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中学教育 查看内容

作为家长经历South Australia中学教育

2008-11-9 19:53| 发布者: pangpang | 查看: 7127| 原文链接

逛坛子这么久,才发现有个知识宝库栏目。第一个看到的帖子,就是朱版的关于中小学教育的汇总。这里介绍一下女儿在南澳州首府Adelaide就学的情况。

先说说她在国内的基础。她从未上过重点学校,都是就近在家门口上学。但是女儿上过的学校很多。先说上小学前,她进过4个幼儿园。第一个是她刚满两岁不久,因为找不到人带她,就送进了一家私立幼儿园,接孩子的时间可以比较晚。但只呆了两个月,我再也不忍心让她继续上。每天去接她,她的眼睫毛都是湿的。因为是第一次上幼儿园,班上的同学一般都比她大一岁,可能是她小小的自尊心受不了,性格开始向负面发展 - 每晚出去散步时,见到人就躲着走。所以我决定还是等到她三岁才上幼儿园。
但她上公立幼儿园后,每天的接送对我们双职工又是极大的挑战。她四岁时,我无意中由同事那里打听到一家寄宿制的私利幼儿园,费用不高。校长是在澳大利亚读过语言的。(那时我还根本没有移民的想法)。女儿四岁时就在那里读了一年。校长是个老单身女子,对孩子非常不错,学校的老师也对孩子很好。有一次我周五我去晚了,女儿居然不想跟我回家,原来是她的班主任老师跟她开玩笑说,你妈妈不来接的话,你就跟我住吧,她就想留在学校跟老师住。
后来有父母帮忙,五岁时她回到我们另一处新家附近的公立幼儿园。

