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这部影片是在大学寝室里(非常不好意思,那时候看的都是盗版资源),不过影片带给我的震撼是无以附加的,之后的每一年我都要拿出这部影片重温一遍(当然现在看的是正版蓝光碟)。这部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说,原著收录在春夏秋冬短篇小说集中,是短篇小说。做为第一篇,取春之意,春代表万物重生之时,暗合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人公安迪没有被牢狱束缚,最后获得重生的传奇经历一直激励着我在生活上的奋斗拼搏。 影片方面我就不多做介绍了,相信这么经典的电影,大家都欣赏过,也各有自己的感受,这篇文章主要讲讲小说原著和电影的区别。 首先,我认为这部小说改编电影是难得的电影表现力上比小说来的还要深刻的典范。也许是因为短篇小说的篇幅所限,文中的主人公给人留下的映像并没有电影中那么丰满。小说和电影都是采取第三者观察的角度来展开故事,做为安迪的狱中好友--瑞德从刚开始的默默观察,到后来的受到安迪影响,最终也获得了救赎,作者借瑞德的眼睛帮我们观察了解安迪在狱中的行为表现,借瑞德的想法来表现安迪给肖申克监狱带来的转变,最后借瑞德之口喊出了作者和读者共同的心声:有些鸟的羽毛实在是太绚丽了,小小的牢狱永远也不可能关住他,总有一天他将冲破束缚,飞向自由的蓝天。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和电影中安迪的形体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小说中安迪是个小个子,处处透着精明,作者安排这样的形象估计是符合安迪的职业给人的映像--银行家。而在电影里,安迪是个大高个,没那么多表情,给人老实憨厚的感觉,因为本人是先看了电影再看原著,不得不佩服演员的精彩表演,所以电影里的人物形象在我的眼中是比较到位的。从安迪蒙冤入狱,昏昏噩噩的状态;被“姐妹”盯上,奋起抵抗;为狱友争取福利,坐在一旁露出幸福的笑容;筹备监狱图书馆,希望监狱人员获得再教育。安迪就像那只颜色绚丽的鸟,监狱永远没有办法困住他,借瑞德的话:他就像披了一层隐身衣,把监狱的环境和自身隔绝开了,他在监狱操场上散步的时候就像在自家后院享受一样。大个子的安迪更能给人这样的感觉。 第二点,对于里面的人物安排,小说中反派没有电影中的那么坏,最后的结局也不同。电影里的几个重要反派,可以说一看样子就不像好人,最后得到的结果也是大快人心,而小说的安排就比较平淡,坏人大部分没有得到报应。对于人物冲突来说,电影安排的更加戏剧化,更加能引起人们共鸣。当然里面重要的人物安迪的学生被枪杀还是让人很心疼得,在小说里,他只是被典狱长找了理由转移到别的监狱去,不让安迪有机会获得取证的机会。 还有许多细微的区别,就不一一列举了,映像比较深刻的是,电影中加了一个桥段,安迪把狱警锁在外面,然后用广播播放意大利歌剧,那个瞬间,监狱里的时间好像停止了,所有人都静静伫立在那里,听着从广播里传来的女声,瑞德说:根本不知道她们在唱什么,不过在那一瞬间,也许所有人的身心都超越了这个监狱,都感受到了自由。导演安排的这个桥段非常的妙,更加突出了电影的主题。 最后我想说,这部电影值得一生推,没看过的必须看,看过的可以重温。小说的话,史蒂芬金的小说还是很好看的,不过他以恐怖故事见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