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心情感悟 查看内容

难忘一刻_学琴记 (超长版)

2005-1-17 22:49| 发布者: maribel | 查看: 8608| 原文链接

10多年前念初中时,曾读过于是之写的"幼学纪事"。记得那天老师布置作文,让每个同学回家 都写一篇同题的作文。那天我俯首案前,回首童年时代学琴的一幕幕,想到父亲为我那些年付出的一点一滴的心血,不由得激情难却,执笔洋洋洒洒写了饱沾泪水的近10页作文纸。第二天语文课上,老师将我那篇作文拿出,请全部同学轮流阅读,很多同学读后流下了眼泪。虽然他们对我表示了极大的同情,但恐怕只有练过琴的人,才能真正体会什么是练琴的苦。

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很后悔当时没有向老师要回那篇流露我真情实感的文章。今时今日,看到这个征文题目,脑海中涌过很多难忘的时刻,但在我生命中最令我不能忘怀的,还是这段刻苦铭心的学琴的岁月。我也一直希望自己能有时间用文字记录下这段时光,作为自己记忆长河中不能忘却的里程碑。

************************************************************

我的父亲是个执著的音乐狂.他从小就梦想有一把小提琴,但是因为家境原因,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于是父亲将对音乐的无限渴望寄托在我身上,他对音乐的执著迷恋也从未减退过。从很小的时候起, 我每天就是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和《彼得与狼》中入睡。


我小的时候很喜欢唱歌,也天生有着一副很响亮的嗓子。那时父亲最喜欢教我唱那首"乡间(向前?)的小路" -- 走在向前的小路上.... 魔鬼的老牛是一把铜锁.... 父亲是上海人,很多普通话发音不标准,所以这首歌词在现在看来也大都词不达意。

五岁的一天,一大早起来,父亲说要带我去陶然亭公园玩。我非常高兴,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和爸妈一起出门了。我做在父亲的"永久"自行车的后座,叽叽喳喳地问这爸妈这个那个,心情无比愉悦。走到半路,突然发现不是常去陶然亭公园的路,于是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说,“一会儿你就知道了”。父亲推着自行车大约步行了半个钟头后,在一排排像宫殿般的红色外漆的房子前停住了。红房子的门口矗立着一块白底黑字、醒目的牌子――中央音乐学院。 我有些发蒙,不知道父亲带我来这里干吗。父亲对我说,“不要紧张。我今天带你来参加一个考试。一会儿进去,你就给老师唱一首歌就行了。”似懂非懂地跟着父亲走进楼群,七绕八绕来到一间教室门前,父亲停下了,“一会儿有人喊你的名字,你就进去。好好唱!” 不一会儿,听到里面有人喊我的名字,我于是就进去了。里面坐着几位和蔼的老师。他们问了我的名字后,说,“小朋友,你现在给我们唱一首你最喜欢的歌吧。”于是我便落落大方地唱起了幼儿园里学到的,我最喜欢唱的“公社的葡萄”,还边唱边跳起来。转圈圈的时候,我发现父亲在教室的小窗户外朝里面张望着。表演完后,老师说“唱得不错”,然后我就出来了。 几天之后的一个傍晚,一天下班回来,兴奋地宣布道,“佳佳被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幼儿班录取啦!”当时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父亲在说什么。等我渐渐明白过来时,父亲已经给我买来了我人生的第一把提琴――一把1/16大小的琴。父亲还买了很多很多本乐谱,他想着有一天我会用上那些乐谱,虽然我当时连五线谱还没有学。这些乐谱今天还很好地放在家里的书柜里,尽管我后来并没有练过上面的曲子。 多年之后,我才知道父亲知道我被录取后那么激动的原因。时至今日,他有时仍会和亲戚朋友不无骄傲地说,“当时全国1000个报名的小朋友里只录取30名进幼儿提琴班,我女儿就是其中一个。”他存放古董的抽屉里至今保存着当时那张小小的,现已发黄的录取通知书。 那年,我五岁。

幼儿提琴班正式开课之前,老师从30多个小朋友里挑选他们各自认为有前途的人进行今后的指导。其他和我一同录取的小朋友都很快被不同的老师点名进班,只剩下我和另外几个小朋友。后来听父亲说,虽然我的手指细长,适合拉小提琴,但我的手掌太小,将来够八度以上的音符可能会有问题,所以几个老师不太愿意带我。但最终程老师收我和另外几个小朋友一起做了他的徒弟们。从那天起,我开始了我的学琴生涯。那年,我在念幼儿园大班。

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后,我们首先在试唱练耳班学习五线谱。看着一个个长得像小蝌蚪一样的音符和五根线组成的乐谱线,我觉得一切是那样的新奇。还记得我在本子上练了无数次,才学会如何一笔画下高音谱号。学习五线谱的同时,我们也开始学习练听单音和合弦。试唱练耳老师每次在钢琴上弹奏一个音符,或一同弹下几个音符,要求我们尽力听出是什么音符,并写在本子上。感谢老天赐给我一双很好的耳朵,我总能又快又准确无误地记下这些音符。 一天下课前,老师任命我为试唱练耳班的班长,并要求我在每天上课前喊“起立”,下课前喊“下课”等。那天下课后,父亲正准备骑车带我回家,我坐上前车梁后,不经意地告诉他,“我今天被选做班长了。” 父亲不敢置信地问我好几次,直到确认他没有听错后,他飞快地调转车头,骑回学院的小卖部,给我买了一包鱼片。要知道,父亲一辈子生活都十分节俭,他从来不会轻易给我买零食吃。我诚惶诚恐,不理解被选为班长一事会带给父亲这样大的喜悦。还记得那天回家后,我问妈妈上课前,做为班长的我应该喊什么,妈妈想了想,说,“你就喊‘起地’吧。”

