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小燕子穿花衣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燕子穿花衣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记得二年前和老公登陆悉尼的那一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飞机还未降落我就迫不及待地趴在窗边探视这个陌生的国度――我们打算生活一辈子的地方。那时候的我们并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有的只是一个简单的信念:不管再苦再累我们都会在这片美丽祥和的土地好好生活下去。如今弹指一挥间从登陆至今已是二年有余。回顾过去,一切从零开始的过程是那样令人难以忘怀。今借足迹网这块宝地特记下我们在悉尼安居乐业的足迹。
2004――劳累的一年
我们登陆后,虽被如诗如画的悉尼风光所陶醉,却也被乘六后如天文数字般的生活开销所惊吓。所以找工作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可是就算找labour 工也并不容易。那时我们被房东的朋友――在华人肉店当butcher周赚cash$900的黑民形容为“三无”人员:一无英语二无技术三无力气。不由感叹“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这句俗语真是道透了像我们一样的新移民刚来时的窘境。奈何!
后来经房东介绍,我们到了一南方小城的餐馆打工。一周工作六天,每天至少十小时,其中的劳累可想而知。我的工作是做甜点如caramel, mousse, pavlova, jelly, pudding, fresh cream等。老公从最苦最累的厨房杂工到油锅,执码及做沙拉寿司等,除了炒锅什么都做过。可怜手臂上的烫伤总是旧的未去新的又来。唯一让我们觉得安慰的是餐馆包食宿,开支极少。翻翻过去的账本,最低消费记录在某周为0,平均每周消费也少的可怜(如今开支大收入少再也没有兴趣记账)。所以账本上每周变化的数字成了我们忍耐的动力。
为什么需要忍耐?苦和累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更大程度上是毫无生活质量可言。住在老板租的小House里,我们不能上网不能打电话,到电话亭得走十多分钟。每天都在餐馆和宿舍之间来回,除了工作就是休息,想花钱也没那时间和精力。最大的娱乐就是下班后我们一人一边耳塞在笔记本上欣赏从餐馆打工的留学生那拷来的电影。像《月夜高飞》、《阿甘正传》、《速度与激情》、《TAXI系列》、《佰恩的身份》、《美丽心灵》等等都是在那时看的。
就这样到了年底,在餐馆呆了近半年后,我惊觉我们的青春在日复一日机械重复单调乏味困盹劳累中不知不觉溜过,而我们的大脑却日渐迟钝,语言能力严重退化,别说是英语,就是中文也愈发生疏,说的最多的恐怕就是这几句广州话:“早晨”,“吃钣”,“收工”等。说普通话也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出口成章脱口而出,本来很熟练的成语却要想一想才能说出来。想说句简单的英语更是如鱼刺梗喉,卡在那里就是吐不出来,真是惭愧之极。半年多来除了账上那几个血汗组成的小数字,我看不到我们的收获,也看不到我们的未来。呜呼,这难道是我们想要的澳洲生活吗?
圣诞节过后,我们决定结束这种不见天日的生活,去开创那不可知的未来。
2005 ―― 彷徨的一年
2005年的元月,我们终于又回到了悉尼。虽然与劳累的04说再见时是那样义无反顾,可是我们对于下一步该怎么办却毫无头绪。不过与刚来时相比我们在经济上不再觉得恐慌,花钱时也不再有乘六的习惯(有了收入后这里的基本生活开销并不贵)。另外做了半年苦力后我们更加强烈地感觉到学习英语和技能的紧迫性。可是怎么学,学什么呢?老公不想再做IT,当时我觉得学护士根本不可能(IELTS6.5)。在这种方向不明彷徨不定的情况下,整个05年就是一笔乏善可陈的流水账。
一月份,我们试着找part time 的工作,也开始浏览足迹网。值得一提的是,某天我们在《澳洲新报》上看到一个餐馆招侍应,便电话联系约好时间去见工。到了餐厅大堂后郝然见到原来的大老板(很少露面),辞职没几天我们竟然又到他在悉尼的餐馆申请工作。虽然老板爽快地让我们第二天就上班,但我还是婉拒了,full time 的工作不再适合我们。这个意外的巧合只能使我自嘲和苦笑,我们转了一圈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如果我们本身没有实质性的变化,那么所有形式上的改变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
二、三月份,我开始学车,学英语。考到P牌后买了一辆旧车。
四五月份,我在北区一个香港人开的childcare centre 做了五周的part time工,兼七八个小朋友的中文课。 由于英语太烂,我可是吃尽了苦头丢尽了脸。最糗的一次是在某天的中文课上我表扬某个女孩是 “good girl”, 可我发音不准,将 “girl”发成了“go”,一个中国小女孩马上指出: “not ‘go’, g-i-r-l------ ” 在她特意拖长的声调中,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那天因天气不好不宜室外活动,其他的staff和小朋友都在隔壁房间,恐怕她们又添了一件笑料。我狼狈地看着她,心里恨恨地想:瞧瞧你身边的几个小鬼妹,咱们什么时候学会她们的含蓄和委婉呢,就算我说的再烂,你虽不可能说“good”,但你至少可以保持沉默吧,呜呜。我的原则是与其逃避不如面对。不错,我的英语是不好,可中文是我的强项,现在我教的是中文而非英语。于是我挺直脊梁清了清嗓子对她说:“all right, I study English from you, and you study Chinese from me, ok? 现在请跟我唱《小燕子穿花衣》!”
