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客家传统美食--酿苦瓜 (2009-2-16) tintin1976 · 老婆上海腐败回来晒一晒 - 有模特真人兽 (2008-9-28) 老陶
· 良辰美景-9月9的久 (2005-4-9) susan · 2016款hilux sr5 auto白色作业 已上图,已换鞋,谢谢版主和大家 (2016-3-28) lxh556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4412|回复: 39

最好的朋友得了皮肤癌!!! [复制链接]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5-7-16 00: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海蓝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海蓝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刚才在MSN里与好朋友聊天, 她告诉我,昨天被诊断得了皮肤癌!!! 看到这三个字,我脑子一片空白, 真的, 从来没有想到这种事情会发生在我的身边.后来打电话给她,她听上去比我要乐观,好象倒是她要来劝我要放心的样子.

心情不好, 不写了.对不起

[ Last edited by horseanddragon on 2005-7-15 at 11:27 PM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匿名发表于 2005-7-16 00:26
此文章由 足迹网系统保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足迹网系统保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哪得的?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5-7-16 00: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rseanddrag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rseanddrag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天呐,这种感觉太。。。
最好的朋友,自然感同身受
都不知道该怎么劝你了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5-7-16 00: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休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休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是澳洲的一种常见病,发现得早,可以治疗的.
匿名发表于 2005-7-16 00:28
此文章由 足迹网系统保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足迹网系统保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是不是要每天擦防晒霜?

发表于 2005-7-16 00: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cj512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cj512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到题目都不敢进来看...
积极面对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5-7-16 00: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rseanddrag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rseanddrag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朋友在澳洲?日光浴导致皮肤癌?
如果这样,楼主不用太担心,这里很多人都中招的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5-7-16 00: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海蓝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海蓝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是在澳洲地的, 我朋友在美国.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劝她.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5-7-16 00: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ldai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ldai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澳洲的紫外线为啥这么厉害呢?是否如传闻中,澳洲上空的臭氧层有一个大洞?
可是想想澳洲的污染远不如一些发展中国家,为啥洞破在澳洲上空?

发表于 2005-7-16 00: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风中旗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风中旗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都是命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5-7-16 00: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rseanddrag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rseanddrag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oldair  在 2005-7-15 11:40 PM 发表:

澳洲的紫外线为啥这么厉害呢?是否如传闻中,澳洲上空的臭氧层有一个大洞?
可是想想澳洲的污染远不如一些发展中国家,为啥洞破在澳洲上空?


新华网惠灵顿9月22日电  在奥克兰出版的《新西兰先驱报》22日报道,今年在南极上空刚刚出现的臭氧空洞比去年出现的空洞大。

    上月开始形成的南极臭氧空洞的面积到本月第二个星期就已达2700万平方公里,而去年的臭氧空洞面积只有2500万平方公里。2000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达创记录的28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澳大利亚。科学家目前尚不清楚今年的臭氧空洞面积是否会打破这个记录。

    科学家认为,去年臭氧空洞面积较小的主要原因在于气候,而不是因为破坏臭氧层的化学气体排放减少。英国南极考察科学家阿兰·罗杰说,去年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缩小在历史记录上应被看作是个别现象。因此,今年臭氧层空洞面积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科学家发现发泡剂、冰箱及空调制冷剂等氯氟烃化合物会破坏大气臭氧层,而臭氧层对地球表面有一种保护作用,能阻止有害的太阳紫外线照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5-7-16 00: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rseanddrag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rseanddrag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风中旗  在 2005-7-15 11:42 PM 发表:

这都是命


旗子最近很多宿命论啊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5-7-16 00: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ldai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ldai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orseanddragon  在 2005-7-15 11:42 PM 发表:

新华网惠灵顿9月22日电  在奥克兰出版的《新西兰先驱报》22日报道,今年在南极上空刚刚出现的臭氧空洞比去年出现的空洞大。

    上月开始形成的南极臭氧空洞的面积到本月第二个星期就已达2700万平方公里,而去 ...


总结:文章谈的是南极上空臭氧层洞的变化。去年小是因为气候。产生破洞是因为冰箱等的制冷剂。

可是我还是不懂,澳洲上空是有洞吗?为什么这个洞在污染问题并不是很突出的澳洲上空?

