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读万卷书 查看内容

九月征文 - 《自卑与超越》 寻找意义,学会合作,放下自卑

2018-9-30 08:36| 发布者: zuozuo | 查看: 3446| 原文链接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代表作 ,作者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是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心理学三巨头。 他是弗洛伊德的学生,却也是弗洛伊德的反对者之一。

阿德勒强调社会文化和自我奋斗对一个人的影响, 极大的影响了西方心理学。

本书的核心思想是, 自卑感是人类进步的底层动力, 遗传等先天因素并不能决定人的命运,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来实现目标, 也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来实现人生意义和个人价值。

首先作者细致分析了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的来源,  大致有四个方面:

1)一个人如何解读生命的意义, 一切人类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三类主题:职业,社会与性,通过面对这三类问题的反应,就能看出一个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解读是什么样的,而自卑情结的产生,也往往因为解读出了问题。

2)易引发自卑的童年经验。 比如生理缺陷, 被溺爱,被忽视等。

3)家庭的影响。 母亲、父亲、父母关系、家庭顺位都会对一个人产生影响。

4)学校的影响,学校的评价体系容易要孩子们走入自我设限的困境。
可以从早期记忆和梦境里推断出自卑情结的来源,作者强调,推断的过程是对自己的一次再认识,经验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他们。

其次作者讲了自卑情结出现的几个情境, 主要是:

1)        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面对新环境和新挑战, 以前生活方式中未被发现的错误可能在这一时期露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这些错误越来越大。

2)        犯罪。 作者还是强调,环境和遗传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决定性的因素是犯罪分子对事情的解读出了偏差。 阿德勒认为,所有的犯罪分子都是胆小鬼,他们逃避那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企图通过走捷径克服眼前的困难,追求虚构的个人优越目标。

3)        工作。 有人夸大对工作的投入程度,以回避爱情和婚姻问题,也有人逃避工作,漫不经心或者懒惰而无法好好工作。

4)        个体和社会。 有人对他人缺乏兴趣。只一味追逐个人利益。阿德勒表示,如果人们在儿童时期从父母那里看到彼此及家庭以外的和睦相处,他们更容易在家庭内外找到能信赖自己也值得自己信赖的伙伴和朋友。

5)        爱情与婚姻。 孩子对婚姻的早期印象来自父母,方式同样关键还是对自身处境的解读。 艾隆马斯克的父母离异没有耽误他成为硅谷钢铁侠。

最后作者讲了超越自卑的原则。

1.        寻找真正的生命意义。 真正的生命意义绝不是个人化的,对他人无裨益的, 而是将个人意义建立在对他人生命的贡献之上,一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有益于他人,就很难再自卑下去。

2.        学会合作。人生的三大任务: 职业,社会和性,都需要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即使童年没有学会与他人合作,也可以学着改变处事方式,学会与人恰当合作,将自己脱出自卑丛林。

自卑感是个人趋向优越的原动力,我们通过追寻自身自卑的起源,发现被自己误读的影响因素,可以放下自卑,并超越自卑,从而找到更有意义的事情去做。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