在家门口的公立小学上了两年。还是很难解决孩子放学早,我们回家晚的难题,我出差也频繁。又是一次偶然,我的一个客户是家房产开发公司,为了配合他们新建小区的设施配套,他们要办一所可日读也可寄宿的学校,比纯私利学校的费用少一半。这样女儿在三年级时就进了寄宿的学校. 这个学校每周有四节英语课。而以前的公立学校是每周两节,基本上没什么用处:上第二次课时,因为间隔过久,前次学的已经忘了。这家寄宿学校的老师都是从祖国各地招来的有特级教师之类的资格的。尤其四川来的班主任老师,教学思想不老套,是她鼓励女儿的作文,帮女儿向儿童刊物投稿,引导女儿喜欢上<读者>。以致到现在,都会要人从国内带<读者>。
女儿六年级时, 结束寄宿学校的生涯, 入读在新家门口新建的一所公立学校。那个学校的校长是我最欣赏的。他不鼓动学生向高分数看齐,鼓动学生要有组织能力, 他宣扬狼的精神,据说后来在校门口树了一个群狼的雕像。但后来回国时听说这个校长被区教育局批评,失踪了。他的言论,将来有出息的一般都不会是班上分数最高的,而是那些分数中上,有组织能力的人。他每天早上在大操场上给学生讲时事,很有鼓动力。但学校的老师表面欣赏他的教学方法,背后迫于分数始终是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还是给学生灌输应试教育的一套。女儿在小学阶段也就是个班上前十的水平。偶尔暴个冷门,进入前三。我们做父母的基本没有给过她什么压力,但督促总是间或有的。
小学刚一毕业,我们正好移民。南澳的七年级属于小学,女儿就从七年级的下半学年开始上。没上过语言学校,也是就近找的state school,女儿上课基本可以忽悠个一知半解 。老师给她安排了一个peer, 两个女孩相处不错。班上没有中国人。女儿第一学期英语C+,第二学期B-,第三学期英语A-。后来就没有下过A了。
在这所R12 学校的8年纪上到一半,我直觉这学校中学部教师水平差,开家长会时,年级主任的讲话,让我都为她是老师感到尴尬。后来听到一个做社工的老华人说,这学校有堕了胎回学校的烂学生。吓得我赶快搬家,搬到好的公立学校的school zone. 南澳没有精英中学之说. 当时听说Adelaide好的state school有:Adelaide High, Norwood secondary, Norwood High, Unley High, Brighten High, Marryatville等。其中最后一所是我最希望女儿进的,女儿自己也喜欢。前3所华人太多,我们不倾向去。无奈Marryatville的school zone太小,没有找到出租的房子,试图通过女儿的钢琴考试获得特别录取。但女儿的钢琴来澳后基本停了两年,也没戏。最终在八年级下半年时进了华人不太多的Unley High。但到了女儿10年级时,发现华人也急剧增多了。
说实在这个学校除了名声好,我一点看不出他们的教学有什么区别于其他公立学校的。学校几乎没有组织过camping之类的活动。倒是经常有算做学时的短小excusion, 每次要另收钱,excusion两小时,之后学生就放羊了。中文课说是体验中国文化,老师就带学生去唐人街吃一餐。老师点自己喜欢的,学生们倒要分担费用。中文作业,不看内容批阅,手写一律0分,打字的就满分。女儿说那老师的普通话讲得极难听。我几次想向学校投诉这个老师,后来想想还是给华人一点面子吧。不要让人家认为华人不团结。学校每学期末的报告也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除了知道考试结果A,B,C, 很难从简单的评语中看出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倒是我BF的儿子上的另一所普普通通的公立学校对学生关注更多一些。认可学生课外阅读,校外兴趣爱好所带给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上学期,教师工会组织闹罢工,要求涨工资,结果期末连评语都借故不写了 。有一个代课老师不知是不是为了跟学生套近乎,写了几句评语,居然写出 xx is an intelligent young lady这么随意的句子。(不过我同事说,这么写没什么不妥)。我试图和学校的年级主任,副校长沟通过两次,得出的结论是,学校只会对成绩差的,或太捣蛋的学生有特别关注,向我女儿这样的,他们已经很满意了,不会主动提供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每学期只有一次parent night, 见各科老师的时间限定在10分钟内。据说老师也很苦恼,他们上课的大部分精力不是用在教学上,而是用在维持课堂秩序。我质疑学校,一个班才20来个人,为何老师对自己的学生都不太了解。我女儿在中国时,一个班50多个人,老师对每个学生的近期表现了如指掌。校长说我去过日本的学校,也希望这里的学生能和日本的一样consistent,那我们也就好教了。

咱没有足够的资金让孩子上私立,本来想11,12年级考虑进私立,但女儿坚决不同意转学,只好由她了。她去年有一天很肯定地跟我说,要去悉尼读大学。为了申请HECS,她要加入Australia citizenship (我入籍时,特意保留了她的中国国籍,就是想等到她懂事时,自己做决定)。去年Adelaide Uni.开放日我们去参观后,她决定读化工。我也很支持,女孩子学工程是冷门,以后就业容易。她是从小独立惯了。还说考完大学要去欧洲玩一趟。我记得她上小学三年纪时读到一篇课文,讲一个15岁的女孩子独自出去流浪,她就说她15岁时也要去流浪。(现在我不得不把一些新闻里单身女子出游出事的例子来吓唬她)
我发现我们和我BF的孩子一起出去玩时,他的孩子对美丽的景致熟视无睹,而女儿很enjoy大自然。去Ayers Rock, Flinders range玩时,她很开心。而我BF的孩子觉得Flinders range很boring,甚至对Kangaroo Island的景色都不太感冒。当女儿站在无人的沙滩兴奋得大喊大叫时,那个同龄的男孩居然连车子都不想出,真不明白西人孩子为什么对外部世界那么麻木。我还是更倾向中国的教育。我很庆幸女儿的基础教育是在中国完成的。
女儿快要进12年级了,在公立学校这么下去,我真替她捏一把汗.
对Adelaide私立学校感兴趣的, see http://www.ais.sa.edu.au/resources/AISSABrochure_English.pdf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