发表于 2005-7-16 01: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und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und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oldair  在 2005-7-15 11:56 PM 发表:

总结:文章谈的是南极上空臭氧层洞的变化。去年小是因为气候。产生破洞是因为冰箱等的制冷剂。

可是我还是不懂,澳洲上空是有洞吗?为什么这个洞在污染问题并不是很突出的澳洲上空?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不是正好在澳洲上空,是在南极上空,大到一定程度就抱澳洲包进去了,南非和南美的一小部分也会被包进去。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5-7-16 01: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rseanddrag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rseanddrag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真是好学,逼的偶不得不先自学

再来三篇:



一、

南极臭氧洞的形成原因



  南极臭氧洞的发现和观测,是臭氧层损耗现象最直观的证明,也是研究臭氧层损耗成因最重要的自然背景。南极臭氧洞成因有多种假设,其中主要有:

  a、与太阳活动周期有关的自然现象

  b、火山活动的影响

  c、当地天气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d、人为活动的影响——如氯化物的排放进入大气平流层层

  各种假设均有一定的说服力和自身的特点,目前还不能完全肯定某一种而否定另一种。但不管怎样,归根到底是物理和化学的作用。化学作用是影响臭氧浓度最根本的动力,物理过程影响着化学过程的效率,因为物理过程创造和影响化学作用过程的外部环境。物理过程(动力学过程)可能是南极臭氧季节性变化的主导因素,其他的自然因素可能为臭氧的化学消耗提供或创造适宜的环境或者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臭氧的浓度。但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臭氧的动态平衡已经形成,并为地球上的万灵生存提供免遭紫外伤害的保护伞。显然,没有人为活动的影响,臭氧损耗不可能象今天这样显著。况且,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人类在自然界面前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产物,而且能够并且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作为一种新的地质力量参与自然界的作用。在这种意义上,人为活动对臭氧损耗以至于整个环境的影响尤其重要,它有可能导致人类对文明发展的重新估量和定向。

  根据科学家科考结果,科学家们推断:携带北半球散发的氯氟烃的大气环流,随赤道附近的热空气上升,分流向两极,然后冷却下沉,从低空回流到赤道附近的回归线。

  在南极黑暗酷冷的冬季(6-9月份),下沉的空气在南极洲的山地受阻,停止环流而就地旋转,吸入冷空气形成“极地风暴漩涡”。旋涡上升至臭氧层成为滞留的冰晶云,冰晶云吸收并积聚氯氟烃类物质。

  当南极的春季来临(九月下旬),阳光照射冰云,冰晶融化,释放吸附的氯氟烃类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氯原子,与臭氧反应,形成季节性的“臭氧空洞”。

  因为北极没有极地大陆和高山,仅有一片海洋冰帽,形不成大范围的强烈的“极地风暴”,所以不易产生象南极那样大的臭氧洞。但是,北极上空的臭氧在不断地减少。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5-7-16 01: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rseanddrag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rseanddrag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二、

来自美国宇航局新闻公报的消息说,2000年10月,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达到2900万平方公里,这是迄今为止观测到臭氧空洞的最大面积。那么南极臭氧洞是怎么回事?大气中的臭氧空洞还会持续多久?

  其实,人们对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并不陌生,它由三个氧原子构成,是普通氧气的同胞兄弟。通过长期研究,科学家们证实,臭氧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组份,它是由于大气中的氧分子被太阳的紫外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再与周围的氧分子迅速结合而形成的。在地球大气中,大约有90%的臭氧含量集中在离地球表面10—5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气臭氧层。

  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只占大气的百万分之几,其平均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0.9×10-10克。如果把地球大气中所有的臭氧都集中在地球表面上,则它只形成约3毫米厚的一层气体,其总重量也不过为30亿吨左右。然而它对地球大气中的化学、辐射和动力学过程有着重要影响。更重要的是,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吸收掉太阳紫外辐射中绝大部分对生命有伤害的紫外辐射,从而使地球上一切生命免受过量太阳紫外辐射的伤害而得以正常生存和繁衍。 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就像离不开水和氧气一样离不开大气臭氧层,大气臭氧是地球上一切生灵的天然保护伞。

  对大气中的臭氧的较系统观测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从那时起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了对大气臭氧的全球观测系统并按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的统一规范对大气臭氧进行着日常业务观测。观测结果表明,较长时间以来,全球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没有发现有明显变化。

