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读书会的主题是女性作家及作品。一看题目马上想到了言情小说,见笑了,本人就是这么肤浅。 作为一个刷过上千本言情小说的书迷——最高记录一天之内刷了十一本,看过两遍以上并且真心喜欢的屈指可数。 关心则乱的《知否,知否,应是环肥燕瘦》就是少有的心头好。由于关大是网络作家,姑且假设其为女性。 这本书最吸引人的是语言,诙谐幽默,读来让人捧腹。 对众多女性形象的塑造也是可圈可点,随便拎个小丫鬟或者只有一场戏的配角出来,都活灵活现,不负“环肥燕瘦”之名。 这本书主要是讲,一个现代灵魂穿越成了古代士大夫家不受重视的小庶女,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赢得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听起来是不是很俗套很言情对不对。 问题是,作为一本“言情小说”,书中的感情戏实在是让人无法不吐槽: 第一卷和第二卷,整整62个章节,大约三十多万字,都在讲女主如何慢慢长大,为未来的感情戏做铺垫。 第三卷,常常的铺垫终于做的差不多了,男主角终于确定了,女主终于嫁人了。看看他们都在一起干了啥? 鉴于古代封建社会的这个设定,男主女主婚前“偶遇”了数次,处于男主看上女主/女主懵懵懂懂的状态;然后就订婚了,订婚前男女主终于有了一次长谈,男主表白; 婚后第一次见亲戚,男主被各种极品亲戚惹怒,一生气走了,等到想起来“不小心”把娇妻丢在豺狼虎豹堆中匆匆来接,小娇妻已经“舌战群雄”,完胜而归。 第一次大型宅斗现场,恶婆婆趁女主待产之际谋财害命,女主一边生孩子一边斗恶人,再一次大胜,当时男主——出差去了; 第二次大型宅斗现场,恶婆婆趁女主生第二个孩子+宫变/朝局动荡之际再次谋财害命,这次厉害了,派了一个团的山匪过来,女主一边生娃一边指挥战斗,调兵遣将(家丁护院),安顿家中老弱妇孺,守个家门跟守个城门一样火箭+滚油都上了,这时候男主在干嘛呢?——又出差去了(LIAO~)。 小说该有的戏剧冲突一点不少,一波三折,荡气回肠,女主聪慧大气的形象深入人心。 但这是言情小说吗?男女主对手戏都没有几场啊! 这明明是女强升级爽文嘛! 看完此文只有一种感悟:“我过得好,跟你无关”。男主固然是言情小说惯用的高富帅设定(此处省略一万字吐槽该书对男性形象刻画之单薄),但其实女主的性子,不管嫁给谁都能让自己舒服地活下去。 让我想起多年前看的另一本所谓的“言情小说”:台湾以散文著名的作家刘墉的《谁都会说我爱你》。多年前看的,大概记得是说,几对年轻人,因为种种原因分手了,然后重新排列组合了一下,大家都找到了幸福。 这背后的爱情观,其实是一种男性主义爱情观。 ——爱情,就和工作一样,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有固然好,没有也照样过日子; ——爱情,就像工作一样,可以通过沟通技巧和领导能力的提升来改善彼此关系; ——Soul Mate? 不存在的,跟谁不是一样过日子。 总结:一种极度理性的,用“脑”恋爱的态度。 既然有男性主义爱情观,当然就有女性主义爱情观。 99%的言情小说都是这个套路。 作者会制造种种客观条件上的不匹配: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大叔与小萝莉,富家女与穷小子等等,来制造冲突和戏剧化,衍生出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 不明白我说什么?去看看琼瑶奶奶的书。 总结:一种极度感性,用“心”恋爱的做法。 那问题又来了。 既然《知否知否》是一本表面上花团锦簇,实际上传递冷冰冰理性爱情观的伪言情小说,为什么还能长期占据晋江排行榜前三名,并且最后被出版、被搬上银幕呢? 一句话,读者变了。 我们这一代,是独生子女的一代。 生为独生子女,意味着不管父母家族愿意不愿意,都必须把全部教育资源押在我们身上;意味着我们是从小上着混校,接受着跟男孩子没有太多区别的教育长大的。 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女性对于“女汉子”的设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这就是为什么爱情宣言从“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浪漫,变成了“宁可在宝马里哭,不要在自行车后座笑”的现实; 这就是为什么言情小说界,琼瑶式悲悲切切已成昨日黄花,大女主式升级爽文渐成主流。 写到这里,好像可以结尾交作业了。 临别前,让我们来回眸一瞥《知否知否》的另一条感情暗线,女主与齐衡。 女主是四品官家小庶女,齐衡是郡主府的小公爷,且常年居于京城最想嫁排行榜第一名。 女主自知与齐衡家世相差悬殊,绝不可能在一起,是以从一开始面对齐衡的好感就是能躲则躲。 齐衡也曾不甘心:“我今日指天说一句,但凡你有半分回应我的心意,我也拼死争一争了!可你初初便看死了我,觉着我是那不堪重信的,觉着我会连累你,害了你,避我如毒蛇猛兽,这,这到底是为何?!” 然后终究唏嘘错过。 这段感情比男女主的感情戏着墨更少,不仔细看几乎可以认为女主对齐衡是无感的。 但是小说的结尾是这样的: “【结束语】 这个故事,起始于一位盛六姑娘,也结束于一位盛六姑娘,最后她们都很幸福; 所有的情感纷扰,起始于一个齐姓少年掀帘而入的一个下午,也结束于这个少年的过世,他最后是否幸福,谁也不知道; 我们的怀念,起始于一个家族的即将兴盛,也结束于这个家族的花到荼蘼。 花开花落,周而复始。” 不知道作者表达理性主义爱情观的时候,是否也有一丝痛悔呢? 大家感受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