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澳洲定居在离城几十公里外的地方纯属阴差阳错。我说的城可不是指city,最边边上的suburb都算。当时城里的朋友出公差,城外的朋友热情接待,就把我们定居在乡村了。 租好房子的当天,就把儿子安排进了离住处最近的小学,让他能自己步行上学(其实后来知道有免费school bus在片区转的),因为在国内时就发现接送孩子上下学是件十分痛苦的事。学校是非常普通的公立学校,片区内还有更大规模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可选,本着方便节省和锻炼孩子出污泥而不染的目的,我们选了最近的。 这里中国人不多,儿子于是成了学校有史以来第一个中国孩子,引人注目得不得了,走到那儿都有人大声招呼他,以能和他交朋友为荣,难得有个外国朋友噢!他则如鱼得水,充分发挥调皮捣蛋个性,把中国话里不雅的词汇一一教给大家,于是他的朋友个个都会说“拉屎”“放屁”。 第一个学期,除了英语跟低一级的上,其他都跟同级的上。science上得云里雾里,数学则出尽风头,课间同学都围着他出题让他心算乘法,引来一片惊呼。体育是与国内最不同的,周五叫做sports day, 全天运动,可他说其实天天都是sports day, 大部分时间在运动,而且所有的老师都是体育老师,不管是教什么的,都上场。 第二学期,英语转到同级了,开始要求写作和阅读,糊里糊涂地跟着,期末报告上发现两个大作业没及时交,原来没听明白。这里对待小学生和大学生一样,很少课后作业,但有大作业,给你几星期或几个月完成,要自己做research。期间学会了这里挺流行的国际象棋,开始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第一次输,第二次平,后面全赢。他说好多规则和方法是在比赛中学会的。学校选人参加比赛的标准也很独特,象棋队的成员当然要竞争上岗,而成员中谁上谁不上不是看谁水平高,而是给大家赢的机会,就是说没赢过的人会得到更多比赛机会。 第三学期英语开始从量变到质变了,在家里常常纠正我的语法和发音,过去是我纠正他。图书馆借的书开始从卡通慢慢转向五花八门包括小说。看电视开始不要字幕了,说明听没什么问题了,因为听不懂的看也一样不懂。学期初有个4天的远足去堪培拉,配合他们这学期的主题教育-民主政治。学校发给每人一份详细的check list和行程安排,要求自己打包行李且自己能提得动,自己按时行动。他们这次很幸运(或很不幸)地碰上了大风雪,对面看不见人,积雪过膝。儿子兴奋莫明,在深圳出生长大的他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雪,但是好多同学冻得哭了,说再也不去了。有个同学在雪山上玩忘了时间,错过了午饭时间,只好没饭吃。 第四学期,还没到。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里的教育方式是非常不错的,教条的东西少,实践的东西多。要说不足之的话,就是进度实在太慢,缺少竞争,儿子开始抱怨数学课boring。 儿子可能在数学上永远不如国内的同学了,但他收获了很多其他东西,而这些东西在他将来的生活中应该比数学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