  但是1985年,人们未预料到的事发生了,这一年,英国科学家乔·弗曼等人首次报道,1980—1984年间,南极上空每年春季(即10月)臭氧含量与同年3月相比大幅度下降,出现了臭氧洞。这对人类自身的生存构成了威胁,从而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大众的普遍关注,并构成了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所谓南极臭氧洞是指南极地区上空大气臭氧总含量季节性大幅度下降的一种现象,并非臭氧完全消失出现了真正的洞,南极臭氧洞通常于每年8月中旬开始逐渐形成,10月中、上旬达到最大面积,并于11月底或12月初臭氧洞消失。对迄今已掌握的卫星和地面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南极大陆上空大气中臭氧含量的明显减少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82年10月南极上空首次出现了臭氧含量低于200DU(DU为多普逊臭氧单位)的区域形成了臭氧洞,在随后的几年里臭氧洞的面积不断扩大,洞内的臭氧含量不断降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臭氧洞继续发展,臭氧洞的最大面积已由80年代末的2000万平方公里左右扩展到目前的大约2900万平方公里。

  南极上空臭氧层的严重耗损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南极臭氧洞的形成?究竟谁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元凶?自1985年首次关于南极臭氧洞的报道以来,科学家们围绕南极臭氧洞的形成原因开展了大量地实地考察和理论研究工作,在一段时间内曾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先后提出了多种假说。到目前为止,基于大量研究结果,科学家们已基本上取得了共识,即认识到南极臭氧洞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氟氯烃化合物(CFCS)等导致了大气臭氧层的破坏。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制冷剂、发泡剂、喷雾剂以及灭火剂中广泛使用性质稳定、不易燃烧、价格便宜的氟氯烃物质以及性质相似的卤族化合物,这些物质在大气中滞留的时间很长(有的可达100年以上)容易积累,当它们上升到高层大气之后,在强烈太阳紫外辐射作用下会使臭氧分子遭到破坏。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氟氯烃等物质对大气臭氧的破坏是全球性的,在南极地区,只是由于其上空特殊的热力和动力学条件才造成了臭氧含量的季节性大幅度下降,形成了臭氧洞。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科学家们指出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氟氯烃等物质会使大气中的臭氧遭到破坏,随后联合国环境署制定了“世界保护臭氧层行动计划”,80年代初一些国家率先开始了保护臭氧层的行动,并于1985年21个国家的政府代表签署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呼吁各国政府采取联合行动,保护臭氧层。1987年9月,36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的140名代表和观察员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集会,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进一步提出了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具体措施和方案。到目前为止,《议定书》的缔约方已达到165个之多,反映了世界各国政府对保护臭氧层工作的重视和责任。不仅如此,联合国环境署还规定从1995年起,每年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以增加世界人民保护臭氧层的意识,提高参与保护臭氧层行动的积极性。

  我国政府和科学家们非常关心保护大气臭氧层这一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早于1989年就加入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先后积极派团参与了历次的《公约》和《议定书》的缔约国会议,并于1991年加入了修正后的《议定书》。我国还成立了保护臭氧层领导小组,开始编制并完成了《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根据这一方案,我国已于1999年7月1日冻结了氟氯化碳的生产,并将于2010年前,全部停止生产和使用所有消耗臭氧层物质。

  全球范围内大气臭氧层的耗损和南极臭氧洞的出现是大自然报复行动,是人类自己酿制的苦果,人类要为此付出代价。近20年来,全球平均臭氧浓度每10年约减少3%,南极和北极上空臭氧耗损严重。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群集中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冬季连续观测到了1957年以来的最低臭氧值,在青藏高原地区上空夏季也出现了臭氧的低值中心。这些观测事实表明,在全球范围内,大气臭氧层确实在变薄,在高纬度地区尤为明显。科学家们预言,这种臭氧层变薄的过程还会继续下去。

  那么,这种令人担心的臭氧层变薄还会持续多长时间呢?科学家们的回答是,这完全取决于人类自己。最近,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森预告,臭氧洞可望在30—40年后消失,显然,这是一种比较乐观的估计。按照目前科学界对大气臭氧层耗损原因的认识,臭氧层变薄主要是由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层物质引起的,目前,这种物质在大气中的浓度还在继续增加,即使按照《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约定,在2000年前全世界都停止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实际上已不可能),但由于这种物质在大气中寿命很长,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也还会继续增加,并可能在21世纪初达到最大值后,才开始逐渐减少。这就意味着,如果大气中的一些基本过程没有明显变化,那么大气中臭氧的耗损会一直延续到21世纪中期以后。

