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登峰造极的作品。 要读懂《红楼梦》,必须读懂里面的诗词。也许文化的原因,外国人很难深刻理解中国古诗词的妙处,所以《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上难以得到应有的地位 。 开篇就是一首五言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聊聊20个字,把整个书的气韵一下子展现出来,荒唐的故事,别人看来都是笑料。但作者的苦楚谁能理解? 故事的两个引导人物,亦真亦假的甄士隐、贾雨村,甄士隐经历了繁荣、丢子、失火、家败、落魄。这不正是贾家的缩影和预示吗?甄士隐听到了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当时顿悟又和了一首《好了歌解》。《好了歌》是全书思想的总结。这是一首古风的歌体: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每句都是好开始,然后是不能了,最后只能了。从希望好,到不能舍,最后还是归结于一无所有。人的贪心和希望,最后都是空!所有的一切都留给了后来人。 书中最精彩玄妙的是判词加图画。贾宝玉梦中来到太虚幻境,警幻仙姑用一连串的歌词曲赋向他展示了人世盛衰的真理。宝玉鸿蒙未开怎能参透其理?但宝玉还是窥见了金陵十二钗的正副册判词。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不是一首五言绝句,因为在格律和押韵上都不符合。像是两幅对联。第一联用了两个典故,乐羊子妻和晋代谢道韫。两人一个代表品德,一个代表才学。后联说两人最后结局都很悲惨。一个玉带子在林中挂着,契合名字林黛(带)玉。实际上是说临终了还在挂念木石前缘。一个好好的金钗在雪里埋了,契合薛宝钗的名字也预示其被贾宝玉所遗弃。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最具诗人气质的人:忧郁、孤傲。她曾教香菱写诗,道出了古诗写作之法。伤春悲秋是古代诗人永恒的主题,黛玉在衣食无忧的贾府,面对这飘飘坠落的花雨。感叹落花的命运从而联系到自己的孤苦身世。在葬花时写出了葬花吟: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是首歌行体诗。多次转韵。开遍感叹漫天飞花,也许别人认为是春意的美,黛玉认为是花的死亡。闺中的女儿手持锄头走出香闺,安葬残花。然后写葬花归来,夜里等下,冷雨敲窗,对春天又是恼又是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不可能一年中都是有风总有霜。只是在黛玉心里感觉,似乎每个人都是表面温馨、内在冰冷;想到那些没有被安葬的花,不知飞到了哪里才是归宿。诗在这里急转升华到对自身命运的展望。“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句道出了黛玉对自己未来的彷徨无助和悲观情绪。最后一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木石前缘最终也是落得两不知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