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正常思维的人,已经不相信房价会下降了 2015-12-22 王老 政府,如果真正想降房价,就得退到2003年状态: 没有限购,没有限贷,没有房产税,没有利率歧视,没有信贷限制,没有期房限转,没有营业税,没有所得税,没有土地增 值税,没有任何交易税费,彻底废止经济适用房,彻底废止保障房,没有非普通住房,没有7090,没有规划限制,允许开发商自由发债,允许信托计划,允许房地产企业上市融资,允许境内外资本投资房地产,清算造谣媒体,允许一个人买6-7套房,允许REITS上市,允许倒按揭,允许加按揭,允许转按揭,取消抵押贷款用途限制,房贷利率打5折,优质客户房贷利率打3折。 但是从政治上讲,我对“利国利民”的可能性,是极度悲观的。 “动力”永远存在。但政府采取“杀死信使”的方式,不听不闻不看。限购限贷,头埋在沙里,谎称天下太平。 2015的今年,深圳、上海的事实,和2009年、2011年相似。水面下暗潮涌动,“因为宏观调控,所以房价飞涨”,因为政府违反宪法推行二限房产税,供应端一减再减。而另一头,滥发纸币丝毫没有收敛,社会总纸币购买力屡创新高。 超发的货币,去哪里最安全?一线大城市核心区域的房子里存着去啊。 1)2001-2015过去15年中,上海楼市一直在涨。累计涨幅大约9~12倍。 2)多军(房产持有者)的报价“永远”上升。仅空军(潜在的买房者)心理才有“楼市涨跌”。 3)当多军和空军心理价位接近时,产生成交。 4)空军有三大特点: a)空军的心理价位,永远低于多军 b)空军常常落后一个Season 3)空军最终会屈服于多军报价。 2009-2014年,上海办理居住证有登记的常住人口,净增加500多万人,流动人口净增加720万人,达到2430万常住人口和3200万净人口的规模 2025-2030年,上海人口将达到4000万左右(持平东京城市圈的规模),你说房价会继续涨还是跌? 深圳南山区,2015年10月的房价: 要知道,政府人为限制土地供应是房价上涨的第一要因。 土地供应全部在政府手里,慢慢放地,慢慢开盘,新房开盘8-10万,拉动周边二手房价到6-7万很正常。 第二要因,是通货膨胀。 每年24%的货币增发,9%是增加的物产,实际创造的价值部分。 另外14%是超发部分(冲淡社会整体财富),这部分货币首先从北京、上海和深圳三个地方热线快钱流出,流入地呢? 自然这些城市的核心区、宜居区的房产增值部分。 2011-2015最近5年,上海外环内房产平均月涨幅在0.87%-0.94%之间,复利计算就是每年9%-13%的涨幅,雷打不动。 2008年,一个四万亿政策,让2009年初到2013年底这四年间的房价彻底飞天。只要共产专政一直增印钱,凭空创造财富,间接剥削全体人民的财富,每年1.5-2万亿的人民币分发给维持中央政权的党卫军、党政机关和各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并且人民币一直在国内循环,不进行国际化(国际化了,ZF也会印更多的钱),那么京沪深的核心区房产,就是全国最能保值增值的资产。 印钞机里面的热钱、快钱,首先从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地方冒出来(各种央企,银行,大型创新型企业,ZF直接发钱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以这些地方对通胀的的情况最敏感,人们发财了,有了钱,都首先去买这些地方的房产,因为这些区域的医疗,教育,文化活动资源和各类高净值人际资源水平而言,是全国顶级水平)。 这三个地方的市中心区域的房产,是最能抗通货膨胀的东西。 像上海市中心的一些洋房区,就是这个价格,爱买不买,不买还涨,并且永远不缺买家,因为没有对手盘啊。 第三要因,是持续的人口导入。 现在 上海每年60-70万的外地人口涌入,30-40万在上海永久定居,20-30万盲流,10-20万回乡。 定居的人口购买上海市区屌丝房,郊区新房,有了这笔卖房款的上海土著,向上置换好房子。 你问问在上海毕业的外地大学生,有几个想离开上海的? 年复一年,来一线城市工作的外地二三线小城市的大学生的家长,把100-200万的积蓄(包括没用完的公积金),全给在北京、上海、深圳工作的儿子、女儿拿来买房。造成大城市的输入型通货膨胀。 地产商有了钱,继续买地盖房子。本地二手房的房东拿了这笔钱,置换新房子,大房子。二三线小城市越来越穷,当地的银行存款越来越少,一线大城市银行存款越来越多。 这个是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了。 上海新房房价只和上海最有钱的1%居民有关 最近虹口某常青树楼盘开盘,328套当天内一抢而空,20楼以上的价格实际逼近8万,总价700万-1345万,不可谓不贵。 但是仔细想想,虹口区常住人口超过80万,328套房子最多住1000个人,不到1000个人和超过80万人比起来,这个新增供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或者换句话说,这328套房子,只和整个虹口区最有钱的1000个人有关,这328套是卖8万/㎡还是卖18万/㎡,是由这1000个人决定的,和其他的80万人毫无关系。 而1000÷80万≈1‰ 虹口区的新房价格,是由整个虹口区最有钱的1‰居民决定的,和剩下的99.9%无关。 新房的数字比较耀眼,那么像样一点的二手房呢? 