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老朱进军面食之 - 葱油花卷 (2008-11-23) patrickzhu · 悉尼筒子喜欢住哪儿?请大家友情参加,优秀建议,一律加分鼓励 (2005-2-1) albertzhou
· 先看图,再说话-越南 柬埔寨自助游(照片贴完,文字添加中) (2009-5-28) patricb · 小安周末厨房---美味辣焖牛腩 (2009-3-28) aitingwang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942|回复: 35

两颗中国卫星可能完成了一大创举- 卫星太空加油 [复制链接]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25-7-14 11: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oodywu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oodywu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两颗中国卫星在距地球两万多英里的高空实现会合,分析人士认为这是首次高轨道轨道加注尝试

-----

距离地球表面约3.6万公里的高空,一幕前所未有的场景正在上演。“实践二十一号”(SJ-21)与“实践二十五号”(SJ-25),经过一系列精准的轨道机动后,悄然靠近,最终在地面望远镜的视野里融合成了一个光点,并已保持这种状态数日之久。

全球的太空分析师屏息凝神,他们普遍认为,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交会,而很可能是人类首次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进行的在轨加注。通俗点说,就是一次“太空加油”。

----
太空黄金地段的“续航焦虑”

要理解这次事件的重大意义,首先需要了解一个概念:地球同步轨道(Geosynchronous Orbit)。

这是一条非常特殊的轨道,位于地球赤道上空35786公里处。运行在这条轨道上的卫星,其环绕地球的速度与地球自转的速度完全同步。从地面上看,这颗卫星就像被“钉”在天空中的某个固定位置一样,纹丝不动。

这种特性使其成为通信、广播、气象监测以及军事战略预警卫星的“兵家必争之地”,是太空中最宝贵的“不动产”。然而,即便是这些价值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的“天之骄子”,也有一个共同的“阿喀琉斯之踵”——燃料。

卫星在轨道上调整姿态、变换位置,都需要消耗燃料。一旦燃料耗尽,无论其电子设备多么先进,它都将变成一堆失控的太空垃圾,任务就此终结。如何为这些昂贵的资产“续命”,一直是世界航天大国的核心难题。而中国的这次尝试,正是要攻克这个难题。

----
“清道夫”与“加油机”的相遇

这次事件的两位主角,本身就大有来头。

实践二十一号,于2021年发射,早已名声在外。它曾精准地捕获了一颗报废的中国北斗导航卫星,将其拖拽到更高处的“坟墓轨道”进行处置,随后又返回了拥挤的地球同步轨道。当时,官方称其为测试“空间碎片减缓”技术,但外界更愿意称它为“太空清道夫”或“太空抓手”。

实践二十五号,今年1月刚刚发射,任务目标则更为直白。据其研制单位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透露,它就是为了“验证卫星燃料补给和延寿服务技术”而生的。可以说,它就是一艘名副其实的“太空加油机”。

如今,“清道夫”遇到了“加油机”,故事的走向不言而喻。外界分析认为,SJ-21在之前的大范围机动中可能已燃料所剩无几,而SJ-25正是前来为它“续上”燃料的。

----
一场被全程围观的“猫鼠游戏”

然而,这件事远不止一次技术验证那么简单。这项技术,在航天领域被称为“两用技术”,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和平时期,它能为己方卫星延寿、拯救故障卫星,是效益巨大的“太空救星”。但在特殊时期,一个能给友方卫星“加油”的航天器,理论上也能悄悄靠近对手的卫星,进行捕获、干扰,甚至使其失效。

正因如此,这场发生在3.6万公里高空的“合体”,正被另一双眼睛死死盯住。

美国太空军的GSSAP(地球同步空间态势感知计划)卫星,就是专门部署在这一轨道上的“太空巡警”。它们的任务,就是在轨道上四处巡弋,抵近观察别国的航天器。此次事件中,就有两颗GSSAP卫星移动到了SJ-21和SJ-25附近,试图一探究竟。

