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谭咏麟金曲回顾专辑 (2008-9-13) bffbffbff · 玩玩咖啡-摩卡壶 (2008-11-16) komen
· 美食美刻---烧出零失误的功夫红烧肉---红烧肉三要素---肥而不腻,砖红油亮,入口即化! (2017-9-7) ta_xiang · 推荐大众基本护理的药妆品牌Cetaphil (2006-6-27) 飞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2174|回复: 14

50%左右的留学生学生物:生物女博士职场新路探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 15: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文学城 www.wenxuecity.com--

50%左右的留学生学生物:生物女博士职场新路探索 海外留学

据说,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当中,50%左右的留学生,都是学生物的。在这些生物专业的留学生当中,有些人是国内本专业的科班出身。同时,也有很大的一部分人,毕业于国内的医学院。出国,让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临床专业;出国,让他们离开了救死扶伤的岗位,在美国,他们变成了整日和大大小小的试管打交道的研究人员。
不久前,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说,原科技大学少年班的一位留美生物博士,由于毕业以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高薪工作,他索性改了行,重新又踏进了校门,到就业条件相对好一些的药学院求学。

最近,我留意一下,我发现,我当年的博士班同学,几乎所有的男同学都改了行。剩下为数不多的女同学,只有少数人在公司做事,其它的几位,要么还留在学校做博士后,要么也在折腾着改行。

管中窥豹,由此看来,生物博士改行,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以我们学校为例,回首当年,在学校读书时,我们只顾享受衣食无忧的留学生活了,我们根本没特别注意到,在我们的同学当中,读生物博士的美国人相对数量其实是很少的。在我就读的学校,每天,背着大书包,往返于教室和实验室里的学生,60%以上都是咱们中国人。那时候,我们没有仔细地想过,博士毕业以后,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就是老美常说的CAREER GOAL。我们只是相信,只要一毕业,只要自己的手中握着世界上最高的学位证书,一切就会苦尽甜来。

并不是悲观地说,其实,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

你可知道,有多少毕业五年以上的生物博士,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一直滞留在学校里,年复一年地做着永久的博士后。他们不仅来自国内名校,他们的能力和学术水平也并不差。究其原因,憎多粥少大概是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仅是我们这些中国留学生,即使是一些同类的美国博士,他们也不得不面临着同样的现实。

比起那些能够进公司或者做大学教授的生物博士精英们来说,这些长期滞留学校的博士们算是LOSER吗?

这个问题好像很难回答。

一直在学校做科研的“老”博士们,其中也不乏优秀人才。成功,实在是需要取决于多种因素。是精力不够?是搞科研的兴趣不足?还是运气不好?总之,形形色色的原因,确实让他们难以走出大学的校门。于是,他们便成了美国教授的廉价劳动力。

在这些毕业多年依然在做着博士后的博士当中,有些人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也有一些人,他们不仅在重新设计自己的职业,也在尝试着各种各样的职场新路。

也许是因为我曾经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也许是因为“物伤其类,兔死狐悲” ,我从众多的博士们身上,似乎也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影子。特别是对那些和我一样需要抚育子女料理家庭操持家务的女博士们,我无法不对她们抱以更多地理解,从她们不懈努力的过程中,我也在试着搞清楚女博士们的出路到底何在。

做高中老师的女博士

Nicole,80年代末期就到了美国,她是与我同校的学姐。在她博士毕业八年时,JANE还在做着博士后。那时候,对她来说,如果想在科研领域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已经很难了。据她自己讲,在那些迷茫的日子里,JANE几乎要做出忧郁症来了。每天,她不仅工作不开心,回到家里,也无法高兴起来。在痛下决心以后,她咬咬牙,终于又背起了大书包,重新回到了校园。她先是主修了一些教育方面的课程,然后,JANE顺利地通过了本州的教育证书考试,并在一所高中谋到了一份教职。

有一天,电话中,传来了她笑语盈盈的声音:“我已经做了四年的高中老师,我感觉特别好。和美国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打交道,我可以更好地了解美国。我真后悔,我没早些从博士后中逃出来。前几天,有另外一位生物女博士,还向我来打听,如何通过教师证书考试呢。”

也许,想当美国园丁的生物博士,还是会大有人在的。

做护士的生物女博士

MARY博士毕业以后,勉强做了两年博士后。因为身份问题,他们一家只好移民到加拿大。在辞职在家的日子里,MARY靠自学,通过了ORACLE DBA证书考试。在当地的一家公司,她做了两年的DBA。后来,被LAIDOFF的LINDA,离开了加国,迁至纽约,在那里贷款改学护士专业。经过几年的苦读,现在,LINDA已经拿到了护士执照,马上就会开始她的新职业。

我真心佩服MARY的这股学习劲头,出国都十年多了,她还这么有干劲。

不久前,她说了几句话,让我特别有感想:“我虽然只做了两年的博士后,可我差点做出精神病来。现在,我有时候还做梦,还能梦到老板给我的课题做不出来,我自己在梦中瞎着急。”

