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圆头之旅 (2008-11-7) 仰望星空 · 从新加坡到澳洲----记载我的移民路 「结尾已经更新」 (2014-10-15) doudousg
· 蛋糕入门 -- 葡萄干玛芬 (2010-3-3) datou2z · MIDNIGHT TRAVLE之难度系数3.20C (2007-4-23) poloand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365|回复: 12

ZT 技术人的三岔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7 13: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oyu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oyu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来这个文档是要在大年除夕来写的
可是过年期间总是痴迷于写各种复杂的脚本不能自拔
伴随着无比无聊的春晚,2009年像一次早泄,一下子没了
2010年在漫天的烟火中到了。

写点什么呢

本来是有感于一个事实
什么样的事实呢
大家有没有发现
各种产品越来越好用
越来越稳定

比如db2v9的很多的内存的self tuning
虽然这种self tuning的作用和利弊目前无法看的清楚
虽然我一直怀疑这样的self tuning

oracle的新版本的管理客户端已经更加友好和易用,绝不输于toad和quest.

suse的资深的tcy说,其实现在的suse需要tuning的地方很少了,各种参数在发布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绝大多数的应用的压力的需要。

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was,这玩意越来越皮实,以前的v4的was简直就不是工业级产品
v5像是半成品,v6还software自己crash。
v7终于稳重朴实而且皮实了

朴实皮实的像老家田间的牛粪,可以滋养百草千花,你看,ibm的啥cognas,filenet,tds等等都是跑在was上来提高管理,实现业务功能的实现。
我当时跟王琛说的时候,可怜传统学院派的王琛5秒钟不知道怎么接腔。

那天工信部的项目在ibm实验室测试,我有幸和一个在ibm搞aix搞了10多年,一脸沧桑和木讷的女人聊了会,她亦有同感,在aix61上面,跑应用,
需要调什么内核的机会很少了,基本产品在设计和架构上将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了,比如aio.


我亲爱的兄弟们
亲爱的曾经觉得自己很牛逼的兄弟们
你们觉得有压力了吗
你们觉得疑惑了吗

曾几何时我们擅长调优和疑难杂症的解决,在各用户之间飞来飞去,被各大小软件公司所请,感觉意气风发。

而如今
似乎这一切越来越不需要了。

这就是技术的本身的特点,
技术本身就会取代技术,我们会因技术而成就,也会因技术而被淘汰。

这就是社会的进化论。

不是残酷而只是常态而已。

说到此的时候,tcy连连符合,说开发语言是最典型的例子。

不过回头去看,一切也很正常。

任何产品总要是遵循在产品初期的时候是实现最关键的革新功能,加以时日,关键功能和特性被成熟和稳定,在产品的下一个周期的阶段,产品趋于完善。

我觉得这是任何一个产品的固有的规律。

只是因为软件产品的摩尔定律导致了快速变革和快速的大量的产品缺陷的出现。

这是必然。

忙的快了,难免质量会跟不上。

这样,软件产品早期的那种晦涩的操作和管理和调优手段催生了大量的触类旁通,天资聪颖,刻苦勤奋的技术人群的出现,
比如杰出的我

我们这些人弥补了这个时期的桥梁作用。

但是

斗转星移

一晃眼

java,aix,db呱呱落地都有20岁了

他们长大了,越来越不需要别人的搀扶了。

那么曾经的这些单个的产品高手和现在的大量的普通的技术人员怎么办?

淘汰是肯定的了,

有人日子变得越发的失意落寞是肯定的了

这是必然

没有永开不败的花。

艋軻里面的灰狼哥说:

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像风,遍体鳞伤之后才知道自己原来只是草,大风吹来,我们就随着风的方向倒。

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的人才

如今这个时期是到了2个方向的时候了

1
是架构,我不说架构师,说师太屎。
现在的用户越发需要一个人,
百事通

熟悉底层的硬件结构,从tcp到fcp
从unix到存储备份
从os ha到data remote dr

从db到中间件,到soap,到消息流,
也就是说,
其实现在的it很需要这样的人,对硬件,结构,几个关键产品,主要运行环境都比较熟悉。

单纯的对一个产品熟悉的人已经没有什么市场了,
比如db高手,比如存储高手,
意义还有多少?
东西越发简单,祖国大地有多少兄弟姐妹日夜研究

但是我们经常碰到的问题是,一个项目,经常需要搞一堆人在一起,特别是调优的时候,
一个小屋子往往挤了8,9个人,
各说各的道,
但是都很难说到点上,对事情没有直接的推动
需要的是这样的百事通的人,站在项目的高度,知道如何迅速将各个产品串通在一起,迅速地实现业务的需要。