这早已不是第一次“猫鼠游戏”。已退役的美国太空司令部副司令约翰·肖中将曾透露,GSSAP卫星在尝试靠近中国卫星时,对方往往会迅速机动规避。“我们飞GSSAP的方式像慢悠悠的飞艇,”他无奈地表示,“中国人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今天很容易就能躲开。”

而这次“太空加油”的潜在成功,将彻底改变游戏规则。肖将军担忧地说:“如果明天他们能够随心所欲地加油,并进行更动态的操作,那么他们机动的边际成本就会变得更低,而GSSAP面临的挑战将变得更大。”

----
中国迈出关键一步

事实上,在轨服务并非全新概念。美国的诺格公司此前已成功发射过两颗“任务扩展飞行器”(MEV),它们与燃料耗尽的商业通信卫星对接,利用自己的发动机“推着”对方继续工作,成功延长了其服务寿命。

但这与中国的尝试有着本质区别。MEV好比是“搭把手”,它只能提供推力,无法传递燃料。而SJ-25所要验证的,是流体补加,也就是像加油枪给油箱加油一样,将燃料(通常是肼和四氧化二氮)从一个航天器精准输送到另一个航天器。这是技术上质的飞跃。

根据商业卫星追踪公司的数据,SJ-21与SJ-25在6月13日和6月30日曾有过两次短暂的“合并”,但几小时后就分开了,这可能是对接前的演练。而从7月2日开始的这次“合体”,则持续了超过五天,这极有可能是正式的燃料加注过程。

----
悬念落地,只待最后一步

当然,由于距离遥远,地面望远镜无法看清那个“融合的光点”,100%确认物理对接和流体传输是否成功。除非官方发布声明,否则最后的谜底,将在两颗卫星分离的那一刻揭晓。

届时,全世界的目光都将聚焦于实践二十一号。如果它在分离后,开始执行大幅度的轨道机动,像一辆加满了油的跑车一样,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自由驰骋,那就证明这次“太空加油”取得了圆满成功。

那将意味着,中国在解锁“动态空间作战”能力上,迈出了领先美国一步的关键棋。而一个拥有了“无限续航”能力的太空机器人,未来将在那个拥挤又至关重要的轨道上扮演怎样的角色?这,将是留给整个世界的新悬念。

来源:
https://arstechnica.com/space/20 ... -of-reuse-in-space/

Stephen Clark
发表于 8 July 2025
不是在旅行, 就是在Plan 旅行中。。。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25-7-14 11: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oodywu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oodywu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woodywup 于 2025-7-14 14:54 编辑

总结一下
- 中国两颗卫星对接成功后,已保持这种状态数日之久
- 实践二十五号卫星的用途就是验证卫星燃料补给和延寿服务技术, 太空加油
- 中国这方面已经领先美国太空军
- 美国太空军GSSAP卫星靠近监视中国卫星,中国卫星变轨躲开
- 一旦证实太空加油成功后,中国“动态空间作战”能力将大大增强

实践二十五号在此之前已经有了第一例成功操作了。
2025年2月20日,实践二十五号在地球同步轨道, 通过机械臂以0.02毫米精度为即将退役的北斗G7卫星加注143公斤推进剂, 使其寿命延长8年。
不是在旅行, 就是在Plan 旅行中。。。

发表于 2025-7-14 11: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独照峨眉峰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独照峨眉峰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独照峨眉峰 于 2025-7-14 11:39 编辑

"美国太空军的GSSAP(地球同步空间态势感知计划)卫星,就是专门部署在这一轨道上的“太空巡警”" --灯塔还是强,太空警察都有

“美国太空军GSSAP卫星靠近监视中国卫星,中国卫星变轨躲开” ----------中国竟敢躲避警察巡检,肯定是做贼心虚了
在座的各位

发表于 2025-7-14 11: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coop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coop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请教这过程大致有什么技术含量?谢谢。

发表于 2025-7-14 11: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nksw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nksw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太空加油。。。