  当然,大气臭氧层变化涉及到发生在大气中的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和动力学过程,其中有些问题目前尚未被科学家所认识,因此,上述预言在科学上均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无论如何,人类应当从臭氧空洞出现这一事实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对目前臭氧层耗损可能导致的恶化人类生存环境的后果采取相应对策,并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行之有效的坚决行动,确实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臭氧层。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5-7-16 01: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rseanddrag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rseanddrag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三、


1. 臭氧丢失原因的新证据

2005年6月15日下午,英国剑桥大学Dr.Xin YANG(杨昕)访问了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并作
了题为“Tropospheric Bromine Chemistry and Related Ozone Loss”的学术报告。

  Dr. Xin YANG 博士主要介绍了他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溴的增加是导致对流层臭
氧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1)他主要用建立的溴化学模式,第一次给出了全球对流层无机溴
浓度:即BrX总浓度大约为4-8ppt;分布状况:高纬度浓度高,低纬度浓度低。2)他还对溴
对对流层大气臭氧(O3)的影响进行了定量估算,其结果:在北半球,溴可引起O3减少4-
8% ;在南半球溴可引起O3减少30%左右。3)他还提出了溴的突然爆发主要在春季,发生在
南北极和海岸带。主要与海面上的冰花、海盐气溶胶大量释放溴有关。此外风速的增加也加
速了溴的释放,从而造成O3的减少。4)他认为,碘在对流层中对O3的作用也非常重要,这
也是他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之一。他的研究结果引起与会师生的浓厚兴趣[1]。

2. 谁是破坏臭氧的元凶

科学时报长春1999年6月29日电 长春科技大学教授杨学祥最近撰文指出,造成南极上空臭氧
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太阳风,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氟利昂。上述观点是在他与同事合著的
论文《太阳风、地球磁层与臭氧空洞》中提出的,并发表在今年第5期《科学美国人》杂志
中文版上。最近,这一新观点经新华社向世界播发后,在国际上产生强烈反响,一些华文报
纸纷纷采用,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的法新社,几乎全文转发了新华社英文稿。
  
  杨学祥认为,有三个因素结合起来使南极臭氧层出现空洞:太阳风的压力使地球南极上
空大气层变薄;处于开裂期的地球南半球由于火山爆发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破坏臭氧层;太
阳高能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消耗了两极臭氧。其中,太阳风是地球臭氧空洞的“元凶”
[2]。
  
3. 臭氧洞是自然现象

近代火箭探测已确证在距地面80-88公里的高度存在一层钠(Na)。雷元星认为,海水在第
一次蒸发中必然含有部分钠盐(NaCl),当钠盐蒸汽上升到20公里高度被太阳强紫外线光解
为钠离子和氯离子。显然,全球变暖、海水表面增温、海底地震和火山喷发、海洋风暴等增
强海水蒸发事件是大气氯离子浓度增大的原因。大气海洋放电雷击,相当于电解食盐水,也
使氯气产生的重要原因。南半球以海洋为主,这是南极产生臭氧洞的一个重要原因[3-5]。

实验发现,臭氧层损耗最严重的时刻多发生在极地长夜即将结束的时刻:日出破坏臭氧。研
究人员认为,这是由于该地区空气中的浮质以及地表的积雪带来的一系列释放出溴或氯原子
的化学反应引起的[6]。事实上,对氟里昂的研究导致大气氯离子层和钠离子层的发现,大
气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是氯化钠光解的结果。氟里昂的光解、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光解和电解
都可以产生氯离子。我们曾指出,大气中的氯离子不仅来自氟里昂,而且来自温暖海水中
NaCl的蒸发和光解、大气与海洋的放电作用(电解食盐水)、酸雨(富含CO2和SO2)对海水
中CaCl2的复分解反应和火山喷发[3,4]。气温下降,海洋表面温度降低,将导致NaCl蒸发
和CaCl2复分解反应的减慢。1998年6月到2000年6月持续两年的强拉尼娜事件使赤道东太平
洋表面海水从1998年6月到2001年末一直处于低温状态,1998-2000年强拉尼娜事件导致了
2002年臭氧洞的快速弥合;反之,2002年厄尔尼诺事件导致2003年南极臭氧洞的异常扩大。
这是海气相互作用的典型事件, 也是臭氧洞与厄尔尼诺事件相关的原因[4]。