但是这样的人,在ibm也是凤毛麟角。

这就对大家提出了一个挑战,
不仅需要深度,同时还需要宽度。

2
真正的深度

这不是一般的深度
要能够洞悉代码,东西组件的实现,最好能将程序反编了,顺便写点外挂。

熟悉和精通在这个时代和时期已经索然无味,需要的就是直接地明确地看到程序的实现

这也是我自己的一个愿望

搞得时间长了,自己都能估摸出来产品底层应该是如何实现的,应该是什么的考虑和机制,
也在实战中验证了我的很多的估计。

但是就是很渴望在程序的代码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和得到验证。

偷窥总是快感的和成就感的。

看到了,理解了,咋自己在来个pack,整个增强版或者终极版,那才是非同一般意义的成就。

中国人口众多,假如大家现在都不需要为房子烦,大家都不浮躁,
都能干点自己想干的事情

那么你偷窥一点整理点资料,我研究一点整理出来
代码多,目前也架不住中国人多

但是有多少人真正钻进去了吗?

上次我跟tcy说,linux,全国潜心的人有1000人吗?

中国的it我觉得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就是中华奋起hack美帝国主义

站在他们的尸体上,扛起我们的五星红旗

整出我们自己的db,unix,备份,dr,等等

前两日和华为的兄弟聊天,

他说他们以前经常用ibm的aix来跑应用

以前一年怎么也是几百台

但是现在锐减,非常少

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huawei自己制造刀片,自己采购cpu,内存,自己设计和测试,

这样他们的应用都是尽可能跑在华为自己的刀片上了,

这一下,一大部分的成本主动权就收回来了。

其实这个世界很简单


看准了就去做

尽量玩的开心点而已。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5 收起 理由
porcorosso + 2 感谢分享
乱码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12-7 13: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lao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lao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过年的还写什么脚本, 很失败的一哥们。

而且有一定程度的精神分裂。

鉴定完毕。

发表于 2010-12-7 13: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乱码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乱码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华为的确在海外干的不错.

特殊贡献奖章

发表于 2010-12-7 13: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r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r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是说it人有两条路
一条是万事通
一条是专一门?

这跟没说有什么区别

发表于 2010-12-7 13: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乱码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乱码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kr2000 于 2010-12-7 14:40 发表
是说it人有两条路
一条是万事通
一条是专一门?

这跟没说有什么区别


先专一门,再万事通

发表于 2010-12-7 13: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airla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airla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kr2000 于 2010-12-7 14:40 发表
是说it人有两条路
一条是万事通
一条是专一门?

这跟没说有什么区别

I bet we were fun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12-7 13: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北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北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没看懂
这文章写的真不像是搞技术的人

发表于 2010-12-7 14:22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完

此文章由 canfl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nfl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就想去抽烟 too boring....

发表于 2010-12-7 14:28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是 dtbdtbdtb 有点意思...

此文章由 koyu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oyu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emote mirror就像要孩子一样,想着美好,真正操作起来麻烦大的很。
从未耍过remote mirror
但是对其并不陌生,
玩san是从2000年开始的
玩具体产品是从2001年开始的
记得我在2000年夏就在友谊宾馆的贵宾楼就策划举行过san的技术研讨会。
那个时候呼呼啦啦来了100多人,可是我真是不理解我的傻逼的港怂老板说了些啥。

那个时候看的资料都是从IEEE和brocade和ANSI还有FCP project网站下载的各种文档。
可是看了还是很晕乎,因为你根本看不到任何很细节的很产品实现化的东西。

看到的还是关于SAN的介绍,必要性,和前瞻性的文字,
也许那个时候还是因为太早的概念。
那个时候已经有厂商提出了infiniband的概念和设想,可是时至今日,还是没有infiniband的产品化。

那个时候我们看见的存储界的东西就是adaptec,lsi,qlogic,emulex,brocade,vixel,atto,ami,mylex,
为什么我不提emc,adic,hitachi,
是因为我始终正是这些小厂商才真正地推动着技术发展的节奏
才是这个舞台上面活力无限的希望力量。

后来的什么emc,hitachi等等我只是认为是种阴险的产品奸商。

那么至于在后来的什么的ibm,hp,san就是很简单的oem贴牌做法,
完全没有什么惊鸿一瞥,艳惊四座的革命和表现了

但是
还是要承认ibm在现代it发展中的作用
它在存储的san,infiniband,技术中还是联合seagate,hitachi,brocade做了很多贡献
尽管它迟迟坚守它自己的ssa而慢慢地进入san
但是并不影响我对它在这方面的肯定

