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疹中医按摩手法
网上看到湿疹的几种按摩方法,可以学习一下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清肺经300次,清大肠100次。 (2)患儿仰卧,家长以拇指和食、中二指对称撮拿百虫穴5次。 (3)按揉曲池、足三里穴各1分钟。 (4)患儿俯卧,家长以小鱼际揉法沿脊柱两侧从肺俞开始向下,沿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到八髎穴、往返治疗,时间约5分钟,同对以指按揉上述穴位。 2.随证加减 (1)湿热型:全身皮肤散见疤疹,患处灼热瘙痒,伴心烦口渴,精神倦怠,大便不畅,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常用手法加 ①清小肠300次,退六腑100次。 ②按揉阴陵泉、三阴交穴各1分钟。 (2)伤乳食型:皮肤散见皮疹,局部有痒感,伴见厌食,肚腹胀痛、大便酸臭,或溏或秘: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 ①按揉中脘穴1分钟。 ②揉板门200次。 ③运内八卦200次。 ④推下七节骨100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以姆指指腹按揉曲池,环跳,阳陵泉穴,每穴操作1分钟。 (2)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拇指、食、中三指捏拿膈俞穴处的肌肉10~20次。 (3)按揉脾俞、胃俞、三焦俞穴各1分钟。 (4)家长以大拇指掐揉足三里、三阴交穴各20次,掐血海穴50次。
按摩方法三 ①分阴阳
部位:掌根横纹部,拇指侧为阳池,小指侧为阴池。
手法:分推法。术者以两手食指固定患儿掌根之两侧,中指托患儿手背,用两拇指自掌后横纹中间向两旁分推。
时间:3分钟。
②清补脾土
部位:拇指桡侧,指根至指尖。
手法:推法,应先清后补。以左手握患儿之手,将患儿拇指伸直,自患儿鱼际向拇指端直推称清法,再以拇指端按压患儿拇指端,使其弯曲,以右手拇指偏峰自鱼际、拇指根、指尖返回鱼际处为补。
时间:共5分钟(即清3分钟,补2分钟)。
③逆运八卦
部位:手掌内,以掌心为中点,作1圆圈,其半径为1寸。
手法:运法。术者以左手持患儿左手,使掌心向上,然后用右手拇指端外侧逆时针方向逆运。
时间:2分钟。
④推掐四横纹
部位:食、中、无名、小指掌面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手法:先推后掐。术者以左手拿定患儿左手,掌心向上,4指并拢以右手拇指桡侧从食指横纹处开始依次到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右手拇指甲自食指横纹至小指横纹依次掐之,称掐四横纹。
时间:推3分钟,掐3次。
⑤揉小天心
部位:掌根部,大横纹之前,阴池、阳池之间。
手法:揉法。术者先以左手托住患儿之手,使掌心向上,以拇指或中指端揉之。
时间:3分钟。
⑥揉外劳宫
部位:在手背,位于第3、4掌骨交接处凹陷中。
手法:揉法。使患儿掌心向下,以右手中指端按定此穴揉之。
时间:5分钟。
⑦揉乙窝风
部位:手背腕横纹中央之凹陷中。
手法:揉法。术者令患儿掌心向下,使手腕向上屈,再以右手拇指或中指揉之。
时间:5分钟。
⑧清天河水
部位:前臂掌面,自大横纹中央至肘横纹中央一直线。
手法:推法。术者以左手持患儿之手,使掌心向上,食指在下伸直,托患儿前臂,再以右手拇指侧面或食中二指正面,自掌根大横纹中央推至肘横纹之中点。
时间:3分钟。
⑨推六腑
部位:前臂尺骨下缘,从肘尖至尺侧大横纹头。
手法:推法。术者以右手食、中二指面自肘尖推至大横纹。
时间:3分钟。
⑩揉风市
部位:股外侧膝上七寸,双手自然下垂,中指尖所止之处。
手法:揉法。术者以右手或左手拇指按在患儿左腿风市穴位,揉之。
时间:2分钟。
注:3个月以上婴幼儿可采用捏脊手法治疗。
治疗时间及疗程:每日1次,每次30分钟,3周为l疗程。如1疗程未获痊愈者,可进行第2疗程治疗,期间不休息,至痊愈止。
附著名的默氏诊疗手册中湿疹的种类
异位性皮炎
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炎性浅层皮肤病。常发生于枯草热或哮喘病人和有这类疾病家族史的人。
异位性皮炎患者常有很多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皮炎与这些疾病有什么联系尚不清楚;某些人可能有对某些不同刺激产生过多抗体的遗传倾向,例如,免疫球蛋白E(见第167节)。