高空的物质分布与物质的密度有关。臭氧(分子量48) 比氯离子(原子量35.5)重,比氯分
子(分子量71)轻。两极的极昼和极夜交替使氯在一年内因得失光照而在离子态和分子态之
间反复变化,又因重力作用而穿梭于臭氧层,对流层在极昼开始后迅速膨胀形成的绕极大气
涡旋起强化作用[3-5]。这是两极在极昼初期形成臭氧洞的基本原因。臭氧洞漏能效应使被
臭氧层阻隔的2%太阳能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导致南极平流层变冷对流层变暖。南极大陆边
缘的海冰大量融化,打开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开关,减弱秘鲁寒流,进一步增强厄尔尼诺现
象。与此同时,增高的海洋表面温度使更多氯元素从海洋进入大气,使臭氧洞进一步扩大。

过去人们认为,破坏臭氧的含氯化合物都是人为产生的。最近发现,天然生成的溴也是臭氧
的破坏者[7];由腐烂植物所产生的氯化碳氢化合物在土壤、沉积物和天然水中的分布比无
机氯更丰富[8]。Casey指出[9],这个发现“带有惊人的社会和科学意义。”我们在2000年
就指出,海底甲烷通过海底锅炉效应进入大气是温室效应的重要因素[10]。一项新的研究发
现了表明海底甲烷的大量释放与4万年前全球变暖的时期有关的直接证据[11]。

地球磁场正在不明原因地迅速减弱。在过去的160年中,磁场强度令人吃惊地减少了10%。如
果地球磁场变得更弱的话,便很容易受到来自太阳和太空中的高能粒子的侵害。计算机模型
也表明,如果两个磁极的强度继续减弱,则来自太阳的大型质子风暴便可能使高达40%的地
球高纬度臭氧被破坏,每次的破坏时间将长达数月至一年之久[12]。这为地磁层漏能效应和
臭氧洞漏能效应提供了证据。

据最新气象卫星云图预测,从 2000 年开始,“拉马德雷”正在进入“冷位相”阶段,这将
使“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加剧,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
流,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ODP),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
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拉马
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90 年代后期为“暖位相”。

对比可知,在1978-2000年南极臭氧洞快速增大时期,正处于拉马德雷现象的暖位相;在
1957-1976年和2002-2004年南极臭氧洞快速收缩时期,正处于拉马德雷现象的冷位相。由此
可见,南极臭氧洞与高空气压流密切相关,与每年7月30日-11月16日地球自转减速变化有
关,与地球大气象对固体地球的差异旋转有关[3,4,13]。用异常的大气环流来解释南极臭
氧洞的迅速收缩已成为臭氧洞研究的新趋势[14],

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全球变暖和南极臭氧洞的形成,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南极
臭氧洞首先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活动导致臭氧洞进一步扩大。例如,氯气、氯化物、溴化
物的制造使用,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使海洋蒸发量加大、热带风暴加剧、海平面上升和
地震火山活动增多等等。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5-7-16 01: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ldai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ldai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感谢马龙,因为今天的讨论,谈到了让我困惑不已的这个问题。一直觉得澳洲的气候,环境,我都很喜欢,除了这个紫外线问题。所以很困惑。

以前在国内工作的时候,现在生产的空调和制冷机,都已经要求用绿色环保的制冷剂了,就是为了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

辛苦你了,找了那么多资料。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5-7-16 01: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rseanddrag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rseanddrag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oldair  在 2005-7-16 12:09 AM 发表:

感谢马龙,因为今天的讨论,谈到了让我困惑不已的这个问题。一直觉得澳洲的气候,环境,我都很喜欢,除了这个紫外线问题。所以很困惑。

以前在国内工作的时候,现在生产的空调和制冷机,都已经要求用绿色环保的 ...