就如同它后来大力搞的xml一样
尽管有着它自己的商业考虑,但是另外的方面确实是有益于人类。

比如它的thinkpad虽然贵可确实是好东西。

在2000年的时候,在中国实际距离san还很远,那个时候全市scsi的天下,
就是adaptec,lsi,ami,mylex的天下,
他们统治者scsi io的传输和管理和raid的产品化实现。

在那个时候,有朋友就仿制了adaptec,发了一笔
那个时候pdf还hack了英文版的adaptec,但是他坚持说自己没有挣钱。

那个时候是国内的存储的大快朵颐的时候,
那个时候存储就是技术,
那个时候能在aix,linux,solaris,hu-ux下面能把存储自如mount和文件系统空间的人还是很少的。
那个时候,就是同有飞忌腾飞的时候
那个时候有个姓李的大姐就是卖hdd也做的不错,也在敏锐地关注这个市场,后来去了英国求经,后来就不知道怎么样了?

那个时候我去曙光谈事情,他们的一个已是白发的老人捧出一个模组跟我说:
我们已经做出来了scsi 阵列了。

我并不怀疑这个事情,我始终没有觉得那是个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我们可以轻松地去raid组织网站和ieee,去查下raid的基本算法和实现和代码

所谓的厂商,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如何包装和忽悠。

利润的如同新鲜的血液的味道引来贪婪残酷的鳄鱼。

到了2001年,ibm oem了lsi的产品。

ibm开始了将存储像大白菜一样卖的模式。

国内的存储厂商进行维护的封闭的讳莫如深的存储市场忽然倒塌。

谁都无法阻挡ibm的搅局。

在2001年,我想ibm只是搅了局,但是没有挣到钱。

这个时候我开始看到了很具体的san的产品实现了,
就是hba+switch+array

上层那个时候还看不到什么具体的软件增值,

哦,有个ibm tivoli sanergy牢牢地卡着国内媒体的存储的资产管理市场。

那个时候我们能看到maping实现san的安全和私有的特点。
什么segment size,cache,mirror cache则是性能和准确的权衡实现。
tivoli sanergy则是在高带宽的fcp协议上的数据资产的共享。

那个时候的ibm的storage manager做的非常简陋,当然,那个时候java也是刚刚起步。

那时闲来无事,把storage manager的代码读了一遍,读完之后的感觉就是ibm的这些工具咋写的这么烂呀?

我想我是那个时候对光纤卡的研究比较深入的一个人了,当然我不否认大洋的几个兄弟也是很强的,
当然那个时候的edi的孙磊钻的也很细,

2001年初还有一件事情值得注意,就是lto的产品来到了中国,
我记得那个时候,李伟拿着这些东西挨个去联想浪潮方正谈。

2002年之后,san的产品线上面没有新的只是升级,
就是速率和带宽的升级,
然后就是处理器的升级
其实我始终觉得仅仅是处理器的升级就够了
但是厂商总是喜欢着重将外形整的很神秘和玄乎
形成一种伪科学的暗示

这也是忽悠,

想当年2001年的ibm的fast200只能跑45MB
那个时候scsi都到了160MB了

我觉得就是处理器的问题,或者就是控制器的主板的限制,这种限制我始终觉得是软限制而不是硬限制
wxm说的好,就是我用烙铁焊个出来,也不可能这么慢。

这就是奸商的策略。
一点点放。
狠狠地挣,
可惜了我们白花花的国家财富。

后来就是fast 500,600,700
带库从开始的lto1开始到lto2,tlo3了

这是历史

历史在那个时期之前的这些厂商的实验室里面已经ready

但是估计在厂商的联合密谈的桌子上面,已经
谈好了我们所能接受到的速度

就像当年的雅尔塔会议

可怜的人们还在欢呼高科技的对我们的生活的改变

其实殊不知这些改变应该来的更早和更便宜。

这就是真相。

后来我看到的事情是
emc 来了,这是个流氓

hitachi来了,也不是个什么好货。

大洋的哥们对adic和hsm的研究非常具体和深入了

后来我自己拆了很多ibm 358x磁带库,
一度执迷于小日本的电机的精确和内部系统的流转的实现

后来对tivoli非常熟悉了

后来最惬意的事情是配好了tsm之后

我就是竖起耳朵听着声音来在脑海中重现带库内部正在发生的一切的动作。

这就是掌握的快乐,
就像纵横四海上面,发哥和荣国在精确掌握的前提下,谈笑间就把画偷到手了
那种样子老牛比了。

在后来,
就是我的哥们成功仿制了了qlogic,实现了个人的财富的积累,
但是总是被qlogic带着北京工商过来查,
我哥们非常郁闷和愤懑,
因为这是复制不是剽窃。

