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或正在看《金瓶梅》《鲁迅全集》等书。 《金瓶梅》不用多说,大家都有耳闻。我自己出于好奇。我禁不住要拿这本书和《红楼梦》相比。觉得贾宝玉在很多方面似乎到处和西门庆相反。 鲁迅并不陌生,但从高中毕业后再也没看过。一是,觉得中学语文被老师们教得枯燥无味,二则鲁迅的文章一时半会可能还是难以理解。随着年纪增长,人过四十,最近几日,越读越有味。 本贴主要看看作家笔下的生老病死,尤其是‘病’和‘死’,在现代社会是什么病。如果作家是观察细致的,那他写出来的东西就有现实基础,或许他们并不懂医药,但细致的观察产生的描述的细节仍旧很可信。据说契诃夫就随时拿个笔纸记录所看所想。 注:看待这些人物肯定有多种视角。故,我的论述和判断肯定不周全。 或许有意义或许没意义,但很有意思。如果搁在现在,很多病都有有效的治疗,有些人物就不会死。如果他们能穿越,可能会感到十分幸福。而如今的人,烦恼与痛苦并不见得过往的人少。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鲁迅的作品: 1 《明天》里的宝儿:明天 看看鲁迅先生的描述(按照先后次序): ——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的明白 ——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 ——‘日清夜重,热也会退,气喘也会平的’,单四嫂子想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那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去过一年.....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宝儿突然擎起手来用力拔他散乱着的一咎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孩子又不住的挣扎,单四嫂子抱着孩子,带着药包,越走觉得越重。 ——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忽然睁开眼睛,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胶水般地粘着手。 ——(呼吸)平稳到没有 评:宝儿三岁,单四嫂子唯一的儿子,她很疼爱他。起病特征:急,发热,绯红里带着一点青。我猜测宝儿是患了某种严重细菌感染比如脑膜炎。现在的话,马上抗生素。或许有生还机会。 2 《药》:人血馒头和小栓的病 小栓的病是结核。鲁迅先生在数篇文章中描写结核。结核在50年代以前就是绝症,鲁迅先生也不能幸免。 人血馒头指人血浸泡的馒头。旧时民间迷信,认为人血可以医治肺痨(肺结核病),又说出自唐陈藏器所编《本草拾遗》一书;处决犯人时,便有人向刽子手买蘸过人血的馒头治病。现在结核的四药联合长期治疗很有效。但一些人坚持不了长效治疗,产生耐药菌,如果事态扩大,对人类影响也会很大。 3 《狂人日记》:狂人到底害得什么病? 偏执性神经症。 A 最典型的就是被害妄想。狂人总是想着别人会怎么害他。‘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 B 失眠:难以入睡。穷思竭虑。‘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C 牵连妄想:就是别人的一举一动都是针对他的。连鱼也是如此。‘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4 《阿Q正传》:阿Q的两价性。即:凡是同时有两种相反的评价、态度、情感或动机,都称之谓两价性。例如:伸手出来似乎要和人握手但随即又缩回去。阿Q被人欺负,他也欺负人。他害怕被打,但打了以后却感到轻松,这是受虐狂的表现。 5 《祝福》的祥林嫂::PTSD,创伤后遗症。祥林嫂在经过丧夫失子后,根本没有地方倾诉,社会是那么地毒恶。“我”在河边最后一次见到祥林嫂,祥林嫂是“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时的祥林嫂也不过40岁,已经花白头发。仿佛木刻一样,说明肌肉很紧张,只有眼珠偶尔转一下。说明生活中的stress已经抑制了大脑皮层,就像中风的人一样,大脑皮层影响,肌肉紧张。 鲁迅先生的作品,暂时看了这些,先写到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