发表于 2025-7-14 11: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yk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yk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文章写的,太空需要加油么? 是太阳能板和电池的维护和保修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7-14 11: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ujack8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ujack8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正在逐步把美国原来的星球大战计划变成现实了

发表于 2025-7-14 11: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n772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n772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赶紧翻资料,看看抄的谁的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25-7-14 11:4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oodywu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oodywu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ayki 发表于 2025-7-14 11:40
这文章写的,太空需要加油么? 是太阳能板和电池的维护和保修吧。

太阳能板和电池只能维持卫星上设备运转。
卫星要变轨机动还是要靠推进系统,要能在太空中多次点火推进调整方向轨道。
不是在旅行, 就是在Plan 旅行中。。。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25-7-14 11:4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oodywu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oodywu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zn7726 发表于 2025-7-14 11:45
赶紧翻资料,看看抄的谁的

肯定是抄的啊
美国太空军早就有PPT了,就是还没有实施
兔子就已经做出来了
不是在旅行, 就是在Plan 旅行中。。。

发表于 2025-7-14 11: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yk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yk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oodywup 发表于 2025-7-14 11:46
太阳能板和电池只能维持卫星上设备运转。
卫星要变轨机动还是要靠推进系统,要能在太空中多次点火推进调 ...

那也是电驱动吧, 除了火箭燃料之外,卫星上的推进系统我个人不认为需要油,除非配了空调,要保证卫星的温度,否则还需要加防冻液,问题是太空的绝对零点-270左右,啥防冻液管用。
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7-14 11: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n772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n772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oodywup 发表于 2025-7-14 11:48
肯定是抄的啊
美国太空军早就有PPT了,就是还没有实施
兔子就已经做出来了 ...

就说吗,中共统治扼杀创造力,肯定是抄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8 收起 理由
cantonese + 6 不打自招????
独照峨眉峰 + 2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25-7-14 12: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oodywu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oodywu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woodywup 于 2025-7-14 12:04 编辑
rayki 发表于 2025-7-14 11:50
那也是电驱动吧, 除了火箭燃料之外,卫星上的推进系统我个人不认为需要油,除非配了空调,要保证卫星的 ...


电力推进器当然有,但推力比很小,主要是为了维持轨道用。
卫星被火箭送入轨道后,小幅修正轨道,保持同步轨道都需要推进器, 电力推进器占负荷小。

要是像实践-21那样需要大推力、快速响应和快速变轨的场合, 还是只能用化学能发动机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rayki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不是在旅行, 就是在Plan 旅行中。。。

发表于 2025-7-14 12:0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REC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REC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ayki 发表于 2025-7-14 11:50
那也是电驱动吧, 除了火箭燃料之外,卫星上的推进系统我个人不认为需要油,除非配了空调,要保证卫星的 ...

我的理解是电驱加速缓慢,适合长距离直线加速的星际航行。燃料驱动,动力更猛更适合快速大机动变轨。

发表于 2025-7-14 12: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poxbo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poxbo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在太空加油这块儿属于起步晚,进步快,算是有后发优势吧。

太空加油其实是一门非常大的生意,就像文章中所述,那些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都是个头大,造价高昂,在维持轨道姿态的燃料消耗殆尽后,只有两个选择:1,太空加油续命 2,重新生产一个卫星,发射升空取代它,相比于2,1的成本要大幅度的降低,因此是近些年来的一门大生意!之前看过一个文章,估算给70多个卫星加油的市场规模为30多亿美元,但是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卫星发射升空,和之前的老卫星陆续到了需要加油的时候,这个盘子正变得越来越大。而且,除了高轨道,中轨道和低轨道的卫星理论上也都有这个需求,就是看效率费用比是否划算。同时,加油的同时也可以进行修理,以及别的业务。。。。

所以,以后再有人跟你说中国航天事业那么烧钱有什么用,你可千万别说“月薪3000与我无关”,这都是生意,money,dollar,小钱钱。。。
Stay away from idiots