很多情况可以使异位性皮炎加重,如情绪紧张、温度和湿度变化、细菌性皮肤感染以及接触刺激性衣物(特别是毛织衣物)等。婴儿也可因食物过敏引起异位性皮炎。
. 症状
异位性皮炎有时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出现。婴儿可出现皮肤潮红、渗液,面部、头皮、尿布区域、手、臂、足或腿部出现结痂的皮疹。通常在3~4岁时,皮炎消失,但常常复发。年龄稍大的儿童和成年人皮疹常出现(或复发)在一个或几个部位,特别是在上臂、肘窝或窝。
皮疹的颜色、程度和部位因人而异,但都有瘙痒。瘙痒常导致不能控制的搔抓,并触发“瘙痒-搔抓-皮疹-瘙痒”的循环,使病情更加严重。搔抓和摩擦又能伤及皮肤,给细菌进入打开通道并引起感染。
长期患异位性皮炎的人,有时在二三十岁时发生白内障,原因不明。异位性皮炎患者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常常是小范围轻度感染),可能发生严重的湿疹和高热(疱疹样湿疹)。
. 诊断
可能需要几次就诊才能确诊,现尚无异位性皮炎的特殊检查方法。医生应根据皮疹的特征和是否有变应性反应的家族史进行诊断。婴儿的异位性皮炎与脂溢性皮炎很相似,应加以鉴别,因为它们引起的并发症和治疗不同。
. 治疗
尚无治愈方法,但某些治疗措施是有益的。避免接触刺激皮肤的物质可以预防。
皮质类固醇霜剂或软膏能缓解症状和控制瘙痒。然而,特效的皮质类固醇霜剂大面积和长时间使用能引起一些严重的医学问题,特别是婴儿,因为这些药物可被吸收入血。如果皮质类固醇霜剂或软膏无效时,可用凡士林代替一周或更长时间。涂敷凡士林或菜油使皮肤保持柔软、光滑。皮质类固醇短期停用后再重新使用,很可能又有效。
有些异位性皮炎患者发现洗澡可加重皮损,肥皂、水甚至擦干皮肤,特别是用毛巾擦皮肤,都有刺激作用。这类患者不要经常洗澡,只轻轻地用毛巾吸干皮肤并涂上油脂或无香味的润肤剂如皮肤保湿霜,使皮肤湿润。
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羟嗪)有时可控制瘙痒,它有部分镇静剂的作用,可能引起嗜睡,最好是在睡觉前使用。
经常剪短指甲可减少因搔抓引起皮肤损伤和感染的机会。了解和识别异位性皮炎感染的征象(充血、水肿、红色划痕加重和发热),尽早寻求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皮质类固醇片剂和胶囊能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医生只有在顽固性病例作为最后手段使用。这类口服药物能引起生长发育障碍、骨质疏松、抑制肾上腺和引起很多其他问题,特别是对儿童,而且它们的疗效是暂时的。
紫外线治疗加口服补骨脂素(一种增强紫外线对皮肤作用的药物)对成年患者是有益的,其原因尚不清楚。该治疗很少推荐于儿童,因为它有远期的副作用,包括皮肤癌和白内障。
脂溢性皮炎 -
脂溢性皮炎是浅层皮肤的炎性疾病,引起头皮、面部,偶尔在其他部位的脱屑。
脂溢性皮炎常在家族中出现,病情常在冬季恶化。
. 症状
脂溢性皮炎通常是逐渐发生的,引起头皮干性或油腻性皮屑,有时有瘙痒但无脱发。更严重的病例,沿发际、耳后、耳道内、眉毛、鼻梁、鼻周和胸部出现淡黄色或淡红色鳞屑状丘疹。小于一个月的新生儿可出现一种有黄色厚痂的头皮疹,有时耳后有黄色鳞屑,面部有红色丘疹。头皮疹常常伴有顽固性尿布疹。年长儿可有大片皮肤出现较厚的、粘腻的鳞屑性斑疹。
. 治疗
成人 用含二硫化硒、水杨酸和吡硫锌的香波或焦油治疗脂溢性皮炎。通常每隔一天使用一次直到头皮屑得到控制,以后每周两次。治疗必须连续几个月,如果治疗停止后又复发,应重新开始。含皮质类固醇的洗剂也可用于头部和其他受累部位。面部只能用较弱的皮质类固醇洗剂,如1%氢化可的松洗剂。即使较弱的皮质类固醇也必须谨慎使用,因为长期使用可使皮肤变薄并引起其他问题。如果皮质类固醇不能消除皮疹,有时可用酮康唑霜剂。
少儿 头皮有较厚鳞屑状丘疹时,可在睡前用牙刷将矿物油加水杨酸轻轻擦入皮疹,也可每天用香波洗头,直至厚屑消失。
婴儿 用刺激性小的婴儿香波洗头,并用氢化可的松霜剂擦头皮。
钱币状皮炎
钱币状皮炎是一种瘙痒、发炎、顽固性的皮肤病,以小水疱、结痂和鳞屑性钱币形斑块为特征。
钱币状皮炎病因尚不清楚,多发生在中年人,常伴有皮肤干燥,冬季最常见。可在无任何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发生或消失。
圆形斑开始时为瘙痒性丘疹和水疱,后来渗液并形成痂。损害可以泛发,多见于四肢的伸侧和臀部,也可出现在躯干。有各种治疗方法,但没有一种对所有人都有效。治疗包括口服抗生素、皮质类固醇霜剂和注射液,其他药物和紫外线疗法等。
[ 本帖最后由 海边小妹 于 2011-3-15 09:5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