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幕:中储粮系统新粮采购中以陈顶新、以次充好中饱私囊 (博讯北京时间2015年4月25日 首发 -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 (博聞社)刚刚收到来自粮食行业内部人士的消息,中储粮系统普遍存在严重的亏空,在新粮采购中以陈顶新以次充好中饱私囊。国家储备粮中且至少有三分之一是问题粮食,不能作为食用粮。中国粮食危机与中储粮腐败都极为严重,如果因异常天气造成旱灾持续时间长范围大的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话,中国极可能爆发巨大的粮食危机。 2015年04月20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播报了辽宁粮商赵丽君揭发大连庆云堡中心粮库以发霉旧米冒充〝新米〞出售的黑幕。4月17日,央视新闻栏目也相继报导了辽宁省开原市庆云堡中心粮库、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白依拉嘎收储库在粮食收储中存在〝以陈顶新〞套取国家补贴问题。 据该内部人士透露,类似的情况全国都存在,就该人士能够接触的中储粮下属国家战略储备库中,贵州、湖南、广东都存在这个问题,而且数量巨大。粮食征收部门每年都有收粮任务指标,完成指标与否与业绩奖金挂钩。实际上其实每年都无法完成,约有百分之四十左右的缺口,都是收购别人的旧粮食来充数,从其他的储备粮库腾挪,以完成任务,并从中赚取新粮食收购款和旧粮收购价之间每吨高达200至400元甚至更高的差价。这已经成为中储粮系统公开的秘密。报导指,东北的国家粮仓官员以补贴价格购买陈米或者劣质粮食,但文件显示,他们是以国家所定的收购价格,收购新米,卖出陈米。据称,辽宁吉林等地一些粮库和粮商相互勾结,以陈粮顶替新粮,套取国家补贴,每吨至少可以赚取差价达到700元人民币。媒体此前曾报道,湖南挂在民政救灾名头的粮库一天就从越南走私800顿大米。 中储粮在新粮收购中普通存以陈顶新以次充好的现象。湖南各地的糧长,每年都要用几个月的时间来为中储粮湖南库消化收购上来冒充新粮食的旧粮食,把还能吃的掺入到其他档次低的米中流出入市场消费;实在不能直接食用,就加工成工业米卖给酒厂酿酒;实在加工不去的,最后就报成仓库损耗报废掉,或者用来下年的卖给其他粮库充新米。市场上流通的真的新米并不多,很多都是旧粮食冒充的,甚至加入石蜡等化学物质抛光欺骗消费者。 该人士透露,粮库收购新粮赚不到钱,就干脆不收新粮,农民种出的粮食无法以合适的价格出售给粮库,被农民放弃的荒废的土地越来越多。且每年被城市化征用的土地也越来越多,媒体上说每年中国统计的粮食总量是按照计划增长了,数据上看都丰收了,整个粮食系统都完成了收购任务,实际上都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数字。中国只追求GDP数据增长的发展政策,造成环境大肆破坏,导致人均耕地减少、土地重金属污染严重、土地沙漠化荒漠化,进一步恶化了中国的粮食危机。 2013年以来,成立于2000年的中储粮腐败案件和事故频繁。2013年5月27日,中央第一巡视组进驻中储粮总公司,5月31日,中储粮所属黑龙江林甸直属库78个储粮囤表面过火,过火仓位共储存粮食5.14万吨,官媒称损失一亿多,震动全国,各界质疑中储粮为了掩盖亏空,人为纵火。 8月17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利用国家“托市粮”收购政策以空买空卖“转圈粮”28亿斤骗取粮食资金7亿多元。2013年11月底,习近平在山东农科院座谈会上警告说,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2014年1月19日,中共在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不得不把“粮食安全”列入了首要地位,专家也不得不出来向民众鼓吹把土豆当成主食。据《中国经济周刊》报导,中国过半省份粮食难以自给。过去10年,中国粮食的进口依存度从6.2%增长到12.9%,翻了一番,中国人正越来越养活不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