真不知是否还有和MARY有过类似经历和心情的女博士们。

即将做中医师的生物博士

有一位大姐姐,在美国大老板手下做了几年的博士后以后,她被晋升为大老板手下的一名小老板。从那以后,她一直跟随着这位美国教授,也确实过了几年做小老板的瘾。几年前,由于她的业绩(PAPER, GRANT)没达到大老板的期望,她被解雇了。

丢了饭碗的姐姐,努力玩命,开始准备考美国医生执照。可是,在学习期间,她发现自己的身体实在吃不消,看书很费力也很困难,她只好中途放弃了。后来,这位姐姐到纽约修了些中医课,然后,她顺利地通过了中医执照考试。

这位年近半百的大姐姐曾经感慨道:“我都一把年纪了,天天要抱个冰盒子,拿着小试管到处跑,还要看老板的眼色,心里真不好受。”

看来,这位姐姐的后半生,真的要和小小银针打交道了。

做全职妈妈的博士

Jane来美多年,她和老公一直在同一老板手下的同一实验室里读学位做博士后。他们两口子跟着这位老板,在美国的几个城市里闯荡过。

说实话,这位老板,对他们两口子还是比较关照的。但是,自从Jane的老公开始申请美国住院医以后,这位教授对他们的态度明显有变。去年,Jane的老公在外地找到了住院医位置,Jane和孩子则留在了本地。

自从Jane的老公离开以后,这位老板以课题经费不足为理由,暗示着Jane辞职回家。

Jane的老公身为这位老板手下的助理教授,他的文章大都发表在美国一流杂志上,他的学术水平真的很高,可谓是硕果累累。他的离去,可能让这位老板不太开心。

Jane几乎没有什么别的选择,最后,她只能选择回归家庭。于是,她从一位努力出科研成果的女博士,变成了和老公身居两地的全职妈妈。

Jane的老公原本希望今年再次参加MATCH,会重返这个城市。不过,事情不太顺利,他失败了。Jane的一家,只好外迁到加州。

他们夫妻团聚以后,Jane会上班吗?

Jane似乎很想得开:“我老公都做上助理教授了,他都不干了。我放弃了,又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我可能会读书考美国医生执照。如果精力不够,我还有可能玩玩房地产。反正不管做什么,我就是不想做研究了,我真的是做够了博士后。”

这些女博士们的经历,让我无法不感慨,心里的滋味,也是五味俱全。

我很敬佩那些家庭事业双丰收的女博士们,也深深理解那些暂时无法成功的女博士们。有道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些事业不顺的生物女博士们,假如能在其它的行业中,能走出自己喜欢的职场新路,也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5-7-1 16: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复杂啊,一会nicole,一会jane, 要不就一会mary,一会linda的,

发表于 2007-2-1 22: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2bnot2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2bnot2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单女研究生就已经要命了,再女博士...xoxo

发表于 2007-2-2 09: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cha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cha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 thought biology is a good career in America. When I was a high school student, our teacher's daughter went to QINHUA and then America to study biology. Admirg! At that time, 18 years ago, biology was really a good choice. It's very easy to get USA visa and then a good job. But, not any more. Things really change a lot.

发表于 2007-2-2 10: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ichael 于 2007-2-2 10:36 发表
I thought biology is a good career in America. When I was a high school student, our teacher's daughter went to QINHUA and then America to study biology. Admirg! At that time, 18 years ago, biology ...

感觉搞科技研究只能去美国和欧洲大国
澳洲大小了

发表于 2007-2-2 13: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enicil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enicil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g2000 于 2007-2-2 11:17 发表

感觉搞科技研究只能去美国和欧洲大国
澳洲大小了



此言差亦,澳洲的生物医学算是很强的,除了美国和英国有绝对优势以外,和其他国家的水平应该没有太大的差距。
去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就是两个澳洲人得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7-2-2 20: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eff.x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eff.x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古语:人过三十不学艺!

发表于 2007-2-2 20: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enicillin 于 2007-2-2 14:43 发表



此言差亦,澳洲的生物医学算是很强的,除了美国和英国有绝对优势以外,和其他国家的水平应该没有太大的差距。
去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就是两个澳洲人得的。


某些方面强不等于机遇多.

发表于 2007-2-2 20: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同样站在国际化的语境中,只要政府稍加支持,肯定不会落后的

发表于 2007-2-3 13: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2bnot2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2bnot2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Kevin Rudd的选纲也是类似这样的意思,要澳洲的未来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发表于 2018-9-4 21:2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xfc200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xfc200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心凉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9-4 22: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偶系渣渣辉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偶系渣渣辉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xfc2003 发表于 2018-9-4 21:21
心凉了

墙都不扶,就服你挖坟本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Clovelly12 + 4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9-5 08:0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g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g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2000 发表于 2007-2-2 10:17
感觉搞科技研究只能去美国和欧洲大国
澳洲大小了

原文说的是美国的情况。来澳洲的,不是it就是会记。哪里有这么多生物博士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8-9-5 08: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n12345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n12345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高中班里的第一第二两位学霸姐都去的北大生化,那不是一般人能去的地方,后来都去的美国。99%去美国的都不是学生物的。

发表于 2018-9-5 12: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xfc200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xfc200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澳洲没什么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