发表于 2025-7-14 12: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dread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dread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的两颗卫星紧紧相依,十月后成功诞生出一颗小卫星,令美国人瞠目结舌。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zigzag + 4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25-7-14 12: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oodywu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oodywu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般的同步轨道卫星一旦入轨后基本是不动的, 顶多就是微调修正轨道。

上面说的实践-21卫星,可以大幅机动,捕获其他卫星,并把其他卫星推到无用的太空坟场, 然后再回来。
在民用领域,可以清理太空失效的卫星。 是太空清道夫
军用的话, 直接把敌方卫星捕获失效化。 这时候就是太空杀手。

但卫星受火箭推力自身负荷大小, 燃料是有限的, 不可能无限制机动。
但如果有加油卫星续命, 就可以继续执行任务。

各种卫星各司其职,太空清道夫卫星减少携带的燃料。专注于配置高传感器,机械臂, 高推力发动机,精确变轨修正推进器等等。当然也可以配置太空武器。

加油卫星,就专注于携带大量燃料即可。
不是在旅行, 就是在Plan 旅行中。。。

发表于 2025-7-14 12: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igza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igza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ayki 发表于 2025-7-14 11:50
那也是电驱动吧, 除了火箭燃料之外,卫星上的推进系统我个人不认为需要油,除非配了空调,要保证卫星的 ...

读帖不认真啊。人家是怕你不懂才“通俗点说”的

“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进行的在轨加注。通俗点说,就是一次“太空加油”。”

发表于 2025-7-14 12: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暖花开202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暖花开202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如果是真的,那很好!

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才不会被拿捏。任何时候都是这个道理。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3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25-7-14 13:1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otbe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otbe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五角大楼要不高兴了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25-7-14 13:2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oodywu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oodywu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woodywup 于 2025-7-14 13:25 编辑
春暖花开2020 发表于 2025-7-14 12:42
如果是真的,那很好!

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才不会被拿捏。任何时候都是这个道理。 ...


就和核武器一样,
你可以不用,
但不能没有。

看伊朗的下场吧,金将军表示很欣慰。


太空卫星武器也是一样,
美国卫星变轨接近你只是监察吗? 结合他们已经有的太空助推技术,
也就是在必要时刻可以把别人的卫星推出轨道失效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bestgardens + 2

查看全部评分

不是在旅行, 就是在Plan 旅行中。。。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7-14 13: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j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j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aji 于 2025-7-14 13:48 编辑
MIRECA 发表于 2025-7-14 12:05
我的理解是电驱加速缓慢,适合长距离直线加速的星际航行。燃料驱动,动力更猛更适合快速大机动变轨。 ...


嗯 就像炒菜
煤气炉可以煎炸烹炖,实时掌握火候温度
用电炉只能直线加热,温度难以快速上下

发表于 2025-7-14 13:5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yk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yk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IRECA 发表于 2025-7-14 12:05
我的理解是电驱加速缓慢,适合长距离直线加速的星际航行。燃料驱动,动力更猛更适合快速大机动变轨。 ...

那就是火箭燃料了
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25-7-14 13: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oodywu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oodywu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ayki 发表于 2025-7-14 13:54
那就是火箭燃料了

文中说了啊

而SJ-25所要验证的,是流体补加,也就是像加油枪给油箱加油一样,将燃料(通常是肼和四氧化二氮)从一个航天器精准输送到另一个航天器
不是在旅行, 就是在Plan 旅行中。。。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25-7-14 14: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oodywu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oodywu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woodywup 于 2025-7-14 14:11 编辑

再搜了一下,

实践二十五号在此之前已经有了第一例成功操作了。

2025年2月20日,实践二十五号在地球同步轨道, 通过机械臂以0.02毫米精度为即将退役的北斗G7卫星加注143公斤推进剂, 使其寿命延长8年。
还有裂缝修补技术!

