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大学教育 查看内容

(转贴)90后投行分析师猝死后,其父亲写的一封信

2015-6-22 15:57| 发布者: 明河素月 | 查看: 16667| 原文链接

原载于2015年6月5日Wall Street Oasis
文 / SunilGupta
译 / 胡禛

导读:
在投行分析师儿子猝死后,这位印度父亲写了这样一封信。

作为同龄人,看到这位生于1992年投行分析师的悲剧,读着年迈父亲的这封信,年轻的你们是否想过多抽点时间与家人共度?日渐年迈的父母们,是否也应该重新考虑一下“我的孩子应该过上我要他/她过的生活”这样的态度呢?

6月21日,父亲节到了,谨以此文献给所有亚裔子女和父母们。

译者记:
2015年4月16日,高盛三藩市(San Francisco)支行分析师Sarvshreshth Gupta在连续工作至少两天两夜后死去。一个月后,其父亲Sunil Gupta发表了这篇《永生之子》(A Son Never Dies)悼念儿子,并反思了他的一些理念。6月5日,华尔街绿洲网站(Wall Street Oasis)登载了这篇文章。

翻译文章的间隙,图书馆放起闭馆音乐,旋律仿佛给整个图书馆蒙上一层薄薄的雾气。我的身边坐着的,是正在看书、算题或码论文的一张张陌生面孔,是的,这是所谓“学霸”和“学渣”们都会认真一把的期末季。

译完全文,数院本科生机房里灯火通明,还有十来个同学在写大作业。世上总是不缺愿意埋头苦干的人,也是他们的辛劳换来了方方面面的进步,不论这些进步最终的效果是否合意。

然而,当看着这样一封来自一位印度父亲的信,想到此般压力下的同龄人(Sarvshreshth Gupta生于1992年)的悲剧,年轻的你难道不觉得应该多抽点时间与家人共度,而日渐年迈的你们,是否也应该重新考虑一下“我的孩子应该过上我要他/她过的生活”这样的态度呢?

译者很庆幸自己的家庭中并没有那么多对子女的的苛求与追求完美,但这种整个家族的希望和骄傲寄托于一人的状况,却在亚洲家庭中实所常见。

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拥有自己?我们对自己的评判有多依赖于旁人的目光?我们与家人真的在坦率地沟通吗?逝者已矣,这些问题正如原文中所说那样will never be answered,然而对于生者,尤其是越来越多求职于高压行业中的人来说,这样的文字不啻为一记警钟。这也是我想把此文及早译成中文让更多人看到全文的原因。文章较长,文中若有一些不连贯或译错之处,还请海涵。

译者 2015年6月19日于北京大学理科一号楼
—内容来自CVStud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