父亲严格规定我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后至少练两轮琴。一轮45分钟。从此,我从幼儿园下学后,再也不能和小朋友们一起在外面跳皮筋,玩捉人。无论寒冬酷暑,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然后练琴。 刚开始练琴是从枯燥无味的基本功“音阶”练起。因为不成调子,每天琴弓就在琴弦上上上下下反反复复抽动,提琴随之发出像据木头一样生涩刺耳的音调。父亲为了我练琴,酷暑也不肯开电扇,他说,风一吹,乐谱就会翻起,会影响我练琴。记得有一天晚上练琴休息时,我抱着别人送的一只毛绒小灰兔爱不释手,不肯继续下一轮的练琴,父亲急了,一把夺过灰兔子,气急败坏地把它的耳朵扯成了两半。我哇得哭了出来。妈妈闻声赶来,说了父亲几句,但这不能动摇父亲让我练琴的决心。摄于父亲的威严,我哽咽着重新拿起琴练了起来,音符因为我的抽泣也在哭泣着。 多少个夏天,汗水将提琴上黑色的托垫完全浸湿;多少次,父亲一边用音叉在桌边敲给我听标准音“LA”,我用手指在琴键上摸索着这个音在琴弦上的位置。每周父亲都会骑车送我去学院回老师的课。当时每个老师带5-6个学生。我们班几个同学自身手的条件都不是很好,所以老师上课也比较费心。每次回课时,学生家长都会坐在在教室后排的椅子上。我们几个轮流上去把老师指定要我们练习的曲子拉给他听,家长在后面做记录。父亲永远是做笔记做得最认真的那个。每次回家,他都会坐在我的旁边,翻开用钢笔记的密密麻麻却又非常工整的老师提到的要点,一条一条和我说,并在旁监督我有没有犯同样的错误。就这样父亲渐渐也学会看五线谱了。 为了不影响我练琴,我家一直没有买电视。有时候妈妈想看电视,不得不跑到住在同一个大院的姥姥家去。

没过多久的一天,妈妈接我从幼儿园下学,我连蹦带跳地向妈妈奔去。妈妈对我说,“我们给你买了钢琴。” 钢琴?!我脑子里一点概念也没有。只记得曾在电视上看人弹奏过钢琴。难道说,我现在也有了属于我自己的一架钢琴吗??? 我顾不得妈妈的脚步,一路飞奔回家,推门进去,看到了一架崭新的“星海”牌棕色钢琴。我兴奋地用手摸着钢琴的身子,然后用食指在上面胡乱敲打着音符。那天晚上,我没有在休息之余看妈妈给我买的连环画,一直在钢琴前做了很久很久,不停戳着每个音符。我不敢相信我家也有了钢琴,这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父亲回来后说,给我买钢琴,就是想辅助我学拉小提琴。他怕我有时找不准正确的音高,只要用钢琴弹出那个音,就知道音的高度,便于在小提琴弦上找准手指的位置。 后来上初中后,我才听住一个大院的妈妈的同事说,你家当年买钢琴可谓惊天动地。在那个年代,爸妈每个月的工资只有30几块而已,而我家的钢琴在当时算不错的牌子,买时1000多块。所以大院里几乎人人都知道我在练琴。

又过了几天,父亲又花800元买了一台很高级的双卡收、录音机,给我放小提琴和钢琴的磁带用。而他自己用来收听英语新闻的是一台相当破旧的小收音机。

父亲在一个周末说要带我去拜见我的钢琴老师。于是我见到了常老师,一位可敬可爱,有着温柔嗓音,会弹钢琴的老师。常老师的儿子是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是学拉小号的,也会弹钢琴。有时,他也会即兴给我弹几支曲子。因为钢琴不是我的主攻,且又是亲戚引荐的,所以常老师坚持不收我的学费。就这样,我开始了每周又学小提琴又弹钢琴的日子。如果说我细长的手指适合拉小提琴的话,那么绝对不是一双适合弹钢琴的手。因为我细软的手指一点劲儿也没有。虽然我已经使出浑身的力气于手指之间,很多处的音符听上去仍软绵绵的,没有那种慷慨激昂的力度。 因为我的主修是小提琴,所以父亲也没有花很大精力在我练钢琴上。但每晚我还是要练够一轮钢琴和两轮小提琴才能上床睡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一例外,春节也如此,甚至还会变本加厉。记得有一次学校作业做晚了,我想赖帐,少练一轮琴,父亲坚决不同意。任凭我苦喊,任凭妈妈替我向父亲求情,他就是不肯松口。最后我不得不打着哈欠练完最后一轮。当年练琴时,我很喜欢看挂在墙上的钟。只要45分钟一到,多一分钟我都不愿意多练。

记得一次去回提琴课时,因为在前一周没有认真练习一首曲子,老师批评我没有长进,仍拉错了很多地方。那天下课后,父亲脸色很难看。出了校门,他说,“你拿着琴,自己回家吧。我很生气,今天不带你回去了。”说完他就骑上车走了。当时我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在一个寒冬且路上结冰的下午,身无分文,就这样被父亲撇在路上。我很委屈,但又没有其他办法,只好向路人要了几毛钱做车。等我柃着提琴,一步一滑地走到大院门口时,委屈的泪水模糊了双眼。抬头看到四楼家里的灯是黑的,我于是奔向同住一个大院的奶奶家。妈妈早已在那里焦急的等我回家,看到妈妈,我就放声大哭起来。那晚,爸妈吵得很凶。父亲坚持他那样做只是想让我知道,他花了那么大心血就是希望我能认真练琴,琴艺上有所进步。而妈妈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他怎么能把我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一个人丢在路上,自己回来。

[ Last edited by horseanddragon on 2005-1-18 at 12:59 AM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