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读万卷书 查看内容

何时改变这种婚姻观? --《万箭穿心》读后感

2018-7-10 01:06| 发布者: 仙剑全瞎转 | 查看: 4842| 原文链接

万箭穿心讲的应该差不多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可是感觉类似的婚姻在现在的生活中可能仍然有不少代表性。看到书评和评论中,大家的观点也差别很大。我也有强烈的感受,也纪录下来给自己看,与大家分享。

看到书开头部分的一句话,就有了被一下击中的感觉。“马学武问自己,这个婚姻带给自己的是痛苦多还是快乐多”。恰好我也正经历着婚姻的挫败,所以很容易被这样一句话给击中。我想了想,看看周围,好像不少的男人,婚后都没有多少幸福,或许都会有或者想有而不敢有这样的疑惑。“这个婚姻带给自己的是幸福多还是痛苦多?” 恐怕很多妻子会觉得问这样问题的男人就是不负责任。就像李宝莉想的,他当初怎么追求我,许下山盟海誓……男人现在怎么有资格问婚后幸福多还是痛苦多。可见男人有多悲哀。连想一想,偷偷问一问自己内心这样一个问题,都是那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我给自己的签名是“仍然是个完美主义者”。我一直以来设想的婚姻是两个人在一起比单独过更幸福。

一遇到夫妻吵架闹矛盾,所有人都会劝说:“要包容”。关系融洽的夫妻也吵架,但他们不需要人去劝他们要包容。因为“要包容”的道理一般人都懂,不需要别人劝说。被别人劝说的包容,那叫忍。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我认为的包容是被对方的优点所吸引,被对方行为而感动,所以对对方的缺点心甘情愿的包容。“他/她对我那么好,那么我现在受他/她这点气,又算得了什么呢?算了算了:)”

李宝莉的婚姻观恐怕同样也是现在非常多女性的婚姻观。当丈夫跟她说要离婚的时候,就好像是天塌了下来。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离婚,不能接受的原因跟爱情一点关系也没有。自己的情绪中占主导地位的恐怕是两种:愤怒和恐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话恐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么多女性想当然的婚姻观,我想跟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物质不丰富是密切相关的。面对离婚,李宝莉想的是将来的生活不如现在,没法再找一个。万小景也一样,纯粹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选择不离婚。这样的婚姻观在上一辈人的眼里是天经地义的。我起初觉得无法想象和接受,后来突然想到即使像我现在欣赏的西方人的婚姻观,现在能够有独立想法的西方女性,也只是因为她们经济上比以前独立了很多,政府给与的支持也相对全面而完备。可是放到一两百年前,西方女性不也完全依附于男性,把结婚当成终身的事业和唯一出路?那种为了爱情而抛弃物质的,也只能出现在完美主义的小说里啊……

想通了这一层,我愤世嫉俗的思想终于得到了一些宽慰。想着我们中国人的物质终于也逐渐丰富起来,所以现在的年轻女性也越来越独立,抱着上面那种传统婚姻观的女性应该已经比原来少了很多,虽然还是有不少。我在读书评的时候就看到好些,真是哭笑不得。

我这样的指指点点,评判别人当然也很不对。我的想法同样可能片面偏颇,犯直男癌。不过我仍然坚信,现在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爱情和婚姻观,可以减少像李宝莉马学武这样的悲剧。如果马学武提离婚时,李宝莉就二话不说你想走就走(因为两人彼此都没有感情,马学武显然不爱李宝莉,李宝莉也仅仅需要马学武提供的物质。)我想如果他俩就此和平分手,两人都会比后来的他们过的好。即使是大家一致认为会在父母离婚中受到伤害的孩子,小宝也会比过得比后来好。

如果两人在离婚的过程中好聚好散,离婚以后仍然彼此配合照顾小宝的成长。那么小宝长大以后,一定会理解他的爸爸妈妈,甚至会从中学到坚强和独立,会敬佩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一定不会像小说中的那样,对自己的母亲恨之入骨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