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john-220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ohn-220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转载
王树霖(1886—1952)
…
“EMAIL:其实我在编本书——《国民革命军将官总揽》,国民政府时期的每一位将军我都是要编写履历的。”
“EMAIL,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好事。所有国民党抗日英烈在天之灵都会赐予你动力。你给后人留下实实在在的STORY(故事)。无私地花费心血去补上那段历史空白的缺口。真诚地谢谢你!——国民党20军133师副师长王树霖的孙女:一如。”
这是2014年3月8日,我与EMAIL在网上聊天的一段对话。这也是我第一次自豪地以“将门之后”的名义留名。
前天,我姐姐从网上发来爷爷王树霖的相片。姐姐说在四川省档案馆查找到的。姐姐说:“看到爷爷的相片,她激动地哭泣。”
隔着半个世纪,看着复印纸上爷爷年轻威武的相片。我想哭,却哭不出来。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夏季的一天,我在泸州街道的六角板路面上看到:“打到国民党副师长的儿子ⅩⅩⅩ”那打ⅩⅩⅩ的名字正是我爸爸的名字。那年我六岁,知道我有一个国民党副师长的爷爷。
因为有这样一个国民党副师长的爷爷,爸爸在文革中被打成现行反革命份子关进牢里。因为有这样一个爷爷,那年代最时髦的在胸前戴一块“红小兵”标牌,我却没有资格戴。我为有这样一位没见过面的国民党副师长爷爷难过。
半个世纪过去了,那个给我小时候阴影的爷爷,那个曾让我蒙受耻辱的国民党副师长的爷爷,而今,历史的证明他是抗日将领。有“川中儒将”之称。档桉里写有他:“思想纯正,处事有方”。
在四川省泸州市黄金山墓地有一块墓碑,刻有一段文字:“王公树霖字维滋,生于晚清,幼年极穷困,好学成才,毕业于新军弁目学校。参加辛亥革命、进藏抗英、历经讨袁、北伐、抗日战争,为救民族危亡,奋斗一生,逝世于一九五二年。撰写碑文的王树霖之子,我的父亲。
只要在百度上点:国民党20军133师副师长王树霖,便能查到我爷爷的生平。这里摘录杨森(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著《九十忆往》28-34页抗战之役:
(一)陆军二十军淞沪会战
民国二十六年十月,我陆军一三三师、一三四师奉命驰援淞沪作战。十三日夜,在蕴藻滨大场(顿悟寺)即遭敌第三师团主力猛烈攻击。我一三三师,及一三四师奋勇抵抗,大场阵地,得以保持。嗣敌源源增加,攻势益烈,我军伤亡甚重。
(二)参加徐州会战之淮南战斗
民国二十七年五月,中日展开徐州会战,敌第六师团侵陷含山及巢县续向西犯,与我陆军一三三师及一三四师等部,发生激烈战斗,该部等并自十日起,随军协同友军对敌发动攻击,曾於十一日晚,攻抵含山附近,旋又撤回,复於十三日午后攻克巢县,并协力友军攻击合肥,迄今十五日在含山、巢县等地与敌成对峙状况。
(三)武汉会战在舒城及源潭舖之战斗
民国二十七年六月,敌第十三师团主力由合肥南犯,其一部鼠抵舒城以北之桃源镇附近。我陆军一三三师即予迎头痛击。激战至八日,卒以阵地工事悉被推毁,为敌攻占。我部乃奉命转移至舒城以南地区,占领阵地,继续战斗。一三三师在该地西北地区发生激战。至十八日,终以孤军乏援,且守军伤亡甚重。
历史总归还了它的本来面目。
爷爷:这是我隔着半个世纪,对着我写在电脑上的“爷爷”大声地喊了一声。
查《中华军事人物大辞典》,吴如嵩主编, 1989年出版,W825页:王树霖(1889-?)国民党军将领。文献记载王树霖简介、授衔和时间。1945年02月,国民政府授衔少将。1946年03月,国民政府授衔中将。
听我的姑妈讲:爷爷在忠县修建的公路和幼儿园,因其姓名字“维滋”,故取名为“维新路”和“滋生幼儿园”。
父亲曾对我说起:日本飞机轰炸泸州,我们在珠子街的王家大院炸为平地,曾祖父气得愤疾而亡。爷爷那时正在前线抗日,他回信说:“军职在身,不能回家,抗战杀敌,报仇雪恨!”爷爷驻军,文能治理地方,武能带兵打仗。
昨天,打电话给在墨尔本的表叔,说找到了爷爷的相片。表叔说:“他是亲自看着爷爷被被五花大绑,腹中五枪还没死,他老人家还在吼抗日万岁!后又被刺刀补上两刀,一腔热血湿透在泸洲的万人广场审叛台下的土地上。那时表叔只有七、八岁”。
在八十年代, 我国党和政府对“退役返乡已有数年,或闲居,或从商,或从事其他职业的前国民党抗日将领”,基本上予以平反。爷爷正属于这类人员,符合平反的条件。
“由于我们长期存在顾虑和畏惧的思想,一直没有提出申诉,但是王树霖的历史问题给家庭后代带来很大的影响。现在提出申诉是我们的心愿,根据党和国家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关于冤假错案平反的政策,提供相关事实依据和材料,希望有关部门对其进行审查和复核,作出公正的结论。”这是我姐姐在整理爷爷材料时,写的一段话。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