所以他买车的时候,就是买了奇瑞,说看到美国人就烦。

这个哥们还是厉害的,复旦的,

直接自己看了看fcp的协议和一些国际组织的资料

在linux上做了个核,实现了fc-scsi的桥接器,

我真诚地祝他早日成功,

要知道我当年从美国进口atto 的fc-scsi桥接器的时候,卖给了一个大学,可是花了小10w呢




后来的san我就不怎么关心了,

后来的注意力全在ibm的几大家族的软件上了。

在后来,ami 被lsi收了,
ami这个公司很奇怪,标准得技术性的公司,对底层技术研究特别深刻,
做出来的产品很好,健壮,兼容性特别好,
那个时候村里面都喜欢卖他们的产品,
我通篇读过他们的各种技术资料,资料写的也很好,不掖着藏着的,
有意思的是,他们是个私人公司,那个时候lsi是芯片,预估到存储市场火爆的时候要来了,
就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将ami给收购了
于是从此lsi就有了存储的具体的产品,就是现在的ibm的fire ayyay的全线的产品
然后就是mylex 被ibm收了,关于这个事情,benson的肥肥的双手一摊说:
ibm只能买mylex了,他不能不买,买也就只能买剩下的mylex了。
那个时候,听这些分析很有意思,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立志要耍专业,
尽管今天悲哀地发现,在中国,就是关系第一。
ibm买了mylex我看没什么太大的表现,因为那个时候mylex也是玩raid的一个角,可是Ibm买了它之后,没有延续它的产品化,
反而在光纤这里oem了lsi,然道ibm买mylex就是为了买它的对raid的理解和掌握?
ibm 的hdd部门甩给hitachi了,lsi专门给ibm做oem了
物是人非了

adaptec那个时候几乎垄断了全中国的scsi的adapter的市场,
引得村里的一拨人成天成宿想着如何hack了adaptec,
但是后来英勇无比智慧的中国人民终于hack了,功能相仿,外观一样,但是就是成本便宜,而且利润留在了中国,
那个时候,让pdf和benson来分别,也很难分辨谁真谁假。

中国的山东的一个厂商救了adpatec一把,买了他好多东西,让adaptec又了个大发展
后来adaptec又和promise搞了把啥交易就不清楚了
俱往矣
数路英雄会战江湖,大家都是靠自己的产品和技术,
这和国内大家都是拼幕后关系完全是对比
俱往矣
最近又因为一个项目搞起了remote mirror了

试着去玩了玩,感觉还是比较简单的

就是在存储设备层面上做了做镜像,

其实严格来说就是lun层面的事情。

相当于左右2边,就是生产和灾备边都是王八,
但是灾备的王八完全是生产王八的克隆

我是说这2个lun上面的数据的block是一模一样的
就是说是2个完全一样的vg对于aix来说

所以来说,就是灾备啥存储设置都不要做,就等着来importvg了

当生产向灾备切换的时候,就是imortvg和mount新文件系统空间就可以使用了。

再切换回来的时候,就是将相应的vg重新varyon和相应的文件系统空间重新avryon了

但是只是存储层面的技术是完全不够的

灾备系统其实就是以存储技术为主的生产系统的异地再建

所以,你需要去重建你的db系统,你的中间件系统,你的前端的应用实现,你的相关的配置

总之,你存储的miror是很容易的,但是应用的随之立刻再用确实需要设置很多细节的事情

所以我感觉,remote mirror就像生孩子,一怀就怀上了,但是后面的事情就复杂了,所谓10月怀胎,
生和养就更加复杂了

感觉remote mirror其实就是dd
或者严格地说就是策略地dd

我感觉仔细研究下,我觉得我也能整个这玩意。

这种容灾?
和软件产品本身的容灾的比较?
比如dataguard和db2的hadr

估计在10w级的和几十w级别的交易量的时候,还是有区别的,

我估计在大交易量的时候,这种底层的remote mirror的系统在灾备启动的时候肯定会很快

不用说,dataguard和hadr就没有办法这么快了,毕竟你要前滚呀

但是另外的问题是mirror就一锤子买卖,生产这里错了,灾备就是错误的,无法回退
作为补救,我觉得就全靠备份和基于archivelog的until time和rollforward了

反正是麻烦事情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小交易量的系统,10w交易量下的系统

买硬件级别的什么remote mirror或者emc那些昂贵玩意就是不懂和乱花钱了!!!!

发表于 2010-12-7 14: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egotoo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egotoo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感觉是牢骚。
不过确实静不下来搞东西。

发表于 2010-12-7 14: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uyangc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uyangc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哈哈哈,这是传说中的梨花体么。。。lz你真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12-7 14: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ih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ih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oo deep

发表于 2010-12-7 15: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dcway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dcway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正好2000, 2001年的时候,我也在搞存储和备份,有些同感啊。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