又是不声不响的, 不去搜都不知道有这事。。。

以下引用观察者网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387355

一、毫米级高精度操控技术

自主导航与定位系统卫星搭载雷达与光学复合导航系统,在3.6万公里高空实现非合作目标(如未预留接口的北斗二号卫星)的自主识别与定位,定位精度达毫米级。这一能力需克服信号延迟、太空环境扰动等挑战,远超美国MEV-1任务中仅能对接预留接口卫星的水平。

机械臂微操作能力实践25号配备双机械臂,具备高自由度运动能力,可在微重力环境下完成燃料接口对接(直径仅3.8毫米)和裂缝修补。其运动控制精度达到纳米级,误差控制在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约0.05微米)。

二、燃料传输与密封技术

超精密燃料传输实现142公斤肼类燃料的真空微重力环境传输,误差控制在50毫升以内(相当于一滴水的体积)。需克服液体表面张力、相变蒸发等问题,采用分层稳压技术和自适应流量控制算法。

零泄漏密封设计燃料接口采用自锁式密封结构,结合材料热膨胀系数匹配技术,确保在±200℃温差下仍能保持气密性。这一技术可直接应用于民航油箱自修复系统。

三、纳米级太空焊接技术

原位裂缝修复工艺机械臂搭载激光-电子束复合焊接装置,通过256次纳米级补丁焊接修复燃料箱裂缝。需解决太空辐射对焊接能量的干扰,以及金属材料在真空环境下的晶格重组难题。

自适应补强算法系统实时扫描裂缝形貌,动态调整焊接路径与能量参数,确保修补后结构强度达到原设计的105%。

四、系统集成与可靠性保障

冗余容错设计采用双总线控制系统,关键部件(如泵阀、传感器)三重冗余,确保在单点故障情况下仍能完成任务。

长周期燃料储存实践25号携带1.3吨分级存储燃料,通过惰性气体加压保护技术,实现燃料10年以上零损耗存储。

五、战略价值与技术外溢效应

太空资产经济性革命单次加注可将卫星寿命延长8年,节省约5亿美元的重置成本。理论上1.3吨燃料可为20颗卫星提供服务,经济效益超百亿美元。

军事战略能力延伸该技术可支持对敌方卫星的抵近监视、干扰甚至捕获,同时为未来太空作战平台(如轨道维修站、武器部署平台)奠定基础。

民用技术转化潜力纳米焊接、微流量控制等技术可应用于深海探测器维护、核反应堆管道修复等领域。

总结

实践25号的技术突破标志着中国在轨服务能力已从“跟随”转向“领跑”,其核心在于将极端环境下的超精密操作系统化、工程化。相比美国MEV系列仅能简单对接延寿,中国已实现多功能一体化太空维护(加注+维修+升级),这为构建“太空4S站”生态提供了技术验证。未来若结合模块化卫星设计,或将彻底改变航天器研制范式。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scoopy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不是在旅行, 就是在Plan 旅行中。。。

发表于 2025-7-14 14: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n772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n772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春暖花开2020 发表于 2025-7-14 12:42
如果是真的,那很好!

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才不会被拿捏。任何时候都是这个道理。 ...

别这么说,会有人问你是不是姓赵,然后问你是不是敢站接上举一张白纸。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7-14 14: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x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x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赞。不过看来还是美国更厉害,早就部署了警察卫星,窥探了全过程

发表于 2025-7-14 14: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挑灯亮剑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挑灯亮剑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实锤威胁美国安全,又可以制裁咯。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25-7-14 14:3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oodywu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oodywu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epoxboy 发表于 2025-7-14 12:06
中国在太空加油这块儿属于起步晚,进步快,算是有后发优势吧。

太空加油其实是一门非常大的生意,就像文章 ...


就以给北斗G7卫星加注为例
单次加注可将卫星寿命延长8年,节省约5亿美元的重置成本。
理论上1.3吨燃料可为20颗卫星提供服务,经济效益超百亿美元。

这还是内部价,真的国际商业应用的话钱景喜人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epoxboy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不是在旅行, 就是在Plan 旅行中。。。

发表于 2025-7-14 14:4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zh199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zh199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不就是starforce里的场景吗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