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老宝马换保姆车,买车记(更新上图在一楼) (2011-12-10) 七月 · 在你的巴黎,我终于把你遗忘 (2004-12-18) 妖花痴艳
· 入门烘焙一周年:说说发酵那点事儿――凝凝的天然酵种养育日记(sourdough与老面) (2011-6-8) feicunzic · Ballarat金矿之旅一日游记 (2006-10-23) 澳洲的心灵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2288|回复: 11

《存活、生存、生活-----如何教育孩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30 16: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eltel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eltel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存活、生存、生活-----如何教育>>


首先,需要给出概念的定义。

存活(survival)---是指在逆境或者残酷的环境中活下来。比如,在干旱贫瘠的山上种植樱桃,一万棵树苗只有两棵活了下来,这“存活率”就是五千分之一。唐山大地震、南京大屠杀、毛泽东时代的地富反坏右,活下来的人都属于“存活率”很低的幸运儿。

生存(living)---是指虽然有死亡威胁,但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大,只是活得无比艰辛。

生活(life)---在生存的基础上,享受着广泛的乐趣。

在当今的中国,由于孩子们的家长大多经历过了“生存”竞争甚至在大饥荒年代勉强幸运地“存活”下来,对于自己下一代的教育第一考虑的是要让孩子有“生存”本领。根本不去考虑孩子们“生活”层次的内容。

要让孩子有“生存”的强大本领,就要训练他们去集中思想、去专注。

但是,一旦头脑非常专注就变得很少有觉知了。觉知是指有意识但并不集中的头脑,觉知是对正在发生的一切的一个意识。专注就是屏弃专注对象以外的一切东西,这是一个头脑狭窄化的过程。

狭窄化是生存的需要。

儿童一开始是不集中的,他们的意识是向各方面敞开的,任何东西都在不断地进入大脑而不被屏弃。儿童敞开着一切感觉,每一种感觉都被纳入到他的意识中。儿童的还没有被制约的头脑是一个流动意识──一个感觉的流动。

成功的代价:

孩子的头脑一旦狭窄化了,他/她就会变得特别意识到某一样东西,而同时对其他事物毫无意识。头脑窄化得越小,在中国的升学体制下,就越能取得“成功”(考上名牌大学),就会变成一个“特殊人才”,将来变成一个“钻洞”的专家。

但结局便是:你钻洞钻得越深,你的意识就越少。

生存没有享乐的原因:

狭窄化是“生存”的需要。一个由于应付“生存”竞争的原因而使头脑高度狭窄化了的个体是无法使用一个完整的头脑的,大部分就会变成无意识。作为未曾发挥的潜力、未曾利用的可能性、未曾经历的冒险,余下的这个无意识部分将永远在那里被封存。

这样的所谓的在某一方面的“天才”无法享受他人所能享受的乐趣。

如果从功利的角度看,这样的人才就成了一个“螺丝钉”,或者没有任何享受功能的机器人。只有当潜力、无意识得到发挥时,他/她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所以,这些“成功者”由于窄化了意识,而屏弃了头脑本来具有的许多能力。

中国科技大有个少年班,就是经过极端窄化培养出来的、具有极强“生存”能力的、不知“生活”为何物的机器人。说他们有“极强生存能力”是指别人考大学考不过他们。在中国,考不上大学意味着没有前途,等于失败,群众眼里的废物。

今天,他们当中有的成了隐居山林的和尚,有的发挥了潜能成为不怎么天才的、但具有“生活”能力的正常人。但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当父母的,为何剥夺孩子上中学跟伙伴们踢球、滚铁环、捉迷藏等等孩子们能享受的娱乐?你怎么知道如果孩子跟其他人一同念完中学再上大学就成不了大器呢?其实,这些父母是极端自私的,为了自己的虚荣---在同事面前有面子:看!我的孩子上了少年班,而剥夺了孩子有个美好的童年的权利,甚至让孩子悔恨终生,到头来孩子的潜能并没有被利用。

要懂得利用潜能:

决不能把窄化了的头脑当作全部的头脑。头脑的狭窄化,是一个人“生存”的手段,但不是“生活”的手段。生存不等于生活。从人才学角度看,今天的顶尖人才、大师级的人物绝不能靠通过给孩子头脑过分狭窄化而实现。

因为创造力的源泉来自于被压抑的部分,也就是无意识的部分得到了充分利用。而只有这样,人的创造力才能发挥出来。化学家获得物理学诺贝尔奖、物理学家获得化学诺贝尔奖的道理就在于此。

作为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懂得生活,决不是培养成一部只会挣钱的机器。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尽量不被高度狭窄化,要比狭窄化后的成人再训练容易得多。

今天的社会,虽然还处于“生存权是基本人权”的为“生存”而竞争的时代,但是,拥抱“生活”将成为“生存”本身的内容。一个不懂生活的书呆子将面临“生存”的处境。只知道算数学题,没有与人沟通的技巧,不仅“生存”有难题,甚至会在“存活”与“生存”之间挣扎一生。

中国培养不出大师极的科学家、思想家,不仅仅是教育经费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政府所面临的思想解放问题和政治体制问题,家长对孩子从呀呀学语开始就使其头脑高度狭窄化本身就足以保证孩子们长大后只能是:贪官污吏的坯子、做“人上人”的精神病患者、金钱的奴隶、没有独立思想的教书匠、或者只会编程序的电脑民工、只知道钻洞的科学家---究其一生,科学也只不过是混碗饭吃的饭碗。

只有看到到处都是诙谐幽默、知识广博、宽宏大度的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律师、政治家的那一天,我们的教育才算成功了。

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各国的教育学家都有很多论述,英文里不少这类知识。而我们国家,甚至在海外的第一代华人,确实应该在“如何教育孩子,让孩子不变成名校出来的会挣钱的机器而是能享受生活”这方面反思了。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11 收起 理由
BNE + 3 感谢分享
tiehan + 3 佩服
zuozuo + 3 有一定道理。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1-30 17: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是原创吗?

发表于 2010-1-30 17: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yl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yl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写得很不错,多谢

发表于 2010-1-31 00: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miletolif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miletolif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深度。

发表于 2010-2-1 13: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eh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eh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说得太好了

发表于 2010-2-1 22: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川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川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赞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2-3 19: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eltel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eltel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光口头表扬没实际行动,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0-2-5 14: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uozu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uozu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一定道理,可是落到实处,对待孩子的心不在焉,是任其发展,鼓励发散式思维,还是教育孩子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呢?

发表于 2010-2-8 12: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ngp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ngp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teltell 于 2010-2-3 20:24 发表
光口头表扬没实际行动,


楼主是原创吗?
流浪 - 流动的浪漫
地球村体验之旅,每日进行中...

发表于 2010-3-10 03: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eh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eh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再顶一个

[ 本帖最后由 tiehan 于 2010-3-10 05:04 编辑 ]

发表于 2010-3-10 08: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猪猪的宝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猪猪的宝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very good!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3-13 08: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iv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iv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抄来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