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y 沈中明 William Shen 地產商持牌人
http://www.hlweekly.com.au/content/view/4674/311/
在这一期地产论坛, 我要向读者们介绍一位份量的华人地产投资成功人士。
筆者與杰夫(右)
杰夫·刘Geoff Lowe 眞实的中文名叫刘国兴,是澳洲出身的华人(Australia Born Chinese)。
父母亲早在一九四0年就从广州移民来澳洲了。 起初,他父亲开了一间水果店,主要出售香蕉。母亲是家庭妇女,照顾弟兄三人。杰夫在小时候还能讲一些简单的广东话,但后来工作忙,都忘了,现在讲得是一口地道的澳洲英语。杰夫父亲后来在Campsie区经营中餐馆。杰夫与他二兄弟从七岁起就在父亲的中餐馆帮忙,一直到十八岁。杰夫在Canterbury Boy High School上中学,后来进入大学。弟兄三人都是学医的,但杰夫没有在医学界实习和发展,却改行学电脑。因爲七十年代初电脑是一门新兴的热门科学。杰夫毕业后开设了澳洲第一家电脑公司,专做Modem。杰夫继承了华人的传统,喜欢自己做生意,又与人合伙做中国杂货批发,同时还在唐人街经营首家华人肉店,晩上又在TAFE做兼职敎师。
杰夫热衷于地产投资,但他的首次地产投资并非那样成功。早在1978年,他在昆士兰的Sonny Bank买了一块地,但是空地没有任何收入,反而要支付许多杂费,不久后只能出售。杰夫最早的地产投资啓蒙是阅读了一位美国人写的"How to make 3 million dollars in Real Estate"- "怎样在地产上赚了三百万"。后来又认眞阅读了Robert Kiyosaki"穷爸爸富爸爸"(Rich Dad & Poor Dad)。从书本上和实践中, 杰夫获得很多啓发,因此在地产投资上颇有成就。
杰夫现拥有的地産,除了民用住宅外,有写字楼、商铺、购物中心、市中心车库等。他的租客有 超市、医疗中心、各种零售店等。他从事地産投资四十年,是我们华人在澳大利亚地産投资界的老前辈和成功人士。
以下是杰夫个人地产投资的一些经历与体会:
1.要想在地产上赚钱,必须要利用杠杆作用-向银行借贷。
2.要购买多间公寓房屋(Apartment),原因是如果用所有钱买一栋大住宅(House)风险较大。拥有多间公寓,风险就大大减少了,因为租客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跑掉,你的房租就分散在多个租客身上了,这样就不可能"吊死在一棵树上"了。租客越多,风险就越少。
3.我从书本上学到,如果开始投资地产,必须要从民用地产开始,不可以从商业地产开始。因为商业地产回报虽高,但风险更大。商业地产颇受大经济局势的影响,没有经验和实力,难以把握。
4.我购买的物业并不是位于便宜的地区,而是比较有档次、有发展前途的地段。
通过银行借贷投资地産,一定要有稳定的收入来维持。起步时,困难最大,因为手上没有资金周转。可以説那时所有的收入都放在房産里了。
那时候我白天做生意,晩上敎书,非常辛苦, 但眞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手上没有现钱周转。投资地产需要有现钱,因此我不得不打几份工。贷款投资地産的好处是能在税务得到优惠,所以我的财务师称我为Mr Negative Gearing-"负资産先生"。对负资产投资必须要注意,购买时,可以是负资产( 指投资时是亏本的),但今后会有升値的可能。不能总是"负资产"。投资最终的目的是"在最后出手时一定要有资产升値"。我花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是寻找那些具有增値潜能的地産。你不能没有任何挑选的来购买。
我认爲应该先投资公寓房。但有许多人说要先买House住宅,因为有土地在上。这我能够理解。但是购买House住宅,资本相对大。而且租金收入要比公寓房少得多。土地增値是由"通胀"来决定的。因此House住宅升値较慢。我一开始也没有钱买House,所以我买了公寓房。
