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老爸老妈 查看内容

山西 榆次 杨壁村 第一部分

2017-12-17 16:04| 发布者: 戏水者 | 查看: 3843| 原文链接

杨壁村的故事
杨壁村,一个位于山西晋中黄土高原上的村庄。
当年榆次县级的地图上可以找到这个村名。
这个村子曾经在明清两朝辉煌过一时,村里尚有的寨门,庙宇,戏台,青砖大屋,还零零星星的记载着隔世的荣耀。
杨壁当年隶属于山西省榆次市黄彩公社,如今归入晋中市榆次区庄子乡。
公元1968的前夕,22名来自北京的中学生到这里上山下乡,其中最大的20岁,最小的还未成年。
已知的多名插友已经不在人世。
有人远在他国,尚有若干人下落不明。
村里当年拖着鼻涕跟在插队生屁股后边跑来跑去的后生小子,如今成了村里的当家人。
受之邀请,还能联系上的,愿意回去看看的一行人,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杨壁村。
此图文记载于2010年十月下旬。
后来又有老乡和插队生不断故去。
以此作为是纪念吧?


关帝庙的风波

关羽,字云长,祖籍山西。
后来民间百姓恭其为神。
山西供奉关羽的庙宇不尽其数。
义薄云天,在中国传统观念和道德风范里一直具有崇高的地位。
关圣人就是楷模。
今人似乎供奉关圣人者众,却与其代表的理念越来越远。
杨壁村的寨门上就是一座关老爷庙。


1968年冬,笔者身后就是当时的寨门。


寨门上的关老爷庙,已经很破败了。
解放后多年失修,再加上文革初期的“破四旧”,所谓庙址已经有名无实。
初中的几位插队生,百无聊赖,四处闲逛。
时值冬闲,哥儿几个无意间走进大队会计室,发现因为房屋漏雨浸湿一些账本。
本来插队生就缺擦屁股的手纸,正好!每人卷了一把溜之乎也。
随后,登高远望,上了寨门,进了破庙。
突然间来了屎尿之意,便在屋角处大行方便。
要命的是他们所用的“手纸”,就是当年土改时遗存的账簿。
雪上加霜啊!
别小看贫下中农,上纲上线可是信手拈来。旧帐本,变天账,阶级斗争新动向。。。。。。
村里人本来就对插队生的到来心存不满。
山区,本来就是土地有限,呼啦啦一下子来了20几口子大小伙子,也要分田分粮,这个账谁都算得清楚,只有插队生糊里糊涂不明白。
凭什么插队生干啥活都不行,穿的,用的比村里谁都好?
听说这些人的家庭成分都不低,还敢那么狂,谁都不放在眼里!
插队生刚下来的时候,也不知道是谁说的,以为他们是中央派来的第二次“四清”工作队,队里的干部还都让着他们几分。
没几天喇叭里广播了,敢情这帮小子是“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早就憋着“教育教育”他们了!
村干部很有斗争策略,准备分而治之。
他们先找到了几个高中生,说明了村里的意见,争取部分插队生的支持。
不料高中生们看出了村干部分而治之的把戏,不买账,反问村干部证据何在?
谁看见是那几个初中生拉的屎?
有人出来作证吗?
村里人就算有人看见了,谁也不愿意当这个恶人呀!
大队的账本这么重要的文件怎么会无人看管?
阶级斗争的觉悟太差了吧?
会计是什么成分?
他和村里的领导都是什么关系?
都是亲戚关系吧?
这要是公社领导知道了。。。。。
呵呵,别说。真管用!
于是此事不了了之。
尽管插队生都知道,这几个坏小子干得出这种事。
那几个肇事者私下也都招认了,也都表示了后悔,不再胡闹了。
村干部气得冒火,但批斗会还是没开成。
插队生怎么也得自己互相帮着吧!
当初在学校里互相辩论强词夺理胡搅蛮缠得理不饶人反戈一击七嘴八舌都用在这里了。

时隔几十年,很多人已经淡忘了这件事。
今年,村里决定集资修缮寨门和关帝庙。
一位已在阳泉煤矿退休的插队生闻讯赶来帮忙。
他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亲自缠麻,抹灰,塑像,彩绘……获得村里老老少少一致的夸赞。

山西行之杨壁关帝庙
当年,他就是肇屎者之一。

山西行之杨壁关帝庙
实事求是地讲,他的塑工,画工不算高明。
难得的是一份心意。
或许也有一丝忏悔自我救赎之念?
据此哥们考证,此寨门--迎旭门,初建于乾隆辛卯年。
乾隆也是出生于辛卯年,在他六十甲子本命年之际,杨壁人修建了这座寨门,这座关帝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