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孩子老婆管的多,我也不太会写这样的文章。但是先写点什么来支持苹果版主发起的征文活动。 希望其他家长也来支持。 我们一家来澳洲已经四年半了。 其实当初移民澳洲的时候,我们的想法非常的单纯,就为了是换本护照而已。很多人说来澳洲一大半是为了孩子着想,其实回想起来,我们好像根本没有好好的思考过这个事情,我是个随遇而安在那里都是过日子的人,决定了就一家人一起行动咯,所以就这样来了澳洲。 来澳后,已经四岁半的女儿上了这里的Child Care,后来又上了小学,一路走来倒也是基本上挺顺利的。要说没有波折是不可能的,但是总体来说女儿在语言上的适应能力还是很不错的。 和大部分国内刚刚来澳洲的孩子一样,她在Child Care的英文也是从三个基本“生存”单词开始的:weewee,popo & water。开始总是很苦的,头几个月孩子总是不快乐的多,紧张而神经质的多,但是我认为这个主要并不是英文的问题造成的,还是与孩子自身性格和对于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关。所以家长的鼓励和帮助的方向不要光强调英文,鼓励孩子积极参与Child Care或者小学里尽可能多的活动是关键。英文我觉得其实你就是完全不管他(她),三个月就自然不会再让你担心了。我女儿英文上的适应有两个细节,有天和我们说了一句陈述句,后面突然跟了一个isn’t it?就是local的那种调子(我们是说不出来的)。还有就是她晚上说梦话,讲的是英文。 打那以后,孩子在澳洲读书生活中的基本英文我就没有太多担心,她正在变成一个local中。 当然这个和孩子对于英文作为学校里的一门主课的学习水平是两码事。 当我们在澳洲真正的介入了它的教育体系,你就会慢慢了解到其实英文是最重要的学科(就类似于中国的语文),孩子的Math的performance一般其实并不是太要紧,但是如果English的评价一直很低的话,家长一定要足够重视。无论是我们自己的观察还是老移民们的经验之谈都是如此结论,澳洲的教育体系是以英文能力为指挥棒的。 特别是孩子升入高年级后,或者读中学后,在校所有的学科中英文的能力高低是决定性的。 当然大部分华人家长对于孩子在阅读能力上的培养是不遗余力的,看看社区图书馆里的孩子总是华人家长和孩子居多。我自己倒是一直觉得除了重视孩子的阅读能力之外,加强英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public speech。 女儿在Child Care或者在小学里的时候,我们是一直很鼓励她去参加public speech的活动,的确是非常有效的提高英文能力的好办法。其实中国来的孩子在这方面一点都不比local差的,我看到很多local的孩子上学做每周的public speech的时候都是在敷衍了事, it is nothing special today,thanks,就完事。反正老师们当场也不会给孩子难堪的,但是这个English 的performance在期末的评价书中是不会好了,英文程度如果一直是很一般的话是很难有什么办法提高的。 最后想聊聊关于孩子的中文能力的事情。 华人家长担心孩子中文能力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双语孩子呢。 在澳洲孩子的中文能力最基本的就是听和说,其实提高这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一个华人孩子多的小学,还有多和同校华人家长交朋友,平时多联谊,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中文会提高的很快。我们从Macquarie Park搬到了Chatswood这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但是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掌握中文,就免不了写和看,这个对于生在这里的孩子或者是像我女儿一样四五岁来的孩子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对家长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我本人是不太相信“中文学校”能够让孩子真正地掌握写和看的。有一次我老婆公司一美国的ABC来悉尼,和老婆聊天的时候说到这个话题,她告诉我老婆,她的父母前前后后让她在中文学校里读了六七年,现在她说她的看根本不行,写的水平是50个字左右加上她自己的名字而已,我们听了挺震惊的。 孩子读到三年级之后,在校的学业,课外兴趣,补习班和正常的阅读等基本上会耗尽他们所有的时间,如果孩子本身在这个上面悟性不高的话,是非常吃力的一件事,对家长是个大考验。所以我们现在也对这个问题想同了,女儿在中文上“半”掌握(也就是中文的文盲)我们也就认了,这对于我们可是一个大“解脱“(是不是有些不负责任啊)。其实仔细想想,安下心来,反而会更有针对性。有多少能力就办多少事嘛。 孩子在这里教育的好坏,就是和家长的投入息息相关,家里夫妇两人至少得有一个要比较投入才行。这个对我们自己也是一个快速融入澳洲社会的途径。 来澳洲的华人移民无容置疑是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的,无论别人是如何评论其方式的优劣,但这是我们做父母发自内心的奉献。 我们只是社会群体中的小人物,并不想在这里改变什么,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在顺势而为而已。 我们就是想,自己在还能“控制”自己孩子的时候,尽可能的为她多做些。 [ 本帖最后由 patrickzhu 于 2008-7-21 23:3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