我还买了许多楼花(Off Plan)。买楼花之前,你要先做调查,否则会有风险。要对所买的地段有深刻的瞭解,知道过一二年后会有增涨。而且要买小型建筑地盘上的公寓房,不要买一下子建造许多的公寓。因爲小型建筑地盘上的公寓房容易涨价。 房屋多了,就难以升値。比如前几年我的孩子在Wahroonga 区一个小型开发地盘上买了四套楼花, 45万一套二室一厅的公寓房,到造好成交时已涨到60万了。建造少,卖完后 就没有了,若想要就得买转手货,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我所选择的公寓房地点都是这样的。那时有许多人买楼花,等完工后出售马上赚钱, 而且那时还没有资产增値税。但是我就没有这样做,而是出租这些公寓房,用房屋裡的增値部分(equity)再去贷款,又在墨尔本买了三十套公寓。那时墨尔本的公寓房只有悉尼的一半价钱。我后来又买下一栋大楼,然后去市政府申请分契公寓。在一般情况下我不会卖掉地産,只有遇到经济危机时,我才会卖掉部分减轻负债。经济危机来时,我当然也受到冲击,有时不得不强迫出售。但是我没有亏钱,因为这些资产买得早,所以还是赚了钱。
所以"时间"很重要 - 进入的时间和出手的时间都非常重要。经济危机一般出现在当银行利息向上攀升时。这是个信号,作爲投资者,应该时时留意。
有些人虽然拥有许多地产,但债务也高,而且没有很好管理。当经济危机来临时,就难以抵挡了。在澳洲历史上几乎没有民用地产下跌10%以上的记録。1981年,澳洲经济大萧条,我手上还是握有民用地产。我所经历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是1991-1993年,那时失业率百分之十以上,官方利息高达17%,商业地产利息超过20%,许多人闻风丧胆,根本不敢涉及地产。幸运的是我所买的地产较早,到萧条时租金已经上涨了许多,同时我还有其它生意及工作支持。那时也是买进的最佳时侯。我在Bondi Junction看中了一栋被银行拍卖的商业楼宇,楼下有五百五十平方米的商铺,上面有二佰五十平方米的商业用房。我以880,000买下,平均每平方米只有一仟一佰元。现在该屋业净租金每年就有40多万。那时也是最好的谈判时期,我手上也没有多少现金,就与银行谈判,最后以8%利息贷了许多款,因为那时银行也想儘量清除手中的破产地盘。
在澳大利亚,地产发展很稳定,其中有几大原因。首先,不像美国那样有"不追索法"(Nonrecourse条例)。在美国,投资人破产后银行不能追索投资人背后的财富。而在澳大利亚,个人破产后,银行或法庭可以追索到你身上一分钱都不剩为止。这一条例就加强了投资者的责任心。这非常重要,使许多人不敢妄然投资,必须三思后行。其次,澳洲银行控制紧,现在没有100%借贷。商业地产借贷控制更加严格,这对澳洲地产是有保护作用的。
我给初投资者的忠吿是先把自己的住房买好,建立一个良好的民用地产投资组合,然后再进入商业地产。但是对于那些自用的商业地产,我建议买得越早越好,不要去付租金,而是付利息。这样你在做二笔生意,一笔是现有的生意,如移民代理,财务,律师,零售等;另一笔就是"无形"的地产生意。若干年后,这无形的地产生意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千万不要低估付租金与支付银行利息之间的区别。对借贷的处理,也是一项策略。在一开始时,当你只拥有一二个房産时,你可以借贷90%左右。但是随着地产增多,应该把借贷减少到60-70%。当进入商业地产,应该保持在50%左右,否则风险很大。当你借贷90%时,是你的最危险期。
我们华人有生意头脑,能吃苦耐劳,克勤克俭,很适合地産投资。只要认眞摸索,抓住机遇, 坚持不懈,人人都能在地産投资上获得成功。
[ 本帖最后由 patrickzhu 于 2010-5-3 12:16 编辑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