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读万卷书 查看内容

九月征文- 《为青少年立界限》

2018-9-7 17:07| 发布者: 缓缓 | 查看: 4264| 原文链接

这应该又是一本家长圈里很流行的书。本来不知道,自打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就没怎么看育儿书,是孩子他爹的哥嫂极力推荐的,于是千里迢迢从国内背过来拜读,还认真地划了若干重点,只是看书时,儿子的青春期基本已经过了。

下面摘录几条有感悟的内容吧:

-        “假如你的孩子认为你想和他谈是为了想改变他,想修正他,你便走错了路。。。你的孩子是会检视你的动机”

儿子小学时,和他一起读过几本中文经典,当然,经典的语气嘛,就是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读完后,我并无评论,但儿子很警惕,追问我,一起读这些段子,是不是想要借这个“教训”他?如果这样,我不读了!我只能坚定地说-不是,只是让他了解一下中国的古人有这样的思想而已。小学尚且如此,更何况青春期。自此,开口之前,先检视自己动机。

-        “多听少说,问问题”

Ok, 这点我自认为做得很好,但真的不适合每个家庭组合。就拿哥嫂和他们女儿来说,老爸算是双商高的金领阶层,说话套路严丝合缝又给人感觉如沐春风,对女儿更是“爱和自由”+规矩界限都cover到。但女儿就是少言寡语,和相声捧哏有一拼。相反,我家孩子就是话多的那种,话多到我只有听的份儿,问一句答十句,我也乐得轻松。而且,小时候话少,到青春期反而话越来越多。这个好像和我的教育关系也不大,如果真要说有那么点关系,那就是我谨记上面的那一点,问问题前,先检视动机。凡是有那么点想要教训的动机,立马被对方识破,聊天终结。如果挑孩子喜欢的话题,那就打开了话匣子。而他说的越多,我也可以借机越了解他的想法。注意,是了解,少评论。

-        “青春期最近几年被延长了很多。。。许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其实和几十年前的青春期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比如许多人仍住在家中,在经济上甚至情绪上还依赖父母。你的孩子之所以延迟离家,若是处于经济上教育上的缘故,还情有可原,若是想要逃避责任或不敢冒风险,则有待商榷了”

这段值得大学生家长们考虑。当然,大家都不想承认那个有待商榷的理由,但怎么分辨呢?很难把。比如我家这个大学生,仍然没有离家,当然有经济上的理由,他也尽量帮忙做家务担当一些责任,但这责任的量,和真正离家不能相提并论。所以,也不能排除孩子懒,不愿承担离家的风险。当然,还有作为父母的我们,可能也是需要一段适应期慢慢习惯分离。我觉得从孩子十八岁开始适应,到二十岁出头父母们应该准备好了,再不划清界限,那就隐秘版见了。

先聊到这里,有哪位同学看过此书的,也来说说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