我们把好房子的标准定义为:上海外环线内2006年後上市的商品住宅,统计结果是: 2006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19日 ,一共9年多 上海内环内共售出1手商品住宅7万套 内中环间共售出9万套 中外环间共售出15万套 合计32万套 套均123㎡,按套均3人计算,共可居住96万人 为上海外环内常住人口的7% 全市常住人口的4% 以上数字表明, 如果你有1套上海外环线内2006年後上市的商品房,你就已经是上海滩稳稳的TOP2%了。 如果你有1套上海中环线内2006年後上市的商品房,你就已经是上海滩稳稳的TOP1%了。 内环我们就不算了~ 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对这座城市超过99%的居民来说,市中心的好房子是一件与自己完全无关的超级奢侈品。 这些超级奢侈品的价格是由这座城市最有钱的TOP1%的人来决定的。 而上海是江浙沪皖的绝对中心城市,江浙沪皖总人口达到2.3亿,是上海的10倍,这2.3亿人谁不想在上海的市中心有套房? 上海市中心的房价是由这2.3亿人中最有钱的0.1%的人来决定的,与其他99.9%的人无关。 放眼全国,核心城市只有三个 —— 北京、上海、香港+深圳。 这三座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只能容纳这个国家0.1%的人口,想要进去,只有成为这个国家最有钱的0.1%。 天朝上国 中国是14亿人口的在本届政府任内就能晋身世界第1大经济体的天朝上国。 最有钱的5%人口就是7000万人,西方世界根本无力接纳7000万人移民,这7000万人的归宿只能是定居京沪港三城。 经济不断增长,财富不断积累,人口不断聚集,这就是这个国家每分每秒都在演绎着的故事,和各能级核心城市地段概念不断被颠覆的源泉。 中国经济素描 权贵阶层设立无数路障,收买路钱,稳赚不赔。小老板被搜刮的皮包骨头,就想移民。 有钱无权阶层,炒房炒地,或低调隐居。小知识分子,无力买房,集中火力炮轰房价。专业人士(医疗卫生)吃拿卡要。外地和本地屌丝和大学生打工仔,无力致富,但希望公务员和小老板倒霉。乡下人进城摆摊。城市贫民跳广场舞黄昏恋。 现在上海最惨的人是有30~80万存款的人。算是有那么点小钱,但是买房不够,存钱亏本。现在,不买房的人,是钱不够,而不是等降价。 现在,正常思维的人,已经不相信房价会下降了。这就是政府多年宏观调控的结果。 十年多宏观调控,最后变成了一堂语文课:“调控的意思其实就是涨价(避免大起大落,其实就是永远稳定上涨)”,我服了,你服吗? 买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产,必赚钱。权贵恼怒,权贵们不想让老百姓享受资产泡沫带来的巨大收益,从而削弱老百姓劳动积极性,所以限购。 交友标准 新朋友聊天,如果他说,房价会跌,那么你赶紧绝交,这种人,纯屌丝,只会害人。如果这个新朋友说,房价还会涨,保持友谊,有钱人一般不会轻易毁了自己的信誉。 有几个亿的企业家现在也不创业了,搞股权投资;有几百万、上千万的企业家都想买房子;有几十万的小老板,守个小厂或小铺子,赚生活费。只有傻了吧唧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拿着爹妈一辈子打工收入和养老钱,被ZF忽悠的去创业,交了一大堆的税费当交学费,不断烧钱,高额的房租、人力支出花光预算,最后也不过是在菜市场卖煎饼果子。呵呵。 经常看到大学生千奇百怪的表白方式,最直接的一大捧玫瑰,最搞大的是,整栋楼进行灯光控制,画出一个心型之类的,还有步行千里去提亲的。我只能说,最好不要搞这种傻了吧唧的东西。女人看重的不是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女人看重的是实力:你的实力,或者你家的实力。其他都是浮云。 门当户对 我周边100%的婚嫁情况都门当户对。权贵联姻,高官儿对上市董事长女。高官女对省十大杰出青年。屌丝对屌丝,上海大专男对外地本科女。拆迁户内搭,外地美女对上海两套房,上海屌丝女对外地凤凰男。 我这么多年,就没有看到过一起灰姑娘的故事。只有一个例外是,结婚的时候,是门当户对,后来一方发迹,目前和美。 在婚姻赛场上,财富和美貌是硬通货。像令人尊敬的博士,其实只算是略微加分一点。她丈母娘其实并不介意他是博士还是研究生,关键是几套房和相貌好。嘿嘿。有个我认识的外地美女,拖到26岁了,二选一,优质硕士男+一套宝山区2室户老公房; 大专学历男+ 3套内环房。后来选了优质男,现在过得苦哈哈的,一脸郁闷。 近十年,社会财富加速分化,上班族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我仔细想了一下,区别在于“贷款”。用银行的钱生钱,是倍数效应。富人敢于贷款200万,300万,500万,1千万,而穷人根本不愿意贷款。由于印钞厂日夜加班,5年后,借助贷款的杠杆效应,财富差距就是几百万、几千万了。这个差距就是永远的鸿沟,你这一生绝无可能再次逾越。祝你好运 近五年的上海房价。中环内,不管你在那里买,到现在的涨幅完全一样,所以,买房只要看是否方便生活工作,其他不要在意了。新盘价,房产商已经给你精确计算好了,你根本谈不下来的;涨价幅度,有关部门已经给你精确计算好了,你也不用操心。你要思考的就一件事,有无机会入场? 某友,上海人1999年做准备,2002年出国留学(经济学),2006年毕业回国,正规大学,从本科开始读完硕士开销大,父母卖掉了房子,37万,全给他做留学开销费用,在沪租房,靠着其可能飞黄腾达的幻想,苦苦坚持了7年。回上海后第一天,父母就把家里最后的6万元给他,让他炒股兴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全家一蹶不振。现在在上海的某小型P2P理财公司混日子。十分消极。其经济学文凭,在上海毫无用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