年中我们经朋友介绍开始在某council做volunteer, 这是一个互助的好机会,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下半年,我们无意中在足迹网上看到了一个招工广告,便开始在一个工厂上班。另外每周到TAFE学三个晚上的英语。那段时间我们上班时是共用一个工作台的同事,上课时是共用一套课本的同学。以后恐怕再也没有这样朝夕相对的机会了吧,呵呵。
在这里要顺便感谢那位贴招工广告后来成为好友的筒子。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在工厂并没有呆多久,但却是我们难忘的经历。这里也有值得一提的事,我们在厂里有一个同事来自孟加拉,英语极好,穆斯林信徒,在Melbourne读完了IT本科后一时没找到专业工作,便找了这份临时工。我们三人常常一边工作一边聊天,天南地北无所不谈。那个男孩的领悟力极强,善于沟通,虽然我们的英语常常词不达意,但不影响交流。而且还常常将谈话当中遇到的生词写下来给我们回家查字典。我们谈到各自的经历,谈到在孟加拉开餐馆的中国人,谈到他在美国读书的未婚妻,也谈到了宗教。他的言谈和心地使我们改变了一些对穆斯林的看法。不过问起他会不会像某些穆斯林教的男人一样娶四个老婆,他却笑而不答,也坚决拒绝说“只娶一个老婆”之类的话,令主张一夫一妻制的我觉得颇为遗憾。而他觉得遗憾的恐怕是未能说服我们信奉他的宗教吧。扯远了。和他聊天几个月,我们的口语有了较大的提高。
到了年尾,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明显增多,网络,报纸,朋友,等等。十一月,我去面试了一个Trainee Enrolled Nurse 的工作,以失败告终。
十二月,老公申请了某单位的trainee,拿到了offer, 定于下一年二月份开始学习。虽然只是Trainee,却是这诸多不顺的一年中上帝给我们最好的圣诞礼物。
2006――安定的一年
2006,可以说我们开始走向安定。
年初,我继续申请Trainee Enrolled Nurse,同时在TAFE报读为期9周的课程, “Access to Nursing”。事实证明这段时间的全职学习是很有用的。我的英语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医学专业单词也学了不少,为以后的面试和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三月份我参加了三个面试,拿到了两个offer。因曾经失败过一次,当时拿到了offer的心情格外激动。虽说我和老公并不是找到了什么高薪高职的工作,但上帝至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使我们知道了自己未来的方向,使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有了学习英语的环境,有了“乐业”的础。与以前在餐馆的工作相比,无论时在体力上还是时间上都是一种解放。无可否认这是我们一次质的飞跃。在此还要感谢几个朋友,感谢他们提供的信息和帮助。
工作落实后我们开始考虑“安居”。三月份我们看了十来处房子,最后定下了一套三房带双车库的townhouse,并且如愿在我开学之前顺利搬家。感谢上帝,我们从此结束了惶惑不安漂浮不定的过去,开始了安定平淡为新家而奋斗的幸福生活。
每个新移民都有独特的经历和不同的故事。为了各位的“安居乐业”,Cheers!
[ 本帖最后由 小燕子穿花衣 于 2010-5-21 17:36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