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读完了这套近150万字的小说:《大江东去》 先说说神人作者:阿耐。据传她是一位大型制造业民企的高管,利用业余时间写作就像海岩一样。但我觉得她比海岩要神:第一题材比海岩广,她写的即有欢乐颂这样的都市剧也有大江东去这种背景很广阔的长篇。第二,做民企高管应该比海岩要忙的多。海岩毕竟是国企酒店业高管,主要工作应付上级吃吃喝喝就行,没有那么日常的事情要处理,民企高管得实打实的干活。第三,为人异常低调,公众根本没见过本尊是何许人也,连五个一工程奖都没有亲自现身去领,说明她不为名。很多小说最初都是在网上连载的,而且写书也赚不了多少钱,说明她也不为利。不为名利纯粹把写作当成爱好而又能如此高产实在难得。 对这部书我更喜欢前半部分。前半部分中的那些人物,其实都能在真实的风云人物中多少看到一些影子:禹作敏,牟其中,史玉柱,张瑞敏,褚时健....他们初始为了生存,尊严,更好的生活,抑或是理想,从尘埃中不屈向上不断的奋斗是中国近40年经济取得巨大成绩的基础。 书中所谓的好政策其实也不是什么特殊的好政策,只不过是纠正了一些扭曲和束缚人奋斗创造的“坏”政策而已。 发展中所摸索出的一些经济规律,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专属国情的规律,都是已经早已被写入经典教课书里的规律,没必要再自己重新摸索一遍。尊重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顺应文明发展潮流就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必须承认,从一个扭曲的运行机制如何平稳过渡到一个相对合理的运行机制,如何完成各层当权者的转换和转变,这个是需要大智慧的,也是非常艰难的部分。 不太喜欢这本书的后半部分,虽然这其实是社会的真实写照。当这些人最初的为了生存,尊严之类基本的目标实现之后,他们的目标并没有随之升华,而还仅仅是停留在为了欲望在斗,享受把他人踩在脚下的时的片刻快感。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因为缺乏理想和信仰,虽然人们物质上很富足了,但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却止步于生存的境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人的需求从低的生理需求到高的自我实现,看来这个并不是基层需求满足就会自然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还需要人有主动的学习和自我成长的愿望,才能伴随着物质生活的增长精神境界也同步提升,否则就像书中的杨巡一样无论挣了多少钱精神上还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赤贫。 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后,社会始终没有形成良性机制,反而是逆向淘汰,这将是未来社会比经济发展要艰难的多的大问题。 书中大部分人物以我有限的社会经验来考评都比较真实,都会在生活中人物多多少少找到一点影子。唯一对于塑造的比较完美的角色梁思申,这样类似成长背景的人我接触过,但有这样见识和追求的我没遇见过。希望这样的人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仅存于作者美好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