?你愿意讲述你买第一套房的经历吗?期待大家的参与!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