呵呵,咱还是不要跑题了


楼主还是多跟朋友交流,有机会多帮帮她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5-7-16 01:17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能有帮助

此文章由 coldai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ldai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给楼主找了点资料:

皮肤癌

概述
皮肤癌为来自外胚叶的一类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最常见。好发于裸露部位,如头、面、颈及手背;也见于口腔粘膜、唇、舌、外阴等部位。鳞状细胞癌发病最高,基底细胞癌发病较低,约10∶1.5。

病因
    与长期强烈日晒、皮肤干燥、萎缩及发生角化者;化学性刺激,如长期接触沥青、煤焦油或砷剂;物理性刺激,如不稳定性疤痕、慢性溃疡及窦道长久不愈者;皮肤增生病变,如皮肤过度角化、粘膜白斑、色素性干皮症、乳头状瘤等密切相关。病理为鳞状细胞癌源于上皮细胞。基底细胞癌主要由基底细胞构成,特点是癌细胞巢常有分支形,多为实质性,也可见空腔出现。

症状
    1.鳞状细胞癌往往由角化病、粘膜白斑及其它癌前疾病转化而成。生长较快,早期即形成溃疡。有的呈结节样或菜花状,向深部侵犯较小,基底可移动;有的呈蝶状,向深部浸润较明显,破坏性大,常累及骨骼。鳞状细胞癌常伴有化脓性感染,伴恶臭、疼痛。多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作者遇一头部巨大鳞状细胞癌,其恶臭无比,脓性分泌物较多,易出血;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其发病部位以粘膜皮肤连接处鳞状细胞癌发展最快,粘膜发病者更容易转移。
    2.基底细胞癌起病时常无症状,初期多为基底较硬斑块状丘疹,有的呈疣状隆起,而后破溃为溃疡灶改变,不规则,边缘隆起,似火山口,底部凹凸不平,生长缓慢。转移者极少,先发生边缘半透明结节隆起浅在溃疡,继之渐扩大,可侵蚀周边组织及器官,成为侵蚀性溃疡。
    3.鳞状细胞癌以30~50岁年龄多发,基底细胞癌50岁以上多发。前者发病快,常在短期内快速生长;后者缓慢。鳞癌好发于下唇、舌、鼻、外阴、多发于皮肤粘膜交界点、溃疡边缘高起、红硬、呈环状、菜花样外观,周边炎性反应显著,多有区域淋巴腺肿大。基底细胞癌好发于眼眶、内眦、鼻、颊、前额、手背;溃疡边缘呈蜡状、结节形、卷起,包有的呈黑色,炎性反应轻微或无,转移极少,主要向深部组织浸润。


检查
    活检病理检查,对皮肤癌的分类,以及治疗方法也极其重要,而且治疗效果也不同。

治疗
    治疗在众多治疗手段中,激光治疗皮肤癌有积极的功能。不论肿瘤源于何部位,特别是解剖复杂而软组织薄弱的器官,从治疗疗效(包括远期疗效),器官功能保护,以及美容都有独到的综合最佳疗效,是很多手术及放疗所不能比拟的,而且对面积较大治疗后可再行二期激光植皮术,并且治疗中失血少,或不出血,术后疼痛轻微,正常组织损伤小,对身体无严重干扰,治疗快速。

发表于 2005-7-16 13: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eiwe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eiwe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们都要注意防晒,是吗?

希望楼主的朋友早日康复.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5-7-16 13: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eer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eer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偶同事也得过皮肤癌,后来治好了,情况不太严重就好一些.

祝楼主朋友早日康复!!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5-7-16 14: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月亮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月亮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也要注意饮食,容易致癌的食物少吃

发表于 2005-7-16 14: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ssion Vanill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ssion Vanill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如果是早期,应该是可以治愈的,况且是在美国。心理因素也很重要,尽量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尽管不容易做到。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5-7-16 14: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月亮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月亮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没错,早期癌症不算绝症,有很大治愈的希望,保持良好心态最重要

发表于 2005-7-16 16: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说着容易做着难!!祝大家都身体健康!!!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5-7-16 19: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溪霓冬雪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溪霓冬雪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送上份祝福,希望早日康复

发表于 2005-7-16 19: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eterWa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eterWa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od bless ur friend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飞天奖章

发表于 2005-7-16 23: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sti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sti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偶今天买了个按摩垫,生死由命,在能享受的时候尽量对自己好一点

发表于 2005-7-16 23: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d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d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祝楼主的朋友早日康复!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