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读万卷书 查看内容

12月——『三体』与『流浪地球』

2019-2-5 13:32| 发布者: moonz | 查看: 4761| 原文链接

作为悉尼读书会的新小白,错过了十二月的活动,还是想就科幻写点什么。最近重读了『流浪地球』这本书,也赶上了电影的上映,算是“碰瓷”了热点,不过下面讨论的还是流浪地球这部作品和延展出来的一些思考,仅当作抛砖引玉。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早期的作品,出版于2000年,曾获科幻银河奖特等奖。全文两万余字,比起三体三部曲的百万字,算是个轻量级中短篇作品。在刘慈欣目前出版的作品里,中短篇『流浪地球』和『乡村教师』地位略低于超长篇『三体』和长篇『球状闪电』。

故事开始和设定都很直接,太阳将在未来某个时间点爆炸,为了生存,人类被迫逃向宇宙中相邻的星系,采取的方式是把地球作为一个载体和动力源进行星际间的飞行。故事就发生在逃亡过程中,在极端危机之下,对人类本身命运和人性的拷问。在这一点上,流浪地球和三体是一脉相承的,看过后者的朋友很容易理解和推测到刘慈欣的想法,不一点的点在于流浪地球因为篇幅和题材,没有引入外星生命的设定。具体内容还是请大家看原著或者电影,在这里不剧透了:D


就科幻本身而言我还想分享两个例子。

一是悉尼大学在2015年的时候,举办了一场“科幻小说中的中国未来”讲座,刘慈欣受邀成为嘉宾并演讲。他提到了一点他的担忧,就是近五十年来,人类在基础科学(主要指数学和物理方面)并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展,这会是潜在的一个阻碍人类向太空探索的脚步。

二是费米悖论和大过滤器理论假说

费米悖论:宇宙显著的尺度和年龄意味着高等地外文明应该存在。但是,这个假设得不到充分的证据支持。(理论上讲,人类能用100万年的时间飞往银河系各个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年,现在就应该来到地球了)

卡尔达肖夫指数将文明划分为三个等级:
I型文明:有能力使用所在行星的全部能源。 (人类在0.7型文明)
II型文明:有能力使用母恒星的全部能量。
III型文明:把前面两个都甩在了后面,它能够动用相当于整个银河系那么多的能量。

第一类解释:因为宇宙大过滤器的因素,不存在||、|||型文明。

在生命出现前到 III 型文明出现的过程中,有一堵几乎所有生命都会撞上的墙,这面墙是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一个极端困难甚至不可能跨过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大过滤器。(大过滤器可能是宇宙里的自然灾变,也可能是文明自身发展出的科技带来的自我毁灭)

1.1 存在宇宙大过滤器,人类已通过
大过滤器发生在生命起源初期,人类是是稀有物种,或者是第一批。

1.2 存在宇宙大过滤器,在人类未来的面前
持这个观点的学者认为,如果人类在其他星球例如火星上发现简单的生命,这会减低我们已经通过大过滤器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在其他星球发现了复杂生命的化石,这说明大过滤器几乎肯定会发生在我们的未来。

第二类解释:存在||、|||型文明,因为一些原因我们还没和他们取得联系。

也有很多假说支持这个观点,比较出名的理论有“黑暗森林理论”等,就不展开了。

最后我用看到的一句话来结尾,"夜空的沉默是金,宇宙中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